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行 作品

第132章 士庶之争,女帝之路(第2页)

 她一旦落胎,就要做个小月子,一旦哪里被泄露出去,等待她的就是万劫不复。

 她也是没有办法了,所以才来给乔微告罪。

 “为何要落胎?本宫之前不是和你说过你可以生下这个孩子吗?”乔微皱眉。

 她没打算以孩子的事情挟制安都侯的。

 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孩子,她和安都侯在短时间内会是更好的同盟。

 程岚摇摇头:“崔才人并未有孕,臣妾就算有孩子,也不能在崔才人之前生下陛下的长子。”虽然这个孩子性别还未确定,可万一是皇子呢?

 真正让她着急的崔才人,她不明白广明帝如此宠幸,为何崔才人还是迟迟未有身孕,更让她无奈的是她比崔才人还先有孕。

 这让程岚知道,她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会是一个威胁。

 “若本宫真的在意长子的位置,那就不会有大公主。”乔微说道。

 为何所有人都觉得她一定要有崔氏血脉的皇子?这是崔家的想法,不是原主的想法,更不是她的想法。

 想到大公主,程岚一愣。

 很快乔微又道:“你怀孕本是天大的好事,本宫觉得合该六宫庆贺。”

 程岚怔愣:“娘娘……”

 看着程岚的样子,乔微叹了口气:“这只是一个还未出生的孩子,是男是女我们都不知道,况且这是你的孩子,你真的愿意放弃这个做母亲的机会吗?”

 程岚用双手覆在自己的肚子上,但很快又松开了,之后摇了摇头:“娘娘,若是能用这个孩子扳倒池昭仪……”

 乔微皱眉:“你又在想些什么?”

 “您也知道前方镇国公对阵回纥几次大胜,待到镇国公回京,陛下为了安抚刚刚立下战功的镇国公,一定会复池昭仪贵妃之位的,说不定她的荣宠还会比之前更盛。”

 “如果、如果能用这个孩子让她彻底不能翻身,让她担上一个谋害皇嗣的罪名,那么……”池昭仪也就彻底完了,说不定还会让镇国公府也被牵连。

 如若池昭仪复位,以镇国公立下的战功,到时候不仅是她在后宫的日子不好过,在前朝她父亲也会被镇国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到时候程家或有灭族之灾。

 “臣妾也是有私心的,臣妾想用这个孩子换得陛下对父亲和程家的怜惜,为我程家谋一条出路。”程岚道。

 乔微:姑娘,咱把这个因果关系搞混了。

 说完后程岚又道:“娘娘,如若臣妾如此做,想来也是陛下愿意看到的吧,如此一来,既能如了陛下的意又能帮娘娘坐稳后位,还能让父亲和程家得以更进一步,那这个孩子也死得其所。”

 乔微叹了一口气,她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面前面前这个姑娘。

 说这姑娘聪明吧,她能看得清广明帝宠幸她是为了对付池昭仪,她知道广明帝想要看到她做什么。

 说这姑娘傻吧,她完全没有看清楚池家和池昭仪之间的主从关系。就算她用此计让池昭仪被赐死,池家也还是不会倒下,因为池家依仗的不是池昭仪,而是他们手中的兵权。

 用池昭仪扳倒池家,根本不可能。

 说这姑娘有人性吧,她愿意利用自己还未出生的孩子争权夺利。

 说这姑娘狠心吧,她的一切所作所为又是为了自己父亲和家族。

 如果非要用一个准确的形象来形容程岚,那就是安都侯送进后宫的一柄利刃,为安都侯府保驾护航。

 程家虽不是士族,但程岚很像是被洗脑的士族女。可见不只是崔家喜欢给家里姑娘洗脑,所有有些威望的大家族都喜欢如此教育姑娘,教育子弟。

 在他们心中,无论是自身还是孩子,甚至是国家,都没有家族重要。

 “生不生下来这个孩子都随你,只是本宫希望你明白几点。”

 “娘娘请说。”程岚赶紧道。

 乔微道:“首先,本宫并不在乎皇长子是谁所生,比起崔才人,本宫更希望你才是生下这个皇长子的人。”

 “为什么?”程岚有些怔愣,似乎很不明白乔微的想法。

 事实上她就是不懂,满宫皆知,崔才人是崔家送进宫中为皇后生子的,生下庶长子自然比生下一个普通的皇子要更好啊!

 “因为本宫不愿受制于崔家。”乔微的答案很明确。

 程岚这下是彻底愣住了,崔家和皇后不是一体吗?难道皇后和崔家已经决裂了?可是并不像啊!

 “崔家是本宫的娘家,但只能是崔家听命于本宫,而不是本宫听命于崔家。”乔微对着程岚道:“本宫今日对你说的话,你要记在心里,回头也可转告安都侯。”是时候让安都侯明白如若她和崔家决裂,安都侯应该站在哪一边。

 毕竟当初安都侯投靠她,是由崔洺说服的,其中安都侯究竟更听从她的话,还是崔洺的话,乔微还未做出个判断。

 现在她和崔洺还是同盟,用人之时分得不是太清,可总有要分清楚的那一日,她希望安都侯提前有个准备。

 “甚至本宫可以收你的孩子为养子,将他扶上太子之位,甚至是皇位。”乔微道:“这点,你可以让安都侯好好想一想。”现在安都侯羽翼渐渐丰满,日后和她分道扬镳还是继续听从她的话还不好说,所以拉拢更为重要。

 “安都侯可以好好想想,如若镇国公倒台,那天下兵权多数就要由安都侯掌管,安都侯的功绩名望并不比镇国公少,到时候如若你又生育皇长子,你觉得陛下会如何决断?”乔微问道。

 程岚陷入了沉思,比起她只想要程家活下来,被陛下怜惜,乔微给她的选择更大了,听起来简直是一个康庄大道。

 若是程家成为外戚,成为帝王的母族,那以后程家定然能够富贵好几代。

 想想如今的傅家,从一介平民一跃成为当朝权贵,谁家不羡慕,谁家不想复刻傅家的路子?

