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天一生水

孙朝阳点了点头:“我打算绕着一个主题,写二十来篇散文,每篇三五千字不等。等写完,结成一个集子,出个实体书。如果您同意,我可以每月给杂志提供一篇稿子。”

 毛大姐:“连载?”

 “散文哪里有连载的,可以做一个系列。”悲夫:“主题是什么?”

 孙朝阳:“上次研讨会,文学评论家们对我有看法,甚至有恶意,正如主任你刚才所说的,他们的攻讦点是我的东西太俗格调太低。我学作文学的是赵树理孙犁,学的是老舍,走的是人间烟火气的俗文化路线。各人有各人的创作理念,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这场攻击已经在影响到我的现实生活,我需要写点雅致的东西为自己正名。”

 “我这个系列散文的主题是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你们知道的,我经常在外面跑,在苏州江南水乡拍戏的时候,江南是人文荟萃之地,从古到今出现了多少文人墨客,唐伯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茅盾、叶圣陶。后来又去内蒙,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看到了唐都护府城。看着那一轮明月,看着古道西风,先辈边塞诗人的红旗半卷出辕门,青海长云暗雪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些诗句,那些古人的吟唱之声忽然在我胸臆响起。原来他们一直都在,都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骨髓里。是的,我写过寻根文学,这些都是我的根。”

 “我打算写各地的名胜古迹,写那些名胜古迹后面的故事,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孙朝阳:“如果悲夫同志你准我的假,我每月给杂志提供两篇散文,直至写完这个系列。”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的脸色都变了。

 《中国散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作者,缺好作者和名作者。

 散文因为体量小,社会影响力小,稿费又低,真正的名作家都不太爱写的。即便写了,也是随手练笔,稿子积攒到一定数量,人家直接结集出版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发表在杂志上?就算要发表,我发报纸文艺副刊,好歹发行量大,读者也多啊!

 而投稿到《中国散文》的大多是文艺爱好者和小作家,写得实在不成,可读性极差。也就上一期换了新思路,刊物勉强有了点口碑。

 杂志社实在是太缺作者了,缺好作者,缺稳定输出的优秀作家。

 孙朝阳的写作功力和在新一批作家里的份量不用多说,他的小说本本都畅销,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作品。出道后就拿到过两项国家级大奖,有他为杂志供稿,《中国散文》不就活了?

 以前编辑室也不是没有想过让孙朝阳写几篇文章,为杂志撑撑场子。无奈一是纪律不允许,二是孙朝阳可瞧不起散文这点边角余料的稿费,人家写小说多赚钱啊。而且,孙朝阳经过一年多高强度写字之后,如今正处于休假模式,按照他的话来说,一看到文房四宝就想吐,都落下生理性反感了。

 悲夫很激动,道:“朝阳你的《棋王》就是写传统文化的,现在再写这方面内容,正合适。寻根文学嘛。如果你能把下个月的稿子给我写出来,且质量上乘,这个假我也不是不能准。但如果糊弄事情,那可不行。先给稿子,我再准假。”

 孙朝阳:“君子一言。”

 悲夫:“快马一鞭。”

 孙朝阳:“不就是要稿子吗,我今天就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