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我想会的

“好香!”夏鱼兴奋道,“这脊髓柔中带韧,像豆腐又不是豆腐,又不是脑花那样绵。”

 梅老师说,“黄喉、腰片、脆肠、牛肝、牛心等等,都入这个菜,只是我今天只有这几样。其他的也都吃点吧。”

 陆老师也抬了抬手,让夏鱼放开点。

 他迫不及待,把里面的几样牛杂都吃了一遍。

 那个蘸料就不一般,看着是普通干辣椒面,实际上是加了黄豆炒过的,很香,辣度一般。

 至于那牛杂汤,说它清淡吧,它香气浓郁,入腹以后还满嘴留香。

 那是薄牛油把香味留在嘴里的,因为牛油很薄,所以并不腻口。

 说它口味重吧,它那汤又清澈见底,芹菜一咬,芹汁都能把满嘴的腻给解了。

 说它辣吧,不蘸辣椒还是一样的鲜香无比。

 旁边还有一碟红萝卜和包菜梗的酸甜泡菜,两位老师说这泡菜也是翘脚牛肉的一部分。

 那泡菜确实一绝,口感香味也是独一份。

 梅老师说,“这个泡菜,要先起老坛水,有了老坛水,实际吃的时候,则是鲜菜下坛,泡一天就吃,才会有这么爽脆。”

 “这个真是,”夏鱼说,“这个是真好吃。”

 陆老师问,“小夏同学,那这两碗,哪一碗是正宗的?”

 夏鱼想了想,“没味儿的那碗吧?”

 “是。”陆老师笑道,“本来这牛杂是当地养牛的地主不吃的牛下水,扔了喂狗的。他们家的长工看了可惜,就悄悄捡来,洗干净,开水烫了,下一点盐就吃了。”

 他又继续说道,“因为长工没有桌椅板凳,不能那么吃得那么从容雅致,就只能随便找个台阶,端着一碗牛杂汤,翘着脚就吃了,所以它就叫翘脚牛肉。”

 “所以,咱们现在吃到的版本,是在百年时间里慢慢改进出来的,开水汤底慢慢变成牛大骨高汤,又加一些香料和药材,慢慢又有了蘸料,蘸料又慢慢改进,又加进去芹菜,最后固定成如今这个版本。”

 梅老师说,“小夏同学,不要拘泥于套路和形制,也不必拘泥于菜系。就这个翘脚牛肉,在当地也分三六九等。做得好的从水到汤无一不讲究,就像这样,残香留嘴却不腻嘴。做得差的,口感不佳,泡菜酸涩,吃了之后满嘴腻油。鱼腥草不出云贵川,你的好朋友牟娉婷嗜辣椒紫苏如命,闽粤人家吃鱼露,及至北方的面食,很多南方人就吃不惯,广阔天地,不用急的。”

 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没有任何菜可以难倒你。地主家地长工们为了补充荤腥,捡牛下水吃;还是地主家的长工们,为了尊重这捡来的牛下水,愣生生把它做成了如此美味,你可以慢慢体会。”

 陆老师夹了一块白灼菜心,“这个才真是极好的。”

 夏鱼解释,“开水里加点香猪油放点盐,煮一下,豉油里加点姜蒜,炒一下豉汁就可以淋上去了。”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那个自称爱吃阳春面的人。

 过了一会儿,夏鱼喃喃自语,“原来好菜的意义,除了吃饱,还有生活的寄托,还有每个人的喜怒哀乐。”

 梅胜笑了笑,“吃饱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了啊,小夏同学,清蒸鲥鱼是不错,叉烧饭也是很好的。”

 梅老师自谦,其实他是食品工业专家,他的工作,除了教书育人以外,还为了天下的饱饱。

 陆老师生活朴素,是古汉语专家,不过他最常提及的却是诗经,还总有一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夏鱼觉得,人应该在心里保存一些无邪之心,内心无邪,大概可以抵抗很多外邪的入侵,也许这样才会有生活的勇气。

 ……

 经过这件事情,夏鱼决定让自己先慢下来。

 他每天呆在工坊里安静地处理他的食材,以及照料他的腐乳和南乳。

 豆腐的品质直接影响腐乳的品质,因此夏鱼的腐乳制作是从石磨黄豆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