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山的李太后 作品

第三十一章 王则起义

任何打击都不如爱人给自己的打击,而且这还不是谁抢了,而是人家根本就没怎么喜欢你,当你是个妹妹而已。

想想人家是正儿八经宗室,自己虽然挂了一个皇后的侄女,但是皇后多不受官家待见有目共睹。

可是高家的事情并没有因此了了,没多久很多高门贵女、城中富户的女儿们就来到高家,希望他们主动退婚。

原来张信以女儿家身份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哀伤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之后张信又做了一首,破阵子

。。。。

很快一个少年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加上张信的高大威猛,政绩斐然,很快在场的贵家小姐们开始心猿意马了

而这时候男主人公张信已经到了大名府,此时的张信只是府尹还不是最高长官留守,兵马都总管还不归他管,可是这个留守没有设立也是有原因,张信太小,设置了恐遭到朝廷众臣反对,不过也留了一个机会就是不设置留守,等张信立功了再来。

来到大名府后,张信第一件事就是搞经济,这是无论哪个时代都比较正确的事情。

第一件事还是卖盐,河北东路沧州靠海,而张信之前靠作糖中想到了做盐

北宋还没有食盐专卖,宋代盐的经营方式根据时间、地点不同而有两种一是官,二是通。所谓官鬻即是官府对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进行全面的垄断管理所谓通商,即是政府允许人民自由生产,政府实行统购,然后卖给商人,令其运销,或政府只收一定盐税,令民与商自由贸易

张信两个都占了,并且本路的三帅,沧州的大小官员都被拉下水分钱。

至于销路,一个是靠和小娘白家合作的张记,还有一个就是准备倾销契丹和西夏。

虽然西夏有丰富的青盐,大宋还大量进口,可他们制盐技术太差,大宋进口过来还要精加工一番。

于是张信想到了玩经济战争,那就是倾销。。。。

西夏的经济重要之一就是青盐,于是张信计算完利润后决定每年利润的3成用来贴补出口西夏的盐价。后面导致出口到西夏的盐价比大宋国内的还要便宜。

到了4月王珪终于来到大名府担任通判,而张巨因为斩杀王伦得到一个元城县巡检司巡检的职务,而张信那300乡兵也转职成了厢军,装备和待遇都提升了一个等级,最少是每个兵都有一套铁甲,还是十字纹的。

顺带说下这时候的大名府是个重要的交通水道,黄河从这分开一路去了天津,一路去了青州。

想起黄河经常泛滥,于是张信开始着人去山东寻找黏土、矿渣等料,同时加上生石灰,按照73比例调和。

然后研磨成细粉,最后用炼铁的窑烧制出熟料

最后用部分石膏搅拌一起出。。。。水泥。

水泥的测试自然丢给曾巩去干了。定的任务是到时候在大名府的元城县到馆陶修建水泥路,长度120里。

张信在这边行政工作就是王珪和公孙策干了。

练兵自然是张德和张巨

私人护卫则是让展昭监管,如果不是志村大藏各子不高,张信还真想一直带着这群倭人招摇过市,要知道这群倭人从小受到武士道熏陶,对于主人那是死忠一般,有时候比家将还要可靠。

这时候的这些倭人全部穿上宋军扎甲,手持雁翎刀,只有几个还带着武士刀。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护卫张信身边。

可到了六月时候,在贝州的公孙策传来消息,他被打了。打他的是贝州知州张德一,原因竟然是张德一派人去那个锡伯部落征税,从人头税、到地税、田税、苗税等等三十多个税种,而这些锡伯人来这边的工作是。。。。放牧。那些税和他们没关系。

可张德一并不觉得,于是打了过来理论的公孙策。

张信也不想过多与张德一产生冲突,于是把这群人迁移到了自己治下馆陶。在那边张信的铁场刚刚开始投产,并且因为这边水系发达,直接做了七八个巨大的水车,并用上了水力锻锤,只要开始用之前把开关打开,在强大水流作用下水车带动齿轮,从而启动内部的水力锻锤。

水力锻锤节省了很多工匠事件,同时张信也在让人研究锻造板甲,不过现在只是在扎甲基础上做一些大块精铁配件而已。

当然水力钻孔设备还是张信最需要的,对付契丹和西夏最好的还是火枪。只是华夏古代都是钻枪管。

张信这边钻的同时也用欧洲的方法打造枪管。就是用一个u型槽把一个烧红的铁块,通过不断敲打,使铁块不断凹进去,之后再两个u槽中间放入一个枪内口径的圆铁棒,然后加热,捶打,加热,捶打,让两个u槽合拢直到没有缝隙为止,这样造出来的枪管速度比钻孔更快,良品率高,但气密性和强度不如钻孔的好,但适合大批量装备部队用。

这时候有个小人物开始闹事了,王则原为沧州人,少年时期正值北宋仁宗初年逐州一带战乱不止,连年灾荒,无法生存,流落到贝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自卖自身为人牧羊。后来投入宣毅军,升为小校。

而这时候的王则有个好任务就是跟着张信的锡伯人放羊、养马,这让王则及他的弟兄不仅多了一些肉食还有一些额外收入,本来过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