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第2页)

 

    至于李迪,他也没办法。
 

    王曾有蔡齐支持,老范进来后也肯定跟王曾一起对付他,他有宋绶支持,晏殊隐隐偏向自己,赵骏却一直都没什么人帮,只不过赵骏的能量太大,他一个人顶得过整个政制院所有人,才让大家忽略了这一点。
 

    但不能否认的是,赵骏一直是一个人在政制院单打独斗,现在他要求多个帮手,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吕夷简不可能也不敢反对。
 

    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于。
 

    范仲淹虽然不是王曾的小弟,可他是坚定的罢吕派,而且大家早就说好,这次老范战胜回来,就要掀起改革,万一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自己反对,老范联合王曾乃至赵骏锤他怎么办
 

    光靠自己、宋绶以及半个帮手的晏殊,可顶不住那么大压力,所以吕夷简说道“我认为贾昌朝和章得象可以进来。”
 

    赵骏先看向赵祯。
 

    赵祯思索了一下,对他说道“大孙,你怎么看”
 

    “我来分析一下吧。”
 

    赵骏指着吕夷简说道“政制院权力是大,但以咱们英明的官家为核心,以大家商议的改革方案为指导。但除了这些以外,对下面的人事、治理都有很大的权力,所以老吕这种独断专横的人才想把人安插进来。”
 

    吕夷简当时就不乐意了,有些真生气地说道“汉龙,你这话就说得过分了,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人,说话可以没有顾虑,但老夫也是为了国家,却无私心,你怎么能这样说我”
 

    “你私心肯定有,但我信你是为了国家。不过我也不是指责你,王曾不也是为了跟你抗衡才拉人进来的吗大家都有私心,所以也是坦诚布公一点。”
 

    赵骏认真说道“我知道政治讲究内敛,不把话说透,给大家都留有余地。但我认为很多时候,把话说开反而更好,因为藏着掖着容易误会,还不如先把话挑明,这样谈话效率更高,省得互相猜忌来猜忌去,离心离德。”
 

    “年轻人真的是。”
 

    吕夷简苦笑地摇摇头,赵骏总是这样,打破很多政治潜规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骏说得对。
 

    事情说开了,沟通成本就低了,没那么多顾虑,也没那么多猜忌,效率自然也会加快。
 

    赵骏就说道“这次政制院换届本质上来说,就是分权力蛋糕,老吕想多两个人给自己撑腰,老王想多两个人制衡老吕,怕是连盛公都想提携两个人进来。”
 

    盛度不好意思地笑笑。
 

    “这肯定是不行的,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搞得政制院跟西方议会似的,人多嘴杂,乌烟瘴气,那怎么能行呢”
 

    赵骏双手一摊道“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
 

    赵祯就说道“大孙的意思是,削减入院名额就只让希文公、同叔公、复古公三人进来”
 

    “那倒也不是。”
 

    赵骏说道“西夏和辽国打败了,咱们内部改革在即,就必须要拉拢更多的力量,多一点人进政制院,通过我的身份将大家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联盟,有助于集中起来办大事。”
 

    这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身份就很好用,你捅出去,告诉大家我是未来人,照我的办法去做,保证能强盛国家,大家不管怎么样对立,就都得被迫跟着你走。
 

    不信都不行,因为赵祯、吕夷简、王曾、范仲淹、晏殊他们信,其余加入进政制院的人,就自然也就只有跟着大部队走的一条路。
 

    所以政制院可以进行扩张,改革开启之后,十多个人的宰相团队,更能够进行全方面的梳理以及政治变动。
 

    但人也不能太多,不然就会太乱。
 

    赵祯问道“那多少个人比较合适呢”
 

    “目前是咱们八个。”
 

    赵骏看向众人道“李迪进来是九个,老吕可以拉一个,老王可以拉一个,十一个人足够了,其余人可以酌情入政制院候补同知。”
 

    说着他看了眼可怜兮兮地盛度,犹豫道“要不,老盛你也邀一个”
 

    盛度眼睛一亮,问道“可以吗”
 

    “你说吧。”
 

    “张士逊。”
 

