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父与子(第2页)

 


    借着天上的光亮,还有门上挂着的灯笼。常升有些费力的看清对方脸上的,“宋国公,您信我不信。”
 


    句大不敬的话,皇爷百年之后,这大明朝不还是太子和三爷的。到那个时候,咱们还怕没了这点富贵。”
 


    在淮西武将的心中,朱标的地位,几乎是与朱元璋对等的。
 


    朱元璋坐着龙辇,目光扫视每一个人的表情。扫视到武将勋贵时,微微顿住,又迅速移
 


    就是咱大明朝的曹国公。咱已经给了他几千户,他还是贪得无厌,还惦记着凤阳那一千多户。依
 


    没再理睬李文忠,朱元璋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没再理睬李文忠,朱元璋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常升是开国公,冯胜是宋国公,李文忠是曹国公。大明朝的几位国公,有三位,都提出退地还民。
 


    “狗羔子的,这冯老三,昨儿还信誓旦旦说了不退,今儿就自个儿蹦出来退地。老子还纳闷呢,
 


    朱元璋站在最前面,脸上挂着笑,“成,都退。还有谁,一并撵出来,让咱看看,都是谁。”
 


    “昨儿,吴王也就是你们的三爷,到坤宁宫来给咱请安。他呀,心里头惦记着你们这些老东西
 


    给咱请安。他呀,心里头惦记着你们这些老东西呢。他跟咱说,这些地,你们只要肯退,既往不
 


    们。现在太子大了,又换成吴王惦记着你们。咱寻思着,你们这帮老东西,也没做啥,咋总有人惦记。”
 


    “臣谢皇爷,谢太子,谢吴王!吴王之恩,臣等唯死得报。”
 


    都说,三爷您心系大明,有先贤之风。大臣们齐呼皇爷万岁,太子、吴王千岁呢。”
 


    孙们,都会到这里来消遣消遣。尤其是春秋之时,天气凉爽,花园里更是人满为患。
 


    正值午时,花园里只有寥寥几人。路过的太监宫女们,都会在朱允熥面前停顿一下,再接着往前走。
 


    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朱雄英做任何事,都与他们其他兄弟分开。吃穿住行,都是皇太孙的制式。
 


    嫡子,只能让自己占着更多的疼爱。但,这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小太监也没来过,跟着点头,“殿下,奴婢也不知道这是哪儿。”
 


    旁边,两个太监,要壮实许多。光着上半身,手里各是一根藤条。
 


    后面的小太监,迈着罗圈腿,大步跟上。看一眼朱允熥阴沉的脸,小太监也不敢说话。
 


    即便是当时伺候在朱元璋身边的黄狗儿,在见着朴无用时,也要避让几分。
 


    赵宋时,赵构在应天的行宫。大明建国后,皇爷觉着晦气,因此弃而不用。”
 


    朱允熥盯着湖水,心中的起伏,也渐渐的平静下来。只要皇太孙一天没定下来,吕氏就一直
 


    “朴无用,伺候在皇爷爷身边这么多年,也难为你了。”
 


    小太监走路时,一瘸一拐,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回殿下,奴婢没伺候好主子,被朴总管罚了。”
 


    后,朱元璋和朱标,都会在这里与六部大臣廷议。只不过,这个传统,在建文朝时,就被废除了。
 


    是不进去的好。皇爷在里头,正骂人呢。六部的尚书们,都被骂了个遍。”
 


    简单来说,福建、浙江两省的赋税,先由两省布政留下军中所用,其余再上交朝廷。
 


    第二年,很多名门望族大家,都交不齐税。于是,地方和这些大家,约定成俗。
 


    延续整个洪武一朝的文武之争,也在洪武二十三年至洪武二十五年,达到了武将勋贵们的巅峰。
 


    朱允熥清楚的记得,他这个二哥即位后,是如何被文官误国,丢了天下的。
 


    朱元璋脸色通红,显然是被气的不轻,“咱他娘的问你,谁是户部尚书。福建一省的赋税,现
 


    “那你找出来,咱限你的一炷香,还剩一小半。香烧尽了,你还找不出,你就和陈贤文一块儿去吧。”
 


    朱元璋瞧了一眼,淡淡的开口,“行了,这儿没你的事。那么多大臣在呢,还轮不到你说话,多学着就是。”
 


    这个样子,朱元璋瞬间就知道,朱允熥说进了傅文华的心窝子里头。
 


    明建文二年,福建富商刘存已的儿子省试高中。为此,刘存已大宴宾朋。在乡间,广撒钱粮,广为好施。
 


    刘存已本非经商,其祖上曾是南朝刘宋一脉。隋唐之后,刘氏举家入江西。
 


    “这些,还只是泉州一府。整个福建八府四卫,再加上浙江、江西两省。合算起来,朝廷一共少收近五百万石。”
 


    极度凝重。他不知道,朱允熥从哪儿知道的这些。但从傅文华的脸来看,估计也是大差不离。
 


    韩国公李善长,同样是眉头紧锁。他主礼部、户部事,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也逃不了干系。
 


    朱元璋同样的清楚,越是底层百姓,越不敢逃税。底层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敢与官府抗争。
 


    朱元璋认真的看着这个孙子,这些年来,朱允熥给他的惊喜,越来越多。
 


    朱元璋笑着点头,“听听,都听听。这是咱孙子说出来的,不比你们这些文官驴嘴,说出来的要强。”
 


    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文官在极长的时间里,一家独大。没有了制衡,他们就敢挑战皇权。
 


    来,大明四海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孙儿觉得,此可称为盛世。古有言,完木之下,亦有朽根。”
 


    隶、卒,其余无罪之人,皆可入考、捐监。仅因逋赋,便免其恩科,实不是仁君所为。先无此
 


    还有一个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一旦开了此例,文武又将回到平衡。
 


    就如同秦荧说的,如此一开,便是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这些,都是朱允熥在建文一朝,可以看见的。
 


    小小的税收,揪出的却是庞大的文官根系。
 


    臣的儿子,可也是您的孙子啊。他们喜或不喜,这也是咱们的家事。既然是家事,那便与他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