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竹万杆斜 作品

第115章 徒步进京赶考的李邦华

这里有早前,崇祯帝要求工部和内廷建造的军机处。

 他倒也没有大兴土木什么的打算,只不过是想改造了,几处宫宇房间的内部结构。

 崇祯帝对于历代皇帝热衷的大兴土木,修建好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各种寓意和镶金带银金屋藏娇的。

 然后这些宫殿,年年都被雷劈火烧,动不动就大修。

 对于这样劳民伤财的行为,他那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他的打算是大明有了合适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后,直接上马高楼大厦。

 他有生之年,必须在紫禁城里拔地而起,一座二十层楼高的帝国大厦,这是他的恶趣味。

 养心殿偏殿的一排平房,就是新鲜出炉的军机处。

 让养心殿除了可以让皇帝休息,也可以让皇帝和大臣一起商议大事。

 京师天寒地冻,不养人的天气实在太多了。

 大家没事,在炕上排排坐,一边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就把军国大事就给办了。

 想一想,这种君臣相对如老友相聚的场面,崇祯就有点上头。

 军机处的成立,内廷早已经放出风声,邸报上也有说过。

 崇祯现在讲究的是部分政务透明化,公开化,很少在一些普通工作中,玩弄什么帝王心术,让臣下云里雾里琢磨着上意,推行政策。

 他在邸报中很明白地写道。

 有鉴于辽东事态越发紧急,历次辽东事变,丧师失地。

 朝廷内阁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每每对于紧急军情反应迟缓,应对失措,上情下达不畅,事后推诿扯皮严重。

 皇上对于这样的情况很不满意,也表达对人浮于事的现况的担忧。

 为应对日益猖獗的东虏和黔匪,及其他地方突发军事事件。

 皇上在养心殿成立军机处,以示身在内宫也不忘了军国重事。

 目前是军机处试运行阶段,皇上亲自择选精明强干,通军务者入内为皇上参谋,提高应对突发军情的效率。

 以后军国大事无需经兵部,紧急军情直入养心殿军机处,由崇祯皇帝亲阅,然后做出决策。

 司礼监,内阁可派人旁听。

 决策中旨无需内阁票拟,直接发往兵部,并各地兵备道和督抚处执行。

 军机处大臣,先已有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后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和陈奇瑜。

 这七位大臣都在外镇守一方,暂时无法参谋军机。

 崇祯又调集帝党若干成员,还有翰林院编修倪元璐入军机处,做军机行走,本职工作保留。

 令人意外的是,天启五年就被削去官职的原天津巡抚李邦华,被崇祯火速从江西老家提拔回来。

 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成为首位真正入职军机处的候补军机大臣。

 对于李邦华,崇祯帝还是很信任的,这位老兄别看年纪已经五十多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狠人,身体倍儿棒,崇祯考虑用他个二三十年没问题。

 李邦华还是举人的时候。

 当年家贫,进京赶考,无奈囊中羞涩,路上的盘缠不够用。

 李邦华一咬牙,可是拉着自己的父亲,从江西一路步行到了京师赶考,成为一时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