    盛度毫不犹豫地道。
 

    张士逊今年五月其实已经致仕了,他都七十五岁,实在有些顶不住。
 

    不过盛度和他是多年朋友关系,早年张士逊得罪刘娥被罢相,也是后来盛度向赵祯举荐才于明道元年恢复宰相。
 

    虽然致仕,但盛度也知道老友不甘心,所以还是希望老友出山能帮他在政制院说说话。
 

    至于张士逊现在已经是致仕状态倒是无所谓,唐宋时期官员致仕,一旦朝廷需要的话,往往就会起复。
 

    比如后来的欧阳修晚年致仕,朝廷两个月后又行明堂大礼请他回去,被他拒绝。
 

    所以只要赵祯下令起复张士逊基本就无碍了。
 

    “那就这样,总共十二个人。”
 

    赵骏看向赵祯道“如此一来,我在的时候十二个人我可以拍板,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十一个人,单数多出一票也容易出决定。”
 

    “嗯。”
 

    赵祯说道“好,就按大孙的意思办。”
 

    “那我提贾昌朝吧。”
 

    吕夷简叹了口气,相比于其他人,贾昌朝跟他关系较近一点,早年赵祯要一个老师讲经,就是他举荐的贾昌朝。
 

    王曾说道“我提议郑戬。”
 

    “郑戬为人刚愎自用,不行”
 

    吕夷简反对。
 

    赵骏想了想说道“那就蒋堂吧。”
 

    这样也是为了考虑政治平衡。
 

    吕党这边有蔡齐、贾昌朝以及倾向于吕党的晏殊。
 

    蒋堂、张士逊和盛度肯定是比较中庸那一派。
 

    范仲淹、李迪入院都跟老吕头不对付,他们不至于加入王曾一派,大家却有共同的政敌。
 

    那么王曾就有蔡齐铁杆,加上范仲淹和李迪一起对付吕夷简,四票对四票,还算平衡,可再加个人吕党就顶不住了。
 

    所以为了维持平衡,就不能再给王曾加入。这样政制院的政治立场就还是赵骏当老大,坐看下面王吕内斗。
 

    不管是对赵骏还是对赵祯以及大家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接受的结果。
 

    政治平衡还是很重要。
 

    “那就这样商议定了。”
 

    赵祯最后拍板。
 

    虽说是投票表决,实际上也就是说给外人听。
 

    政制院终究是赵祯和赵骏说了算。
 

    这样正式入院的人就是六个,晏殊,范仲淹、贾昌朝、蒋堂、李迪以及张士逊。
 

    接下来就是候补同知,这些人权力必然没有以前晏殊和范仲淹那么大,且还会对他们隐瞒赵骏身份,形成院内与院外的信息隔阂。
 

    但不管怎么样政制院候补同知也是如今的副相,有建议权,所以还是要慎重。
 

    经过商议,最终由财政部的程琳,兵部的章德象,工部的韩琚,工商部的李谘四人为候补同知,位比副相。
 

    确定名单之后,赵祯就下令起复张士逊,派人去他的府邸请他过来。
 

    大概过了半个多时辰。
 

    王守忠再次来到了垂拱殿,看着诸多候选者,宣布贾昌朝、蒋堂、李迪三人前往紫宸殿后阁
 

    其余人一脸失落,李迪心情倒是平复了许多,贾昌朝则是兴高采烈,蒋堂则颇为意外。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位置是官家给的,没有人敢闹腾。
 

    三人前往紫宸殿,路上还遇到了张士逊,老头也是一头雾水地被人请来,便结伴一起进入了后阁。
 

    阁中众人依旧就坐。
 

    他们四人先向赵祯行礼,随后赵祯沉声道“经过投票商议,你们四人从今日始,入政制院”
 

    “谢陛下”
 

    四个人连忙拱手行礼。
 

    接着赵祯站起身,看向四人道“朕知道世人很疑惑,疑惑为什么赵骏年纪轻轻,便能执掌政制院,既然你们入院,便有资格知道真相”
 

    他指着好整以暇地坐在椅子上的赵骏,轻声说道“汉龙,来自一千年后的后世”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