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2章(第2页)

 这也是为何不是所有的海边区域都能制盐的原因。地势平坦,海潮平稳,便于操作。

 最令李徽震撼的,还不是这些,而是盐池后方纵深处那密密麻麻的不计其数的一个个草亭一样的东西。每一个亭子里都闪着火光,冒着烟雾。整片区域烟火蒸腾,一片迷蒙。

 在那片区域,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力。蝼蚁一般的人群忙碌走动。有挑着水桶的,推着独轮车的,扛着东西的,赶着大车的。密密麻麻,不计其数。

 李徽这才终于直观的感受到这座盐场的规模之大,吸纳了如此多的劳力的一座盐场,当真令人叹为观止。而这里,其实只是盐渎县几座盐场之中的一座而已。当然规模是最大的一座。

 那些盐亭之中升腾的火光和烟雾,显然是在煮盐。难怪在城中见到那么多的盐,源源不断的运往城中。显然,不光是自然蒸发析出这一个办法,为了提高产量,精炼细盐,也采用了用浓卤水烧煮,加快制盐的手段。那些盐亭密密麻麻,粗略估算起码有几百座。几百座盐亭没日没夜的熬煮,自然是产量激增。加上自然蒸发的产量,产量巨大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鉴于盐场周边围墙做进有兵马驻扎,几处高高的哨塔上有人影晃动。为避免被发现踪迹,引人怀疑,李徽观察了一会便从石头上下来。

 谢道韫询问情形,李徽将自己看到的景象描述给谢道韫听,谢道韫也是惊讶不已。

 “如此大规模的盐场,光盐渎县便有数座,这得产多少盐啊。为何盐价却如此高昂?听说百姓之家吃不起盐,这怎么可能?”谢道韫疑惑道。

 李徽道:“具体产量未知,我大晋数千万人口,需求量也巨大。一年一个人吃盐数斤,腌制食物,烹饪菜肴,牛马猪羊也都是需要的。光我大晋一年怕不得消耗几万万斤么?那便是数百万石,岂不是要堆成一座大山那么多。供应量未必便足够。况且,盐乃暴利,就算产量巨大,也得囤积售卖,不会贱卖给百姓。这是谋利之道。”

 谢道韫微微点头。确实,就算产量高,全部投放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价格自然会降低下来。对朝廷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朝廷专卖食盐,必会囤积起来,以定量售卖,保证价格居高而获更多的利。至于百姓是否吃得起,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朝廷无钱税不成,但朝廷以谋利为目的,剥夺百姓基本得生存之物,以此盘剥,那便是对的?一个朝廷,若是成天想着怎么算计老百姓,不让老百姓享有基本得生存之物。柴米油盐这些生存必备之物上还要谋暴利的话,那么,老百姓怎么会真心的忠诚于这个朝廷。我大晋,倘若不是有五胡乱华在前,有着北方胡族的巨大压力的话,怕早就内乱的不成样子了。”李徽看着浩瀚的大海,轻声说道。

 谢道韫轻轻点头,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