第1542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谢道韫显然也深有所感,站在一旁临风而咏。

 “李郎,此时此刻,我才感觉到当初曹操作此篇之时所感。眼前之景,定然和他当初看到的景象差不多。哎,所以说,读书读诗,不能只看书文,不知其心。某一时刻,所见所闻豁然共鸣之时,方知精妙,乃得其髓。以前枉自评断他人诗文,是何等幼稚可笑也。”谢道韫大声道。

 李徽微笑点头,伸手搂着她的细腰,沉声道:“阿姐真乃蕙质兰心之人,心窍剔透,时常自省而悟。所以,便也越来越成为更好的人。人最怕的便是囿于眼前,困于世情而不能深思感悟。那是一种堕落。”

 谢道韫嫣然笑道:“多谢郎君夸奖,不胜荣幸。如此景象,李郎可有所悟?”

 李徽沉吟道:“你适才诵曹操的短歌行,倒是让我想起了我尊敬的一位师长写的一首词作。”

 “哦?那是谁?”谢道韫道。

 “说了你也不认识,他早已去世多年了。”李徽道。

 “他写的词是怎样的?何不诵来听听?”谢道韫微笑道。

 李徽点点头,沉声诵道: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两人并肩相拥而立,面对海面静静地欣赏了许久,李徽方才开始探索山崖顶部。

 山崖顶部地方不大,只有三十步见方,石头缝隙里长满了茂密的杂树。前方的视线已然有些受阻,两侧更是长满了树木,看不见周围状况。

 好在崖顶有块巨石矗立,这或许便是那个渔夫的妻子幻化的望夫之石了。李徽估计,站在顶部当可观察周边的情形。特别是盐场的位置就在南方海边,这个位置应该可以一览无余。

 沿着石头边缘,李徽爬上了顶部。上方只有尺许方圆立足之地,李徽站在上面,朝四周眺望。果然,此处视线开阔,周围一览无余。

 然后,李徽看到了那座城东盐场之地,顿时为其规模震惊瞠目。

 但见南边的海滨之侧,盐池密布,层层叠叠,宛若一排排的梯田一般。那是晒盐所建造的阶梯状盐池。引海水入第一层高处,晒数日蒸发之后放入下一层盐池之中,再晒数日进入第三层盐池之中。这样,每一层盐池之中的卤水的浓度逐渐增大。最后一层低处的盐池之中的卤水已经几乎是饱和溶液了,随着水分蒸发,便会析出海盐。

 因为目力所限,李徽数不清有多少块盐田。只能看到从近处里许之外,到目力不能及的远处,全是反射着阳光的盐池水面,像是一大片在南方常见的水稻庄田一般。

 无数的身影在盐池旁忙碌着,赤裸着的黝黑的身体反射着油光,像是一个个在盐池周围忙碌的蚂蚁。几处盐池旁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大量的海水正从一道道深沟涌入大块的水塘之中。

 李徽知道,那恐怕便是所谓的引潮了。涨潮之时,打开闸门,便可通过挖掘的渠道将海水引入巨大的储水水塘之中。每一座水塘可保证周围多座盐池的海水供应,而无需通过人工的手段在海中汲水。大规模的制盐需要大量的海水,光是这一点,便节省了大量的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