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399.第399章 神人乎

 第399章 神人乎

 渊盖苏文知自己时日无多,看着飞速成长的爱子,吃力地说道:“我高句丽与中原实力差距过大,几次大战皆是靠举国之力,勉力而胜。而今再次到了生死存亡之地,且此次敌人,远胜以往。”

 身为一代枭雄,渊盖苏文不怕对手的强大,只怕对手不敢来打。

 不管实力多悬殊,哪怕是对上韩信、李靖这样的无敌统帅,只要来战,就有获胜的可能,哪怕希望极其渺茫。

 便如杨广、李世民的几次征伐?

 谁敢相信,浩浩荡荡的大隋百万大军,连一个辽东都打不下来?

 谁又敢相信,战无不胜的贞观天子,以摧枯拉朽之势,取辽东,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仅首级便收获四万,自己只阵亡两千余,最后会在安市城下功亏一篑。

 多次击退强大的中原王朝,给了高句丽这个民族不惧任何强敌的底气。

 这也是渊盖苏文最后一子,趁着自己还活着,跟最强大的敌人殊死一搏的勇气。

 然而陈青兕的这种钝刀割肉,对于现在的高句丽是致命的,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

 从渊盖苏文的角度来说,陈青兕这样的对手,确实比李世民这级别的人物更加难缠。

 相比一个陌生还有仇的存在,世代友好的高句丽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蛮夷是没有信誉的。”

 他还特地给程名振写了封信解释原由,避免造成对方的不快。

 “父亲!”

 最终还不是因为翅膀硬了,有了别的心思?

 面对夷狄,想要他听话,至少得断了他们的两条胳膊,然后施恩,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故而陈青兕在给程名振的回信中强调“夷狄不可信,靺鞨、秽貊与高句丽相互扶持,彼此倚仗,实力颇为强盛,不好掌控。唯有让他们受到切肤之痛,方能体现我等仁义。”

 程名振进攻高句丽的提议被否决了,李治自然要给他一个交代,也说了陈青兕的意图,还让他关于东北的事情,可以与陈青兕多多沟通。

 营州都督,东夷都护程名振特地派人来询问一下,是否要乘机拉拢救援契丹、靺鞨、秽貊诸部。

 这类级别的大佬,屡次建言受阻,未必不会存着些许不满。

 在他们有战力的时候,那不叫施恩,而是资敌。

 于是乎,契丹、靺鞨、秽貊诸部,在这个冬天,损失惨重。

 “还有……”

 渊男生暗自垂泪。

 高句丽为了抵御大唐,在辽东北部一带以山建城立寨。

 当年唐薛蜜月期的时候,那关系是何等要好。

 其中还有个别部落直接消亡在显庆八年这个冬天里。

 结果挨到了,自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果是他人,程名振武将脾性,或许会有些不满,但陈青兕是他最爱儿子的上司。

 就如薛延陀……

 薛延陀常以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唐朝。数量之大,动辄数千,甚至数万,进贡队伍绵延十里。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高句丽的这场大戏,在陈青兕的战略定力下大唐并未掺合其中。

 毫无疑问,高句丽与北边诸部的仇恨,也就此结下了。

 本来秋天是猎物最肥的时候,契丹、靺鞨、秽貊这些草原民族,渔猎民族都会乘此机会储蓄过冬食物,以熬过东北的冬季。

 他们就如吃瓜的群众,看着渊男生拒绝补偿支付契丹、靺鞨、秽貊诸部约定的粮草。

 契丹部已经有一部分倒向了大唐,但靺鞨、秽貊生活在东北深处,与大唐并不相邻,也没有什么交流。还存在着血海深仇:当年太宗皇帝李世民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北部绝奴部褥萨高延寿和南部灌奴部褥萨高惠贞统高句丽、靺鞨之众十五万救安市,结果被太宗皇帝的三万兵直接在驻跸山突突了。

 双方离的不远,父子两人常有书信往来。

 在渊盖苏文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夷狄之别分得清。

 现在契丹、靺鞨、秽貊与高句丽交恶,正好可以掺和一手,趁机拉拢。

 看着诸部大怒暴乱,聚众南侵,结果被高句丽打得落花流水。

 一直以来,李世民就有分化契丹、靺鞨、秽貊的心思,已断高句丽的臂膀。

 其实陈青兕这是有些多虑了。

 高句丽在城防的研究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昔年隋唐都吃过亏,何况是契丹、靺鞨、秽貊等异族?

 至于坐山观虎斗的原由简单,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契丹、靺鞨、秽貊诸部的问题,不用再管了。损失是彼此的,我们真要全部承担,他们不会念着我们的好,反而会趁着我们病,啃上一块肉。”

 这个想法让陈青兕拒绝了。

 现在他们整个秋天都在为高句丽收集物资,结果让陈青兕黑吃黑,又对上高句丽的反悔。

 他似乎说的有点多,缓了缓方才道:“高宝藏比人颇有野心,是阿爹一直压着。为父有恙,他必有动作。阿爹帮你除去此后患,至于未来,阿爹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夷狄若自身有一定实力,他们就不会老实,会想要的更多。

 毕竟联合上一次进攻高句丽,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拒绝程名振的建议了。

 想要拿捏夷狄。首要关键不是对他们有多大恩情,而是夷狄自身够弱,掀不起风浪。

 程名振从儿子的信中看出了他对陈青兕的敬佩与爱戴,也得知了自己的儿子得到了重视。

 有这层关系在,这些问题都是小事。

 他是不会计较的。

 但陈青兕的来信,还是让他这个宿将心情愉悦。

 毕竟人情社会,程名振这种老将,爱面子。

 陈青兕能够修书解释,也是给足了他的面子。

 程名振自少不了以老前辈的态度对陈青兕这晚辈,称赞有加。

 这年年初,陈青兕再度收到了京城的文书。

 这一次倒不是出了什么大事,而是一则改年号的公告。

 陈青兕看着手上的公告,以手扶额,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这就是来自历史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