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92章 衙内(第2页)

 而在京城里,之前已经在仁和商号的四家发卖铺子都跑了一圈,整体的情况十分正常,预订的顾客都在耐心等着新炭到货,便没有什么可操心的。

 于是,秦刚便一直待在家里用心地读书、写文章,连带管着秦湛也须与他一同看书。

 当然,只要秦湛敢露出半个不满意,就立刻会叫黄小个押着他回家去。

 为了接下来能够有更好玩的事情,秦湛只能强撑着连学了两天的功课。

 还好,在与秦刚一起回家找秦观检查相关作业时,父亲很难得地对他当前的状态表示满意。也就是说,他是可以继续留在秦刚家里了。

 趁此之便,秦刚向秦观请教李清臣的相关情况,听了后才知道此公的鼎鼎大名。眼下虽然还只是户部尚书,但与刚刚回朝的章惇一样,都会是皇帝接下来要逐步提拔并重用的。

 “李邦直,虽为新党,但真君子也!”秦观如此给了一个甚高的评价。

 而且这些天在学习请教的过程中,秦刚也开始真切感受到秦观的政治观点,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旧党,至少在元佑更化时,他也同老师苏轼一起,强烈反对完全废除当年新党的变法法案。只是可惜自己人轻言微,不被人所知。

 只是,如今赵煦亲政,重用新党之意渐浓。他这苏门四学士的头衔,便被人毫不留情地冠以旧党标签而弃置一边。

 “十八弟,此番省试。功课文章这边,吾尚能帮你指点一二。”秦观坦诚地对秦刚说:“而人情请托,已不比老师在京当年,眼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李尚书,是值得交往之人,也是当今官家重用之臣。既然有了他四子这次的良好机缘,你可要好好把握。”

 到了李禠约定邀请的这天,秦刚正在准备中,结果秦湛发现,居然没有带他一起去的意思,立即表示抗议。

 “这不能怪我。”秦刚笑着对他说,“你去看看李禠让人送来的请帖,上面只写了我的名字啊!”

 “新娘娶进房,媒人扔过墙。”秦湛咬牙切齿地忿忿不平。

 “不妥不妥,这个比喻非常地不妥。”秦刚也不想再逗他了,便说:“算了,你还是跟我一起去吧!虽然李禠没注明让你一起去,但他是知道你最近一直住在我家的,也许只是认为没必要特别指出吧。”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秦湛知道能一起过去,便高兴了起来。因为虽然他与李禠早就熟识,但是却从来被邀请到家里作客,而这户部尚书的府宅,他还没有进去过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只是朋友层面的拜访,秦刚当然也不知道背后会有李清臣的意思,于是两人就空着手,直接按照请帖上的地址寻过去了。

 腊月时分,前些天的雪刚化,这天色,似乎又要开始下雪了。

 快到之时,发现根本无需辨认地址,从巷口就开始排列起一辆辆停靠着的马车、行轿,以及在即将飘雪的寒天里等着可以投送拜帖的人,都直指着巷中的同一座宅府。

 常居京城的人都知道:朝廷的政治风向变化,从京城各大要臣的府宅门口交通状况就可以看出:

 虽然是如今尚未去职的宰相范纯仁与吕大防,他们府前已经可以用“门庭冷落鞍马稀”这句诗来形容了。

 而到了区区户部尚书李清臣的家门口,自然又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了。

 秦刚带着秦湛,大摇大摆地走过门口排队的这些人身旁时,人群里甚至有人就直接讥笑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这间尚书宅府里,住着的可不是一般的尚书,那是正得圣眷、即将步入中枢的未来朝廷执政啊,也不知道他们盲目敲门后,会不会直接被司阍喝退下去。

 哪知道,秦刚二人敲开大门,递进了自己的名帖后,司阍一看,居然赶紧打开大门,将两人恭敬地迎进门厅。

 不一会儿,眼尖的人甚至还看到了李家四衙内飞快地跑过来迎接。

 “这进去的两个年轻人是谁啊?”门外的人一时间议论纷纷。

 李禠已经在家里等候多时,看到两人之后开心得不得了,赶紧让人关上大门,吩咐说今天家里不会再接见其他客人了。

 秦刚也没意识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只是跟着李禠一同走进去。

 这座宅院是李清臣之前为吏部尚书时由神宗所赐,后来外放后便被朝堂收回,直至今年召回任户部尚书时又搬了进去,里面倒也不小。

 李禠作为四子之一,也能有一处相对独立的庭院。

 三人坐下后,李禠便打发小厮:“去向老爷禀告一声,就说我院里今天的客人来了,我就不去正堂了。”他的心思是,客人我请来了,也是你休沐的时间,你见不见,就不关我的事了。

 转而又笑问两位客人:“几日不见,两位又曾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玩耍?”

 “呵呵,哪如你李衙内这般清闲。”秦湛此时倒也挺正经地说道:“我和十八叔都在家里备考,今天也是托你邀请的机会,才可以出来散散心。”

 “骂我了不是,你也喊我衙内呢?”李禠白了白眼,“我这辈子读书是读不出名堂了。所以我也一直说,家里有大郎、二郎撑着家里的场面呢!三郎也不差,怎么着也不会轮到我。今天请你们过来啊,真的是有事想请教一下刚哥。”

 “禠哥你有啥事就直说,只要我秦刚能帮得上的。”说句实话,这尚书家的四衙内,轻浮是轻浮了点,但很难得的没有那种纨绔气,同时前几天在酒楼那次表现的,也是相当讲义气的一个人,秦刚倒也愿意交他这个朋友。

 “我是看你家生意做得非常不错,所以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做点什么样的生意合适呢?”

 “什么?禠哥你要做生意?”秦湛没忍住问了一遍。

 “是啊!我觉得那天你们讲得都挺好,说那范什么什么公也说过,经商也能得官爵、经商也能报效朝廷。最关键的是,”李禠压低了嗓子,先看了看四周,再小声地说:“你说我爹他做的官也不小了吧,再加上我大哥、二哥也都有朝廷的俸禄。可就算这样子啊,家里这么多人,小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大冬天里,就连银霜炭也买不起。”

 秦刚赶紧说:“若是这银霜炭,我倒是可以让送一车过来。”

 “别别,你千万别送,当心我被家严再揍一顿,我拿这事就是这么一说。这当官的,我是看穿了,如果不贪,哪能有多少钱?可要是去贪了,一是有违我们读书人的原则本份,二是肯定就会有因贪腐被抓去职的风险。所以,我就是觉得,老李家应该要有一个人去经商赚钱,才能让门庭光大的同时,又能做到一家人腰杆浑圆。”

 秦刚笑着看看李禠,这家伙挺有意思的嘛!是不是投错了胎,才到了翰林尚书家里。不过,他倒是愿意点拨点拨这位衙内哥:“做生意之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你们可知,天下商贾,不管从事哪种营生,真正卖的是什么?”

 此问一出,就算是秦湛也是竖起了耳朵倾听。

 注一:赵期,字友约,宋开国宰相赵普玄孙。绍圣元年(1094)进士,历国子祭酒。连上六疏,切中时弊,迁兵部尚书。以功封武功伯。靖康元年为江南宣抚使,招兵勤王。

 注二:李清臣长子李祥,官至朝奉大夫、太常博士。孙四人,孙女五人。以上为史载。本书中安排李祥下有二子一女,并给其女起乳名青娘,为作者为安排剧情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