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行 作品

第84章 著书传道,百家之师

 一道威严又不失温和的男声从上首传来。

 “都起吧。”

 元和帝进来后就坐在了皇后原本的凤座上,随后将皇后扶起才对着众人叫起。

 皇后没有僭越,让人搬了一个绣凳坐在了元和帝旁边,神情温婉。

 比起皇后的相敬如宾,昭阳公主对元和帝却很亲昵。

 “父皇,你也是来看钟太傅的女弟子的吗?”昭阳公主上前对着元和帝好奇地问道,仿佛天真无邪,惹人喜爱。

 元和帝对这个嫡女一向是宠爱的,揉了揉昭阳公主的头发,笑道:“昭阳已经见过人了?”

 “太傅的女弟子比儿臣还小呢。”昭阳公主对乔微印象不错,说完后就笑着给元和帝指了指人。

 元和帝来到大殿内就看到了乔微,毕竟这殿内只有昭阳公主和乔微两个小孩子,想不注意都难。

 “臣女恭请陛下圣安。”乔微上前再次拜道,只从元和帝和昭阳公主的相处,她就能看出元和帝的性子确实同永城侯一样宽和。

 “起来吧。”元和帝道:“上前来,让朕看看。”

 乔微这才小步走到元和帝面前。

 看着面前的女童,并没有太贵重的衣衫首饰,很是清雅,和昭阳公主天家贵女的骄纵肆意不同,小姑娘虽然低着头但脊背挺得很直,仿佛不弯的青松,萧萧肃肃,年龄不大,但自有一股清韵风流。

 这样的乔微,让元和帝想起来年轻时第一次遇到钟涵。那个时候他还是弘文馆中一名正在读书的普通皇子,钟涵在三元及第后被授校书郎,后来入弘文馆为皇子讲学,教授钟涵那时已经扬名的易学之说。

 那时的钟涵在给他们一众皇子和勋贵伴读授课的时候,背也是挺得如此笔直,仿若雪山上的青松,后来证明钟涵确实如青松般宁折不弯。他在弘文馆进学时受钟涵影响良多,他的很多为政理念也是那个时候钟涵教授他的,所以在他登基后,会拜钟涵为太傅,他是真心将钟涵看作自己的老师。

 现在元和帝突然有些明白钟涵为什么会不顾众人议论收下这样一个女童了,也许钟涵是从女童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不说别的,气质上真的很像。

 “朕听太傅说你已经读过四书?”元和帝态度温和。

 乔微的回答和对皇后时一样:“正在初涉五经,这几日在学《易》。”

 “学易?朕记得太傅对易经最为精通。”元和帝考教道:“何谓太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一物而两体,谓之曰太极。”乔微对易的解读其实要比钟涵要更精妙,毕竟她经历过修真玄幻世界,对道和玄的感悟比当世很多学者都要深。

 “太极者何态?”元和帝又问道。

 乔微不慌不忙地答道:“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

 这不是元和帝第一次听人讲易,但却是第一次听这么小的孩子说易。更重要的是乔微对易的理解,不说是他,就是比一般的学士还要精妙几分。

 钟涵五经之中最喜易,只从乔微对易的理解,元和帝都可以肯定钟涵收下乔微作为学说传人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除了……性别不太好。

 可世上之事哪有四角俱全的?

 最起码元和帝乔微成为钟涵弟子还是很满意的。

 “学得不错。”元和帝对乔微许是爱屋及乌有了几分喜爱。

 又问道:“听太傅说你过目不忘。”

 “确实如此。”乔微没有谦虚,她只有越优秀,元和帝才会越重视她。

 元和帝从未见过过目不忘之人,所以对乔微很感兴趣,所以打算对乔微试上一试,未免选中的书乔微之前看过,所以元和帝用的还是皇室珍藏的一些孤本。

 一炷香的时间,乔微神色始终未变,翻看着手中的书籍,待线香燃尽,乔微开始背诵。

 元和帝听着女童清脆的背书声,对照着书籍上的字迹,越来越惊讶,真的是一个字都没错。

 旁边的昭阳公主趴在元和帝身边,和元和帝一起对照书上的字迹想要找出错误,可是从始至终,别说错误,连卡顿都没有。

 最后昭阳公主看向乔微的目光都变得惊奇了,甚至嘴巴微张。这人真的过目不忘!

