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欢太叔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三章 只能有一个胡惟庸

    “这么说,你是来试探孤口风来的?”
 


    听了半天,朱允熥也算是听出点东西来了。
 


    深夜造访,本就不同寻常。若是说,周楷只是来说一说审问高翰的细节,那就只能说这个周楷,太没有眼力见了。
 


    换成朱元璋,除了军国大事,或者是那几个特定的人,谁都不敢深夜来打扰朱元璋。
 


    周楷连忙摇头否认,“臣不敢,臣只是与朱大人、于大人有了分歧。朱大人觉得,臣几位既然也是涉案其中,那自当避嫌,将案子交给他人来审问。”
 


    “而于大人觉得,审问此案,是陛下的旨意。臣等应当先审了案子,来与陛下请罪。分歧之下,臣几位实在是有些分心了。”
 


    朱允熥听了,心里觉着好笑。
 


    他弯下腰,凑近周楷,小声问道,“这是他俩的想法,孤不关心。孤只想听听,你的想法。”
 


    周楷屏气凝神,目光并不躲闪,“臣听您的,是不是避嫌,全凭您说的。至于案子怎么审,臣也谨遵您的意思。”
 


    “老狐狸!”
 


    心里暗忖一句,朱允熥直起腰来,再次问道,“你在三人之中,做的了主吗。”
 


    周楷心中一喜,重重的呼出一口浊气。三人之中,他只管审,却不管判。
 


    若是审出东西来了,可再放到那两人那里时,再给翻供。对于周楷来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三人出自三个地方,无论怎么审,怎么判,又会是三人三面。
 


    想到这儿,周楷心中打定主意,“殿下,臣做得了主。当初,审问胡惟庸时,太子也曾问大理寺陶大人,能不能做得了主。因此,才有了胡惟庸、汪广洋被正法。”
 


    洪武十二年时,朱标经查胡惟庸案。
 


    在奉旨审问胡惟庸的人中,有不少都是胡惟庸一党或是与胡惟庸有利益纠葛的。
 


    唯独当时的大理寺卿陶阳,与胡惟庸并无联系。
 


    朱标曾问陶阳,在诸多同审官中,他能不能做得了主。
 


    而陶阳则是按着朱标的意思,重判胡惟庸。此后不久,陶阳便辞官回乡,从此不问政事。
 


    将自己比作陶阳,这是周楷想了许久的事情。
 


    朱允熥盯住周楷,后者脸色涨的通红,不敢与朱允熥对视。
 


    “孤不是父亲,你也不是陶阳。他是为公,父亲重用了他。而你,是为私。你说,孤如何放心,你是又一个陶阳呢。”
 


    语气越是平淡,周楷就越是不安。
 


    他的手在颤抖,喉咙干涩难忍,仿佛被一口噎住。一股无形的恐惧,让周楷全身紧绷。手指无意识的握紧,每个关节,都泛出淡淡的白色。
 


    朱允熥随意瞥了一眼,淡淡的说道,“你害怕什么。”
 


    周楷手心冰冷,他不由得眯起眼睛,胸口还是闷痛。
 


    “臣臣知罪了。”
 


    就要拜下去时,朱允熥拉住周楷,有些不悦,却还是耐住性子,“行了,别拜来拜去的。有这功夫,到那时候想想如何与皇爷爷请罪吧。”
 


    “怎么审,是你们的事。但既然你说,你做得了主,也想做这个陶阳。孤信你,信你这一次。胡惟庸怎么死的,高翰就得怎么死。这是皇爷爷的意思,也是父亲的意思。”
 


    “大明朝只能有一个胡惟庸,而且必须是死的。”
 


    朱允熥赶紧摆摆手,“别别,孤难得出宫一趟,不常来。这位置,孤就不要了。”
 


    臣子经商,就让给了旁人。当初臣跟着皇爷进城,瞧见这茶楼。一眼看中这边边上的位置,就和宋国公
 


    心腹之患。自大理建国之后,云南得一百多年的喘息。蒙古入大理,灭大理王室,却对云南不加以管制。
 


    倭人一进,茶楼里顿时就安静了。各国王子使臣,都轻轻的坐下,不敢再发出声音。
 


    “倭人素来无礼,他们多次欺压别国。若不是皇爷降旨,他们怕是都要打到别国国土上去了。即便是给
 


    朱允熥的心思,一直都在于朝中。对于外蕃的事情,他鲜有过问。今天听沐春一说,心里有了计较。
 


    小二去说,店内不准带刀。却被倭人骂了几句,只得离开。整座茶馆,也因倭人进来,而变得十分诡异。
 


    “你叫人把屏风去了,再把那几个倭人叫过来。没有规矩的东西,孤来给他们上一上规矩。”
 


    詹徽走到倭国使臣跟前,“两位,我家少爷请两位过去喝几杯茶,叙一叙事。还请两位,务必赏光。”
 


    倭国使臣几人对视一眼,其中领头的那位,抄起锦包藤巻太刀,就要往朱允熥那边去。
 


    虽然并不是十分的华丽,但底衬的那一件黑底绣金蟒龙长袍,倭人似乎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几分。
 


    回去。两条腿并拢,坐的端正。面前的茶杯,也被不动声色的移向另一边,不与朱允熥的茶杯在一条线
 


    “打倭国来,奉倭国天皇之命,敬拜大明皇帝陛下,送上年终岁尾的贺礼。”倭国使臣右手提起礼盒,再轻轻放下。
 


    朱允熥脸色同样十分的不好,他咬住后槽牙,两只手握紧再松开。抬起手,示意沐春,不要说话。
 


    朱允熥抿住嘴,“几位就这么确信,礼部会见你们。要我说,礼部就要给几位下逐客令了。”
 


    倭国使臣来了火气,正要发作,又将火气强行压了下去。他扭头冲属下摆摆手,“和他们一样,把刀拿出去。”
 


    朱允熥动一动眉毛,轻轻笑着:倒也是沉得住气。只是礼盒上的那“敬拜”两个字,比这几把刀,要扎眼的多。
 


    朱允熥不明白,短短几年,从朱允炆到朱棣,从建文到永乐,对倭国的态度为何会差别这么大。
 


    “他们跟着孤,这就是规矩了?你如实禀报,皇爷爷若是让你放人,你就放了。现在你先收了他们的刀,旁的再说。”
 


    朱允熥想了想,贴在詹徽耳边,“你带着这些茶叶,去锦衣卫找毛镶。把这几句话,带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