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风波起(第2页)

 “太后放心,草民不仅要种好自留地,还要帮助乡亲们种好分配的田地,给太后娘娘也给官家多打粮食,多存粮食。”

 “好好好,如此老身可就放心了。”杨太后一连用了三个好字。

 看到自己的母亲开怀大笑,一扫往日的忧愁。赵昺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欢喜得很,对着丁权说道:“丁员外,可否借文房四宝一用?”

 听到赵昺打算借笔墨一用,丁权暗道,莫非官家是……一时间,强忍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连忙回话道:“回官家,有,都有。”

 宽敞的堂屋里,笔墨纸砚已经准备妥当。赵昺拿起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亲笔写下四个大字:“丁家铺子。”继而,放下毛笔,接过宫人递过来的私玺,盖了上去。

 私玺并不是玉玺,这是皇帝的私人印章,用于不属于政务的非正式场合。

 私玺据传始于唐明皇,这位风流皇帝独创了一门手艺,在临幸嫔妃们的胳膊上盖上一枚印记,曰:“风月常新。”

 当然了,在后世还有更新奇的……不可说,请自行脑补。

 赵昺的字写得一般般,甚至还不如宫里的那些小太监们写得好,可以说毫无美感可言,但好歹写得还算工整,不至于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这幅加盖了赵昺私玺的字意味着什么,丁权还是懂的。看着宣纸上赫然出现的“丁家铺子”四个大字,丁权肥胖的身体再次激动地抖动着。

 丁权不敢怠慢,连忙跪倒在地千恩万谢,道:“这,这。草民何德何能,官家如此厚爱。草民丁权叩谢天恩!”

 一时间,丁权激动的话都说不囫囵了。

 “丁员外可将其制作成匾额悬挂于大门上方,以示朝廷恩泽。”

 其实丁权也有此意,在听到赵昺的话之后,更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又一次对杨太后和赵昺千恩万谢。

 这一把赌对了,丁家,这是要腾飞了。丁权思索着,为自己的决断欣喜若狂。

 就在杨太后和赵昺在丁员外家相谈甚欢的时候,翔龙府外一处空地上,则发生了一场风波。

 “官爷,这钱数不对啊。”一名略显苍老的中年男子,点头哈腰,对着几名官差不停地说着好话。

 一名十几岁的容貌清秀的少女站在旁边,紧咬嘴唇,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因为过于气愤,少女精致的五官都显得有些扭曲。

 “官爷,小的从海口而来,这运费都是事先说好,而且还加盖了锦衣卫衙门的印章。官爷,您行行好,把这运费给俺们吧。”

 另一旁则是几名中年男子雇来的水手,这些人低着头大气不敢出一下。

 “踏马的,别给脸不要脸了!就这么多,爱要不要!”一名小旗模样的人面目狰狞,紧握刀把,恶狠狠地咒骂着。

 未几,小旗使了个眼色,领着两名兵卒就准备离开。

 “官爷,您不能这样啊。小的求求您了。”中年男子一看对方就要离开,情急之下,扑上去紧紧地抱着这名小旗的脚脖子。

 “麻的,找死不是,赶紧松手。”一边说着,一边抽出腰刀,用刀把子狠狠地砸了下去。

 顿时,头破血流!中年男子哼唧一声倒在草丛之中。

 十几岁的少女看到这一幕,紧跑两步大叫着:“爹爹!爹爹!”

 倔强的少女看到三人准备离开,跑过去,对准动手的小旗一口咬了下去。

 “啊!”一声惨叫,小旗回过头来,一脚把少女踹翻在地,骂道:“踏马的,敢咬我,老子今天揍死你。”

 就在小旗准备上前打人的时候,被随行的两名士卒死死拉住:“头,不可再生是非,赶紧走。”话音刚落,连拉带拽把这名小旗带走。

 少女从地上爬起来,强忍着疼痛,把中年男子扶起,用手捂住头上的伤口。

 “东家,东家醒醒。”看到三名官兵离开之后,几名水手赶紧跑上前不断呼喊着。

 “小娘子,速速将东家送至医馆救治。”众人齐心协力,用布将中年男子的伤口包扎完毕,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抬上马车,向着翔龙府方向疾驰而去。

 注:宋朝的称谓特别讲究,不能乱喊。

 “小娘子”亦指未出阁的年轻女子。小娘子这个称呼在宋朝也是对未婚女子的一种美称和爱称,一般用于民间。也可以加上姓氏如水浒传中的扈三娘。

 民间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娘子”。

 “闺女”,即黄花闺女,黄花即菊花,未嫁女子,也有品行端正之意。唐朝卢纶有诗曰:“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姑娘”,其中“姑”指的是未嫁女性,“娘”是年轻女子的统称。合起来就是未婚的年轻女子。

 在宋朝,大街上遇见年轻女子,可不能称呼“小姐”。在宋朝,小姐专指乐户,给人弹琴唱歌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