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1866章 倒霉催的空头们

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加上同时期金属期货、红小豆期货、三合板期货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最终不出所料,有关部门还是出手进行了干预。

 咱们国内的大米,大概分两种,一种是南方的籼米,一种是北方的粳米。

 南方的籼米种植区域广,产量多,不过,口感相比起粳米来略差一些。其产量,占到了全国大米产量的69%。

 粳米一般在北方种植,东北大米就是典型的粳米。但它的产量,相对籼米来说要少很多,只占全国大米产量的31%。

 进入九十年代后,全国兴起了一股办各种交易所的热潮,各种商品的交易所遍地开花。最多的时候,全国的各类交易所多达二百多家。

 从西瓜到普洱茶,甚至绿豆、木板等等的东西,都曾经被拿来当做期货,上市交易。粳米的期货交易,只是其中的一种!

 交易所出现的这短短两年多,那是极度的混乱。坐庄、拿着保证金潜逃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

 这都成了“正常”操作了,要是哪个交易所不出点问题,那才稀罕呢。

 就是在这样的“蛮荒”时期,沪市粮交所推出了粳米期货业务。

 在现今的国内炒期货,必须要注意的有三大要素:第一,产品。第二,资金。第三,政策。

 在去年的粳米期货刚刚问世的时候,这三个要素,对多头都是极为有利的。这也是后来粳米价格飞涨,空头损失惨重的最主要原因。

 从资金层面上来说,从92年开始,国内的“鸡的屁”的增速,连续几年都一直保持在13%以上。

 这其中,又离不开银行的大量放水。基础货币的增发速度,在92年达到了36.4%,93年也高达35.3%。

 直白点说就是,流通的钱越来越多了,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用句专业点的话来说,银行放水的速度,等于“鸡的屁”的增速和通货膨胀率。

 有关方面的想法是好的,本意是想通过放水,让老百姓的手里都有钱了,可以拉动消费,带动“鸡的屁”的增长和通胀率。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大水漫灌之下,通胀依然没起来。

 原因说出来都让人有些心疼。老百姓都穷怕了,好不容易手里有了点钱,哪敢、或者舍得乱花啊?

 银行放的水在手里转了一圈,老百姓转手又将这些钱存回了银行,一点都没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由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被大大延后了。直到今年(94年)积攒了两年的通胀,才终于爆发了,Cpi指数瞬间飙升到了24.26%。

 这也了了有关部门的一桩心事。若是预设的通胀一直不出现,就跟怀里揣着个炸弹似的,大家天天都得提心吊胆的。

 通胀爆表、社会上的资金极度宽松,各类期货的价格,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93年,为了改变基础产品价格过低的局面,有关部门逐步放开了粮食、钢铁和部分计划外煤炭的价格。

 93年之前,国家对粮食实行的是统购统销,但今年之后,就对粮食实行保量放价了。

 也就是说,除了保证国家所需的粮食数量外,其余粮食的价格随行就市,可以任由市场自行调节粮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