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五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

    大宋庆历七年八月,经过约三个月的反复措施、修改、讨论,最后终于有了结果。
 

    八月十六日中秋节后上班的那天,赵祯正式下诏书宣布了几件大事。
 

    首先自然是宣布改大宋为中华公民宋帝国。
 

    自此大宋有了全称,平时简称可以是大宋或者中国皆可。
 

    接着是确定二月二十六日为国庆节,全国将休假七日。
 

    这一天举国欢庆,庆祝失去了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回归,华夏故地再次一统。
 

    因为那天是范仲淹在击败耶律宗真之后,挥师北进收复燕云的日子。
 

    一月二十四日范仲淹只是击败了耶律宗真,收复了幽燕之地,此时云州和沈州还在辽国手里,还算不得真正统一。
 

    直到几日后范仲淹兵分两路,一路挥师北上,一路大军东进。
 

    因为八十七年前的正月初三是赵匡黄袍加身的日子,正月初四是赵匡率军回到开封,控制汴梁城,正式登基为帝的日子。
 

    大宋建国日是在大年初四,这个时候还处于天圣节假期,再搞个国庆节加上正月十五上元节,一月就真不用上班了。
 

    毕竟他是婉约派,词风比较婉转含蓄,而国歌需要的是豪迈大气,自然不能清调柔美,只能另找他人。
 

    所以综合这三点,再加上范仲淹是在二月底收复的燕云十六州,那就刚好把这一天当成国庆日。
 

    而且庆祝的也不是建国,而是庆祝大宋迈入统一国家的序列。
 

    因此也算是隐晦地提及政制院以及朝廷诸部才是国家的中枢,政令下达的发号之所。
 

    因为宣德门是南门,进去之后就是南宫。虽然南宫也是皇宫的一部分,可这里是政制院以及一些重要部门的办公场地。
 

    本来填词的任务晏殊想来,但他写了几次赵骏都不满意。
 

    皇帝在这里即没有居所也没有书房,连上朝的垂拱殿都在北宫。
 

    显然有点皇室影子,但不多。
 

    因此最终也只能选择二月底做国庆日。
 

    之后就是确定国旗、国徽、国歌。
 

    因而最后找了位汴梁写曲的大家,又让人填了词,几番修改,一首曲调恢弘,气势磅礴的歌曲出炉。
 

    因为二月和三月是农忙时期,搞个节假日会耽误农活。
 

    国歌的话就相对简单一些。
 

    像北宋一年七十六天假里,二三月份只有二月十五降圣节有三天假期,其它节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年初。
 

    事实上如今的君主专制也算是君主立宪下的二元君主制,还没有完全君主立宪而已。
 

    其它日子又没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哪怕是赵祯的生日跟收复燕云十六州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吧。
 

    一是古代一月份假期最多,光新年假期、天圣节假期和上元节假期,就有二十多天不用上班。
 

    即便是上元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该干农活还是得干,因此倒也不算什么大事,耽误不了几天事情。
 

    然后就是二十四节气假期,林林总总,下半年加上年初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月都有假,只有二三月份假期最少,就在于这段时间要应对春耕。
 

    可也赵骏没有办法。
 

    并且还有立春、人日两个放假一天的节气假,再多个国庆日,那一月就不用干活了。
 

    国庆日总归要有个理由,而且还必须是重大理由。
 

    好在如今大宋生产力强大,加之农民遵循的是自然规律而不是国家节日。
 

    上面的龙要特别强调的是并非代指皇室,而是指远古时期“龙”为华夏图腾,为华夏精神象征,因此大宋国旗合称为三辰龙旗。
 

    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宪法、新规、章程之类,奠定了大宋从封建制度国家过渡转变到如今君主专制的现代化国家。
 

    从四月份开始,节日上陆续有天祺、寒食、清明、乾元赵祯五月份生日的节日、端午、天贶、中元、七夕、中秋、重阳、授衣等十多个传统节日假期。
 

    国徽的设计才总算有了一点皇室影子,上面是三辰龙旗,下面是汴梁皇宫的宣德门城楼。
 

    大宋国旗底色是红色的,象征大宋火德;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龙,象征着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间则有日月星三辰,寓意为左传“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本来赵祯是建议选在大年初三或者初四定为国庆日。
 

    二是正月初三本来就有天圣节,自然不需要再加一个国庆节。
 

    赵骏也没有去抄后世的歌,而是让宋人自己写。
 

    因此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在云州和沈州回归之后,才算是彻底完成收复故地任务。
 

    最终在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宋军彻底扫平云州和沈州辽军,将燕云十六州以及关外的辽阳府夺了回来。
 

    二是赵匡欺负孤儿寡母,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最好能低调处理。
 

    可惜豪放派公认的开山鼻祖现在还只是个十岁小孩,不然的话少不得让苏轼来提上一笔。
 

    不过在这一点上大家还是有分歧,有人认为即便不把国庆日放在正月,那也不能放在二月和三月。
 

    但这个建议被赵骏一票否决。
 

    原因有三个。
 

    主要在于宋代的歌曲和后世的歌曲是两个概念,拿后世的歌过来,当时的人可能会听不懂,或者说t不到歌词的意思。
 

    因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君主手里,而现在大宋的国家权力掌握在政制院手里,因此可以说如今算是半君主专制,半君主立宪。
 

    新法下达之后,百官们倒是觉得新鲜,却并没有反对的声音。
 

    毕竟这跟他们无关。
 

    里面的内容并未涉及到百官们的利益,只是把以前很多事情摆在了明面上,放进了法律里。
 

    何况国旗、国徽一类也显得正式,为大宋平添了几分仪式感。
 

    直到宪法下达之后,他们才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宪法当中有不少约束官员权力,对官员监督的内容。
 

    显然这会让官员们觉得很不舒服。
 

    因此在八月十七日早朝的时候,就有官员提出反对意见。
 

    清晨时分,今日下起了秋雨。
 

    中秋节在北宋只有一天假,不像十二月到一月足足四十多天假期,大臣们也有了状态,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站在殿内。
 

    自从上朝改为辰时之后,百官们的生活都阳间了许多。毕竟凌晨三四点钟上朝,也确实有点反人类了一点。
 

    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水落下,前日老天爷还算给面子,天朗气清,百姓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到昨天晚上开始就下起了雨,下了一整夜,今天早上还没有停,不过雨倒是小了许多。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