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老三 作品

第291章 闽王疑虑(第2页)

 打败了海盗,苏圣平的实力也浮出了水面。民团的人数也从一开始宣称的一千多人上升到两千多人,而且还都是甲胄齐备,武器精良。虽然苏圣平也上表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准备,说明了这些甲胄、武器的来源。颇具讽刺的说是从各地防御使衙门买来的,但是却坚决不说是从哪买来。闽王多方查探,证实了苏圣平所言非虚,泉州防御使衙门、莆田防御使衙门都曾经卖过大量武器给民团,他能想象皇帝儿子在收到消息时的心情。

 皇帝儿子似乎没有意识到苏圣平的实力不对,暗中发展实力的方式也不对。但闽王的政治敏感性,隐隐之中有种莫名的危机感,他也不知道这种危机感来源于何处。

 民团开始分散开来四处出击海盗,局面可谓遍地开花。闽王按照各地搜集上来的情报,推断民团的成员应该如苏圣平所说,确实是只有两千多人,但是闽王还是想派人一探究竟。但按照民团驻军情况,除了驻扎在崇武的民团和泉州府城附近那处叫工业园的民团之外,他的人想混进宝岛实在太难了。

 想要前往宝岛中部新城镇,只有工业园码头的船能直达,泉州府城南门海港只有物流行的船能抵达,而想从这两处乘船过去,不好意思,没有上面签发的证件是不可能的。

 泉州这边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海盗奸细,但闽王还是觉得哪里不对。而要想让人开船去宝岛的话,恐怕也上不了岸。而且一两艘船过去的话,会被海盗抢,船多了的话,海盗更会抢。

 闽王府暗中的势力有,但要想跟物流行一样,组织一支大船队,船员本身还能兼具护卫,照朝廷的体制完全做不到,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在做皇帝,这都是朝廷体制需要防范的。

 但也正是这种种困难,让闽王的危机感越来越强。但是,没有什么证据,单凭自己的一点危机感,没办法往江宁送消息。

 此后皇帝突然给苏圣平一个新的任命,苏圣平也爽快的接任了,正在慢慢筹备靖海使衙门,用苏圣平对外的话讲,慢工出细活,衙门不着急建立,但海盗会一直打击,且争取一到两年时间把肃清福建沿海的海盗,让福建沿海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到了这个时候,虽说有些疑虑,但一切还很正常,问题还是出在莆田府城那件事上。

 之前莆田官军和国民军的冲突,在莆田城内是尽人皆知,闽王在福州也是有所耳闻。就在那个防御使衙门官员被杀后,闽王终于意识到这里有问题了。

 戏团和国民军或者说和苏圣平是什么关系?为何国民军会为了一个戏团不惜和官军撕破脸皮在闹市直接开战?难道真的就是因为那个官员信口胡说的一句话?还有就是谁给的他们胆子?要想搞清楚这些,直接去询问国民军是不现实的,恐怕想问戏团也很难,真正知道戏团和国民军关系的不会有几个。那就先派几个人跟着看看吧,也就有了那两个连着看了戏团几天表演的人。

 福州城闽王府中,一个年约三十的汉子禀告道:“王爷,属下连看了五天,戏团表演的曲目很多,有弹琴唱曲,有歌舞表演,也有演绎故事,种类名目繁多。但是有几出戏是必演的。一出讲的是海盗抢掠民众,官军无能抵抗,一户人家家破人亡,后来他家的儿子加入了民团,对了,他们现在不叫民团了,而是叫国民军。儿子加入国民军,后来杀死海盗为家人报仇雪恨的故事。一出讲的是苏圣平在莆田肖家格,率领国民军,运筹帷幄,身先士卒血战海盗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另三出差不多,都是国民军在苏圣平的领导下长途奔袭,攻打袭扰莆田府城、宁德、连江等地的海盗,最终救下那些地方百姓的故事。最后一出讲的是国民军最近分散出击,因情报延误,国民军迟到了两个时辰,没有救下一个村的百姓,后来国民军连追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海盗打杀的故事。”

 闽王听了,没有任何表示,道:“你怎么看?”

 那人答道:“属下觉得,这些戏都是实际发生的事,经过戏团演绎,倒是很能煽动民众,其中他们说的沿海百姓帮助国民军传递情报,为国民军提供补给等事情,倒是对抗击海盗有好处。只不过,属下还是觉得这里面有不妥之处。”

 闽王道:“有何不妥?”

 那人答道:“都是国民军和苏圣平的功劳,致朝廷于何地,致君上于何地?”

 闽王哼的一声,道:“游三,你很敏锐,听说福建靖海使衙门就要招募水师军士了,你和陆永一起去应征吧!到底苏圣平和国民军有没有搞鬼,进去了总能看清楚的。”

 游三高声领命离去,回家用谎言告别妻儿后,就带着自己的手下陆永出发前往泉州。和他一样,准备出发前往泉州的人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