 元和帝倒是没有昭阳公主这么失态,但是在乔微背完后,也是抚掌而赞道:“真是天纵奇才!”

 “臣女谢陛下夸赞。”乔微行礼道。

 章氏和范氏站在一旁好像隐形人,这个时候本来就没有她们说话的地方,但这也是两人第一次知道乔微居然能够过目不忘,脸上难掩惊愕。

 章氏唯一的遗憾就是乔微为什么不是孙子,如果是男子,凭着这份聪慧出将入相、振兴永城侯府该多好。

 至于范氏,她心中五味杂陈,她不明白,乔微明明只是一个仆妇的孙女,为何会有这般资质?如果这个资质是齐斌的该有多好?还有日后她要是找回女儿,又该怎么对待这个被圣上赞扬的女儿?

 还有永城侯府,会不会为了利益,不让她认回女儿?

 乔微越耀眼,她心中越是为女儿担心。

 只是这个时候没人注意到范氏的忧心和纠结,倒是上首的皇后让人送上一杯清茶。

 “背了这么多书,该是口渴了,润润嗓子吧。”皇后声音温柔。

 和乔微总是披着温润的外衣不同,皇后是温柔到骨子里的女子,既会照顾人又会体贴人。

 “皇后娘娘心慈,臣女谢娘娘赐茶。”乔微笑着接过茶水,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即便是喝茶她也依旧十分有礼,一举一动都让人舒心。

 元和帝很喜欢乔微的仪态,颇有士子之风,让人赏心悦目。

 “前两年神童试选□□的神童朕觉得比这孩子差之远矣啊!”元和帝对着皇后感叹道。

 神童试自前朝就有,如今大周也开神童试,由地方官员推举十岁以下幼童入中书省考试,但近些年神童试选□□的神童比之前差很多,更不要说和乔微相提并论,那些孩子只能背诵经文,很多连作诗都不能,更不要说作文了。

 昭阳公主看了眼元和帝,又看了眼乔微,对着元和帝撒娇道:“那父皇,你说让齐三姑娘也去参加神童试如何也让朝中的官员都知道父皇想要的神童应该是怎样的,有了齐三姑娘在当标杆,以后选拔神童也能更严格些。”

 “昭阳,不要乱说!”皇后赶紧呵斥道,昭阳公主议论朝政,如果说中了元和帝的心思倒是没事。

 相反,如果元和帝不喜昭阳公主的话怕是要问罪,她先呵斥总比元和帝训斥要好。

 元和帝对昭阳公主一向宠爱,笑道:“皇后别说她,她也是孩子心性。”

 乔微在一旁看得分明,昭阳公主是很得元和帝喜爱,但这种喜爱只是对女儿的娇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元和帝对昭阳公主的话并不重视,对昭阳公主的态度就和如今大部分世家大族对待女儿的态度一样——宠爱但不重视。

 “臣女听老师说过中书省让各府举荐神童,并未要求必须是男童,臣女想要参加神童试。”乔微对着元和帝行礼道。

 这让元和帝又将兴趣回到了乔微身上:“哦?你想要参加神童试?”

 “外人对老师收臣女为徒议论纷杂,臣女也曾听到这些人因为此事诋毁老师,臣女想要为老师正名。”乔微高声道:“臣女想要向告诉世人,老师的识人之能一直都在。”

 说完后乔微就对着元和帝再次叩拜。

 倒是一旁的章氏和范氏被乔微这话吓破了胆,直接跪在地上,连忙道:“陛下恕罪……”

 可是还未等章氏和范氏请完罪,就听到元和帝打量过乔微后就笑了。

 “看来太傅并未收错弟子。”元和帝感叹道。

 乔微道:“老师清名受辱全因臣女而起,为老师正名是臣女身为弟子之责。”

 元和帝很喜欢乔微的回答:“你很有弟子之义!”