 “其次,本宫可以明确告诉你,就算你命丧池昭仪之手,只要池家在一天,池昭仪就会平安无事,你不要妄图以池昭仪撬动池家。”乔微道:“池家的事情自有本宫和安都侯,你无需想那么多,只要安心待产就好。”

 程岚听后很久都是沉默的。

 “娘娘,臣妾知道该怎么做的,臣妾会安心养胎。”程岚道。

 乔微点点头:“想明白就好,本宫回头会命太医去你宫中请脉,到时候阖宫都该知道这个喜讯了。”

 程岚点头:“臣妾明白该怎么做的。”

 “你自己的院子自己守好,有需要的可以来找本宫。”乔微道,她无意在程岚身边安插人手。

 程岚赶紧应是。

 临走的时候程岚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转头对着乔微问道:“若是臣妾生的只是个公主呢?”她们的一切畅想都是在这个孩子是皇长子的基础上,可如果是个公主呢?

 “不,你生得只会是皇子,你要相信自己。”乔微笑道,仿佛是在说一句玩笑话。

 程岚没有细想这句话,只以为乔微是在安慰自己。

 不过她想想又觉得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如若她生的是个公主,在这后宫中就像是一潭死水,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设想?宫中再多一个公主,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

 等到程岚走后,乔微对着身边的人道:“让杜让来正阳宫,再让太医去给欣美人请脉。”

 西陆赶紧应是。

 杜让接到乔微的旨意,很快就赶了过来。

 “欣美人应该是有了身孕,你让人多留意她那边。”乔微说道。

 杜让不是很懂乔微的意思:“您的意思是……”是留下这个孩子还是不要这个孩子?

 一听杜让的意思,乔微就知道在所有人的想法中她都需要一个崔氏血脉的庶长子。

 “记住,用一切办法保住这个孩子。”乔微说道。

 杜让点了点头:“奴婢明白了,定会保欣美人和小皇子无恙。”

 “再让人去找一个稳婆和一个奶娘。”乔微道:“记住,这稳婆和奶娘的全家都要在本宫手中。”

 “奴婢回头就亲自去办。”虽然杜让不明白乔微为何不去崔家找人,但显然皇后有瞒着崔家的想法,所以他也没有多问。

 等讲完程岚的事情,杜让又道:“娘娘,您让臣一直盯着崔才人那里,臣发现崔才人最近有些异动。”

 “说来听听。”乔微颇感兴趣。

 “崔才人身边的宫人来报,崔才人现在除了自己身边的两个贴身宫女外,似乎已经不让其他人近身伺候了,就连贴身衣物也不让她们清洗。”杜让道,前几个月也没见崔才人如此,很是奇怪。

 乔微笑了:“一般后宫女子如此谨慎的时候,一般都是怀疑自己有了孕事。”怀孕这种事情,有些人没经验又没反应,一般月份大些才会发现,但若是有反应一般很早就会发现,特别是像崔芸和程岚这种被精心照料的贵女,月事一推迟身边的人都会有反应。

 “那……”一下子后宫两个妃嫔有孕,这也有些太巧了,但更让杜让忧心是这两个妃嫔有孕会给皇后带来怎样的变化。

 “那崔才人这一胎?”杜让犹豫地问道。

 乔微道:“也要保。”

 她需要两个孩子,用程岚之子制衡崔家,同时也是让安都侯明白她并非只有程岚的孩子可以选择,如若安都侯变卦,她随时可用崔氏血脉的皇子作为她的退路。

 “奴婢明白了。”杜让虽然不明白乔微为什么两个孩子都要留下,但他这些日子跟随乔微让他明白,皇后心思莫测,但她做出的决定从来没有错过,可以称得上是算无遗策。

 当日下午,欣美人有身孕的事情整个后宫就知道了。

 乔微特地去了勤政殿给广明帝报喜。

 听到欣美人有孕,广明帝有些阴霾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后宫许久没有喜事了!”广明帝对着乔微道:“朕可是要好好赏赐欣美人。”程岚的这个孩子对他现在的处境来说其实是好事。

 程岚是安都侯之女,此时有孕会让安都侯更卖力地为他卖命,更重要的是他也想有个皇子。

 别看他不想要池昭仪生子,也不想要崔氏血脉的皇子,可是他内心是想要个皇子的。毕竟对帝王来说,没有子嗣可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个缺点,甚至被视为帝位不牢。

 程岚之子现在看来对他是没有威胁的。至于以后,可以再说。

 他不会立这个孩子为储君,但不妨碍他高兴。

 “这样的好事确实该好好赏赐。”乔微直接递给了广明帝一个礼单,然后道:“等到欣美人生下孩子,到时候无论是皇子还是皇女,陛下都该好好进一进欣美人的位份。”

 “不等以后了,就现在吧。”广明帝直接道:“让人拟旨进欣美人为欣婕妤。”

 说完后又道:“朕一会儿就过去陪她。”

 乔微笑着应好。

 之后整个后宫都知道了这个喜讯,很多都赶去给程岚道贺。

 晚上的时候,广明帝直接去陪了程岚,连本来该去刚刚解了禁足的池昭仪那里的事情都忘了。

 池昭仪又将屋里的东西砸了一遍。

 且等着,等到她父亲归来,她就能复位,所有欺辱过她的人她都要一一报复回来。

 广明帝没有因为程岚的身孕高兴几天呢,一个月后边关就传来消息,镇国公大胜,即将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