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酒何寻 作品

第九十九章 算账(第2页)

薛元诏在脑中过了好几遍,大腿一拍:就是这个办法了!!

他又去见了县丞汪崎,告诉汪崎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百姓无需卖地,只需换粮为草,改种草料,再卖给马监,问题即解。”薛元诏说道。

“如何解?”汪崎问道。

“主要就是算笔账。”薛元诏慢慢道来:“卖地的话,现在百姓的要价是一亩一年两千文,但是马监的出价只有一亩一年一千三百文,两方差价太大,无法谈拢。百姓觉得地没了生计就没了,坚持要价两千文。但如果地还是百姓的呢?他们的要价还会这么高吗?如果换种草料,比种粮食的收益更多,百姓又是否愿意?”

“愿闻其详。”

“我已经仔细了解了,现在百姓种粮食,一亩地一年可收粮食二百斤,按照粮食一斤六文的市价,换算成钱,一亩地一年的收益是一千二百文。如果换种草料,一年可收割三次,一亩地一年可收割草料三百五十斤,按照草料一斤二文的市价,收益是七百文。如果马场向百姓购买草料,按市价两倍的价格,一亩地一年支付一千四百文,超出百姓种粮的收益两百文,我想百姓就愿意改种草料。”

“但是马监愿意吗?”

“一定。因为这是他们最省钱的方式。”

“哦?”

“马监现在从外地的草场购进草料,我都了解了,购买一次三百五十斤草料,草料钱再加上运输费,花费是一千六百文。他们向本地百姓购买草料三百五十斤,只需花费一千四百文,还省下二百文。这个账算清楚了,他们不难选择。”

汪崎一合计,道:“这样一算,好像还真是。”

“所以这件事情有解了!只要让两方把这个账给算清楚!”

“理论上是有解了,”汪崎却比薛元诏平静:“但是做起来,怕是还有困难。”

“什么困难?”

“先说百姓。马场需要用来种草料的地是十万亩,涉及上万户百姓。每户百姓都是让种草料就种草料吗?一定会有人担心,如果种了草料马场又不买呢?马场不要的草料能卖给谁?也会有人顾虑,万一草料给了马场却收不到钱呢?或者收不足钱呢?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情况。”

“呃……”

“再说马场。他们自然也有顾虑,百姓种的草料万一质量不好呢?又或者一亩没有三百五十斤的收成呢?他们还愿意一亩一年支付一千四百文吗?如果马场不买草料了,或是钱给少了,百姓又该如何?这样的后果谁来承担?”

薛元诏听了,想了想,也认同汪崎的顾虑:“你说的这些也有道理。这些也是应该考虑的情况。但是,就算可能出现问题,也是想法处理问题,总归要把草料的事情解决了。”

“怎么处理呢?”汪崎反问道:“假如百姓种了草料,马场却不买,真的出现这种后果,谁来承担这个后果?是县令署去把草料买了吗?还是县令署强令马场把草料买了?”

汪崎的反问让薛元诏一时无言。

“县上有县上的实情。县令刚到县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汪崎又说一句,语气像是“教导”。

“但是事情总有解决办法不是?”

汪崎笑了:“县令还是太年轻。”

谈话至此,薛元诏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汪崎对他的轻视。在汪崎眼里,他这个第一次到县上的年轻人,几乎做不成这件事。

“那这件事,我们就不管了吗?”他反问汪崎。

“这是马场跟百姓的事情,谈不谈得拢都在他们自己。如果县令署干预,将来万一出了错,罪过都在我们。何况有些事情本就不是县令署能够干预的。”

薛元诏一听情绪就上来了。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马监会跟县令署有嫌隙,也明白了为什么汪崎几十年了也出不了县令署。

遇事先讲困难,畏首畏尾,事情还做不做了?!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为别人也解决不了?!

薛元诏彻底放弃了汪崎。既然不愿帮忙,那就无需赘言。既然你觉得年轻人做不成,那就做给你看。

“县丞,任何事情,纵使有困难,但是永远没有办法多。这件事情由我主导,一定把它做成!”薛元诏说完就离开。

汪崎看着薛元诏的背影,心里想到:年轻人,不知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我就看着你怎样做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