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章(第2页)

 而高衡却对撤往八公山防守的举措提出了质疑。

 “我北府军乃是与秦军决战而来,誓死不让秦军南下,威胁我大晋都城。我等不战而走,如何完成使命。况且,撤到山上容易,想要出来便难了。秦军会围困山边,我北府军将困守山中无法挣脱。若此刻秦军分兵南下进攻,便当如何?我们躲在八公山上当缩头乌龟,眼睁睁看着秦人南下么?我们虽备有粮草物资,但又能撑多久?半个月?一个月?总有粮草断绝的一天。到那时,还不是要被迫出山死战,否则,难不成都饿死在八公山中不成?”

 高衡这番话引起了诸多将领的共鸣。确实,在明面上看来,退守八公山的意义只在于保存自己,对于作战本身并无积极意义。实际上是将北府军自己置身于被困的局面之中,而且是主动这么做的。

 倘若真要是秦人如高衡所言的那么做了,最终物资耗尽,不得不出山决战的话,那何不就在今天?何必要撤走?

 最终决定权在谢玄。见众将争执不休,谢玄皱着眉头沉吟。一向自信的他,似乎也有些动摇了。

 “阿兄,请借一步说话。”谢琰上前说道。

 谢玄点点头,随同谢琰走到后帐。

 “瑗度有何话要说?”谢玄问道。

 谢琰沉声道:“兄长一向智谋超群,父亲让你来领北府军,便是知道兄长是能够掌控局面,谋划得宜的。这些方面,我们都不如阿兄。阿兄自领军以来,决策稳健,令人放心。这一点,朝廷上下,包括我阿爷都是极为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