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章

 关于是否要撤离北府军大营,而不与敌军进行任何的交战,北府军内部是有争执的。

 一部分将领认为,之前花费大量的气力布置大营周边的防御设施,全军数万将士十几天来忙碌不休,挖掘工事,布置陷阱,制作拒马等等,便是为了据守大营,给予秦军强力打击的。

 大量的防御设施会阻碍敌人的冲锋和进攻,若是辅以强弩弓箭的打击,将会给秦军带来极大的杀伤。

 既然已经花了时间和气力,却要放弃大营转而退守八公山,这似乎有些不明智。起码也要防了再说,若是防不住再走也不迟。

 这种观点以刘牢之为代表,高衡等几名将领均这么认为。以刘牢之的看法,这是大量杀敌的绝佳机会,不能轻易放弃。

 但是,其余一些将领却认为要撤便立刻撤离,免得被秦军纠缠。特别是在昨夜探知秦军大批骑兵渡河,大量骑兵正在集结的消息之后。以何谦为首的将领们认为:要撤便迅速撤离。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趁着秦军调兵遣将集结兵马的时候,全营从东北侧撤离大营,直接拒守八公山,不必拖泥带水。

 何谦认为,既想要利用大营的防御设施杀伤敌人,又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一旦秦军发动进攻,将不可能给北府军脱身的机会。大营距离八公山五里,秦军的骑兵一旦截断中间的通道,则会将大军分割包围,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牢之等人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对于不战而退的做法始终难以释怀。刘牢之建议,留下五千弓箭手守营杀敌,其余兵马撤上八公山。在营中留下马匹,关键时候可迅速骑马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