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铁老汉 作品

第3409章 不能歌善舞的民族,都没了

今天早上,我家进入到了鼎盛时期,于是决定奋起反抗一下他们。

 今天下午,汉家来人了,我家最强大的王朝灭亡了,土地没了,国王也被抓走了。

 明天还要继续称臣纳贡,......

 ——南越杀汉使,屠为九郡,宛国杀汉使,头悬北阙,朝国杀汉使,即时诛灭,......

 而这种事,到了种花家的史书上,顶多也就是,“某时,某某寇边,大破之”,或者是“某时,某某将领率军灭某某国”,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

 写史书的那些人,也是习惯了惜字如金,比如,打了一场胜仗,史官顶多就写俩字,“克之”。

 打了一场大胜仗,史官可能多写俩字,“克之,斩首多少多少。”

 打了一场决定性的、空前大胜仗,史官或许才会多写几笔,“克之,斩首多少多少,俘获多少多少。”

 但打了一场败仗,你看看吧,这会儿他们是能写的多详细,就写的多详细。

 比如打了一场小败仗,“我兵仓卒无备,徒手搏战,于沟塍沮洳之乡,故每出辄败。夫兵者因地形者也,今六七郡间千村百落皆为战场,敌形至难制也,......”,此处省略一千字。

 打了一场大败仗,那就更了不得了,“先是虏寇陕西镇夷,总兵官宁远伯任礼、太监刘永诚遣左参将都督王喜,奉御阮和、福保,都指挥马驯、谷聪、蓝成、王祥等击之,喜违礼节制,败于临水堡西,和、聪俱死镇守,肃州卫都指挥胡麒来援,亦死于是,......”,此处省略一万字。

 ——以上都是明宗实录中的明确记载!

 就像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中,在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上,以五万对战四十万,打输了之后,好家伙,直接被史书记了一千多年。

 ——有的史书上写的是唐军十万人,这是不可能的,当时李绩(徐世绩、徐懋功)正统帅大唐大多数的精锐军队,在征伐高句丽,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军队来给薛仁贵,何况,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给这么大的一支远征军队,输送足够的粮食补给。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等,不管谁写史书,都要把这场失败的战斗拿出来说道说道。

 但却鲜有提及,后来大唐忙活完高句丽之后,又跟吐蕃打了几次,每次都斩首数万,甚至连小勃律的国王和吐蕃的公主都被掳了回去这种事,也仅仅是一笔带过。

 ——小勃律,是勃律的一部分,勃律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巴控克什米尔”,唐军都打到南亚次大陆了。

 薛仁贵的大非川之败,被大书特书,又是什么气候原因,又是副将郭侍疯(郭孝恪的儿子)看不起薛仁贵,不尊军令,将帅不和等等,总之就是记载的详细无比。

 但不久之后他把突厥打的屁滚尿流的事,史官仅仅用了几十个字就写完了:(薛仁贵),又率兵击突厥元珍等于云州,斩首万余级,获生口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贼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

 开个玩笑哈,知道为啥少数族裔都能歌善舞,而种花家的主体民族,却只会喊666了吧?

 那是因为,不能歌善舞的那些民族,都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