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府兵制的优缺点(第2页)



    李勣作为唐初名将,对于军队的了解可谓是知根知底,因此,他提出的意见,自然是治理军队的良策。



    “彩、彩、彩。”



    李勣的建议,顿时迎来武将们的喝彩,李治也点头肯定了李勣的建议。



    “英国公的建议直击军队要害,朕当命人督察后,会合六部制定相应的法令管理军队。”



    李治看着李勣说道。



    “陛下圣明。”



    说罢,李治又转头看向了一旁的邓宏,今天邓宏能来上朝,李治气色都好了不少,他知道,自己这个岳父必有良策。



    “我大唐军队之所以能傲世四方诸国,太尉贞观年间的军制改革功不可没,如今,关于军队战斗力下滑的问题,太尉可有良策?”



    李治期待地看着邓宏问道。



    “有。”



    邓宏不假思索地答道。



    “哦。”李治内心惊喜地说道:  “太尉但说。”



    “臣赞同英国公的提议,军队战斗力出现下滑,英国公所言乃关键点,若能改善这些问题,军队的战斗力将重新聚拢。”



    “嗯。”李治点头示意。



    “那爱卿之策可与英国公相同?”



    “不同。”



    邓宏直截了当地说道。



    说罢,邓宏润了润喉咙,皇帝和群臣全部做洗耳恭听姿势,邓宏献策,必定是影响天下的大策,多数群臣都对邓宏贞观时期献上的国策敬佩不已。



    “我大唐如今实行的仍然是西魏时创立的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为耕地的农民,战时耕具放下便成为了征战的士兵,这是府兵制的优点,也是该制度的缺点。”



    邓宏说道,群臣议论纷纷,对于该制度了解的人则纷纷点头。



    邓宏继续。



    “府兵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节省朝廷的开支,但这一优点,如今却成为了该制度最大的缺点,我朝经过几十年大力发展,民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百姓们食有饭吃、冷有衣穿,自然愿意过着安稳的日子,不愿意响应朝廷的号召,因此,朝廷强征平民入伍,不但不会使军队战斗力增强,反而会使民怨沸腾,大家都出工不出力,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出问题了。”



    “太尉说得是啊,臣赞同太尉的论解。”



    邓宏说完,便有官员站出来附和,李勣对此也频频点头,认可了邓宏的观点。



    “所以,大唐的军制该彻底改革,府兵制也不能继续延续下去了。”



    邓宏厉声说道。



    “那爱卿可有代替府兵制的制度?”



    “有。”



    “叫什么?”



    “义务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