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府兵制的优缺点

    第229章  府兵制的优缺点



    李弘走后,邓宏又开始了摆烂,工作了几十年,他今天才体会到尉迟恭和侯君集那种快活似神仙的日子,只不过二人妻妾成群,而邓宏则……



    次日,朝廷为增强唐军战斗力,展开了军事改革的朝会,邓宏一大早就起了,因为今天是初一,皇帝允许自己每月就去一天,这样的日子,放以前,邓宏想都无法想象。nian



    大明宫外,朝臣们开始依次排着长队上朝,邓宏作为百官之首,走在了最前面的位置,同时,和他并立的还有太子太师李勣,只不过不同的是,邓宏看起来似乎还精神抖擞,而李勣却沦落到坐轿上朝了,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又同为三朝元老,身体却是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啊!”



    “什么意思啊王大人?”



    “太尉又重新上朝了,能不特殊吗?”



    群臣们看着邓宏的身影议论纷纷,而邓宏则笑着问候李勣。



    “英国公啊,你真是好福气啊!”



    邓宏看着李勣笑道,李勣微微眉头上扬。



    “邓国公一把年纪了还如此精神,真是羡煞众人啊!”



    二人都是贞观时期的老臣,李勣发迹甚至还比邓宏要早,人家武德时期就是左武侯大将军了,那时候的邓宏却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道士。



    说着说着,众臣就来到了紫宸殿,今天是内朝,大臣们在这里朝拜皇帝。



    自龙朔年间皇室从太极宫搬到了大明宫后,邓宏还是头一次正式来大明宫上朝。



    今天的议题是关于增加军队的战斗力问题,有邓宏和李勣两位大佬压场,别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自李治继位以来,大唐东边要征讨倭国、百济,西边又要防范吐蕃和大食,北边更是要兼顾突厥等故地的反抗势力,因此,府兵达到唐初以来的巅峰,各地的军队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贞观年间,唐朝十六卫统辖军队48万,到龙朔年间,军制不断改革,军队也增加到了80万规模。



    随着常备军的增加,大唐的兵员不再紧缺,出兵也阔绰了不少,贞观年间,邓宏每次出征,最多也就十万人的规模,可到永徽年间,东征倭国的时候,朝廷却能一下子就调集了十几万人出征。



    但随着兵员的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也出现了问题,甚至陇右边防,还出现了瞒报军饷的问题,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为此,李治不得不正式召开朝会,准备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长期担任主帅的李勣率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



    精兵简政、完善军功。



    “陛下,老臣认为有必要缩减兵员,去老弱、留轻壮,并完善军队的军功问题,提高军士的从军待遇,缩减管理军队的都尉府,这样一来,便能有效管理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