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第2页)

 崇祯手捧手炉,将自己裹进大衣之中,走出了东暖阁,看着阴暗的天,崇祯轻声问道:“李爱卿,你知道民间百姓冬天是怎么过的吗?”

 “陛下,太祖曾经有令,每十亩地必须种半亩的棉花,但棉花这东西亩产不算高,即便是精细耕作,亩产也就在一石左右,

 而且近些年天灾频发,半亩棉都保证不了了,且即便是种出来了,普通百姓也都是卖出去用以换取粮食。

 据臣所知,自陛下登基以来,棉花的价格逐年上涨,由您登基时的每石一两六钱涨到了今年的四两每石。

 至于百姓们御寒,有自己地的倒也能留一些自用,没有地的,那就只能多穿几件,或者塞着芦絮,

 农村山野的,都是烧木材取暖。

 这些年的冬天一年比一年冷,每年都有不少人冻死,其中以佃户居多。”

 听着李若涟的回应,崇祯叹了口气。

 这就是一个矛盾的所在。

 粮食亩产两石,价格二两银子,棉花亩产一石,价值四两银子,但不是每年都是如此,往常年景也就一两半到二石左右。

 虽然价值差不多,但粮食种出来是实打实的归仓了,可棉花却是价格无法保证,

 且不一定能卖出去,所以即便朝廷给政策,百姓们也不大愿意种棉花。

 一家人饿死和一人冻死,这太好权衡了。

 当然了,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耕地不足的因素所在了。

 “李爱卿,你可知棉花是从哪里传入中原的?”

 听着皇帝的问题,李若涟眼中很是不解,不知道皇帝今天的问题怎么都这么怪异。

 但还是开口道:“陛下恕罪,臣……不太清楚!”

 “皇爷,奴婢好像知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