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决战前的准备

决战?

 李邦华看向范景文,范景文略显惊慌的看向其他人,最后把目光落到王永吉身上。

 王永吉也有点慌。

 看这意思,皇帝把鸡蛋放进他的篮子了。

 他并非不愿来勤王,但关宁军在吴三桂手上,他说了不算。吴三桂分给他六千兵马进京勤王是让他抢功劳的,不是让他送命的。

 李自成十多万大军围城,怎么打?用什么打?

 就是十万个馒头,他王永吉和六千关宁军吃也得吃上几天!

 “陛下莫要急于一时!”范景文兼着京营总督,苦口婆心的劝道。

 “京师已经守了六七日,今日更是有五千多关宁军入卫,若陛下想与流贼决战,不如等辽东总兵吴三桂的兵马到来,到时候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稳操胜券啊!”

 李邦华也劝:“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大意!臣明白陛下的心思,京师乃大明根本,陛下想早点解京师之围,让大明回归正轨。但流贼势大,我军势微,守城方为上策,出城作战实乃下策也!”

 见崇祯要与流贼决战,方岳贡和邱瑜也开始劝。

 关宁军虽然来了,但人数太少。

 就算他们有一打二,一打三的能力,这五六千关宁军也只能牵制一万五千流贼。

 而流贼进攻京师的总数超过了十多万,前些日子虽然死了几万,但大部分都是民夫,李自成的实力并没有受损。

 想决战,不现实。

 但崇祯并不这么想。

 首先,李自成出宁武关后,屡战屡胜。虽然被北京城的城墙挡在外面,但他对明军还是持一种蔑视的态度。

 俗话说骄兵必败,李自成一路杀来太顺了,所过之处尽皆投降。

 他有骄傲的资本。

 其次,李自成的人太多了。

 五六万士卒,加上七八万甚至十来万农民。这么多人看似壮大了实力,但实际是隐患。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如果人数多的一方肯定会胜利,那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着名战役也不会发生。

 看着不停劝解的几人,崇祯淡淡一笑,“诸位,先听听朕的想法,如何?”

 “陛下请讲!”李邦华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他怕啊,怕崇祯朱祁镇附体,葬送大明的前程。

 “朕说过,兵者,诡道也!如果你们是李自成,会想到明天朕与他进行决战吗?”

 内阁四个人,加上王永吉,五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同时摇头。

 别说李自成,就是他们也想不到皇帝要进行决战!

 “既然用兵诡诈,那么朕是不是就有了一成胜算?”

 李邦华想了想,这一成胜算说的过去,于是点点头。

 “其二,朕并不打算与李自成正面对抗,而是兵分两路。其中步兵在正面吸引李自成主力,骑兵袭扰他的后方,尤其是那些民夫的营地。冲进去砍杀一番,那些农民将不战自乱。只要那些人乱起来,李自成的这十多万大军将乱作一团。”

 “届时我军趁势掩杀,流贼必将大败。”

 崇祯说完这些话后,其他人沉默不语。

 皇帝的话再理论上没问题,但真正到实战上,又有几分把握?

 流贼乱了还好,如果不乱呢?

 想到这,李邦华开口问道:“陛下如何能保证流贼自乱?如果不乱,我军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