 “罢了,太傅到底助朕良多,如今太傅清名受辱,弟子又是如此良材,便是破例一次又如何?”元和帝对着旁边的内监道:“传旨给中书省,让他们将……”

 说到这元和帝似乎想起自己还未知道面前女童的姓名,看向乔微。

 乔微不用元和帝问话:“臣女齐微。”

 “将齐微的名字加上。”元和帝点点头,又对着旁边的内监吩咐道。

 旁边的昭阳公主看向乔微的目光复杂,能让她父皇改变主意同意其参加神童试,乔微真的比她想象中还要厉害。

 昭阳公主很清楚自己刚才开口说让乔微参加神童试的时候,元和帝心中并没有这层意思,不然也不说她胡闹了。她的举荐元和帝并未接受,可乔微几句话就让元和帝改变了主意。

 这些年她对着元和帝撒娇卖乖,成为最得元和帝喜爱的嫡公主,她以为自己对元和帝心思的揣测已经很好了,最起码比她的那些兄弟姐妹强,可是和这位只见过自己父皇一次面的姑娘比,却相差很远。

 她虽然只和乔微只说过几句话,但乔微的话却很合她的心意。

 再次看向乔微,面前的女童依旧脊背挺拔,清秀风雅。

 “父皇母后,儿臣很喜欢齐姑娘,能带她去逛聚景园吗?”昭阳公主拉着元和帝的衣角撒娇道。

 “去吧。”元和帝挺喜欢乔微,女儿又喜欢对方,他觉得两个小姑娘一块玩儿挺好的。

 皇后自然也没有意见。

 昭阳公主在前,乔微跟在其后面离开了大殿。

 乔微一走,章氏和范氏也不好在此打扰元和帝和皇后,也纷纷告辞,被皇后安排去了偏殿休息。

 聚景园是大周皇宫的御花园,里面奇花异草,亭台楼阁,一步一景,十分美丽。

 可昭阳公主却没什么心情赏景,她的兴趣只在乔微身上。

 到了聚景园后,乔微对昭阳公主道谢:“之前在陛下面前,多谢公主举荐臣女参选神童试。”

 “可是父皇并未将我的话放在心上,你不必道谢。”昭阳公主摆摆手:“你能入神童试,是你自己的话对了父皇的心思。”

 “不管如何,公主举荐,我便应该道谢。”乔微道。

 “父皇让你参加神童试,看来很喜欢你的才学。”昭阳公主说道。

 乔微却摇头:“陛下只是爱重老师,不忍老师声名受辱。”

 见旁边的昭阳公主皱眉,似乎不太明白。

 乔微答道:“陛下让老师领崇文馆教授太子,若老师并无识人之名,日后还如何为太子举荐东宫属臣?听闻太子明年大婚,朝中大臣提议今年太子殿下应该开宫建府。”

 开宫建府并不是说只要修缮东宫让太子搬进去,而是代表着东宫署衙要正式建立。从三师三少到太子宾客等东宫官,还有总领太子府事务的詹事府、驳正启奏的左春坊、掌管图书的崇文馆等等,甚至还有掌握兵仗仪卫的左右率府,可以说太子在本朝的权力极大。

 如今三师中以钟涵的威望最高,太子开府后东宫的一切事务都还要靠钟涵来统领,所以这个时候钟涵的名望不容有失。

 这些是乔微之前从永城侯和钟涵那里得到的消息,也是她今日的最大依仗。

 元和帝允许她参加神童试,虽然有一部分是欣赏她和念及与钟涵旧情的缘故,但太子开府之事才是大头,所以她屡屡提及钟涵识人之能和清名的问题。

 昭阳公主恍然,她从未想过这其中的问题会如此复杂,她还以为他父皇只是因为欣赏乔微的天纵之才和爱惜钟太傅名声。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到的吗?”昭阳公主好奇地问道,她以为自己在一众兄弟姐妹中已经算是心思玲珑之人,却不想遇上了一个比她胜了不止一筹的乔微。

 “老师和父亲曾提及一些朝堂情况,臣女既然入宫就做了万全的准备。”乔微并没有直接回答昭阳公主的话。

 昭阳公主若有所思,所以做事之前一定要有万全准备吗?

 就在昭阳公主思索事情的时候一道骄纵的女声打破了聚景园的平静。

 “昭阳,你这种读书不好的,和人家齐姑娘在一起,不觉得无话可说吗?”

 只见一个同样穿了石榴裙,大约十一二岁的女孩从一侧走来,和昭阳公主虽然骄纵但待人接物极为有礼不同,这少女眉目倨傲,抬着下巴,好似根本不将认放在眼中。

 “二皇姐说我读书不好,我认,可我也没见哪位夫子上课时表扬过二皇姐啊。”昭阳公主才不惧面前的少女,出言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