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五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第2页)

 

    随着王守忠一声高昂的呐喊,今天的早朝就开始了。
 

    各部尚书就纷纷向皇帝禀报政务。
 

    早朝按规定是从辰时初到辰时末,也就是一个时辰的时间。
 

    但光汇报政务就占去了大半。
 

    虽然很浪费时间,然而这个过程却不能省略。
 

    因为这意味着赵祯也参与进国事,而不是完全被架空,所以该有的仪式还是不能少。
 

    等到差不多到辰时四刻至辰时五刻,距离早朝结束还有二十来分钟的时候,总算是把每日早朝的工作禀报完。
 

    这个时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讨论其它事情,另外一个就是赵祯宣布提前退朝。
 

    而前者的情况极少,后者的情况最多,因此赵祯就打算宣布。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同知开封府杨伟率先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有奏。”
 

    “你说吧。”
 

    赵祯其实也猜到了。
 

    因为昨天下午崇政殿开会的时候,赵骏他们就谈过这个问题。
 

    新宪法其实严重打压了官员们的地位。
 

    古代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并且考中进士,一朝为官,那就是鲤鱼跃龙门,普通百姓在他们看来,就是凡夫俗子,不可同日而语。
 

    但现在新宪法下达之后,就狠狠地碾碎了他们的自尊心,虽然他们的权力没有受到影响,可在法律条例下,他们的地位直线下降,法理上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自然会引起一些官员的不满。
 

    不过赵骏也没有在意。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央高级官员来说,这并不会受到影响。
 

    他们很难直接接触到底层百姓。
 

    相反,最直观受到影响的必然是中下级县官、州官。
 

    一旦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对于百姓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置之不理,那么御史司和皇城司必然会教他们做人。
 

    所以满朝诸多高级大员并无触动,唯有开封府的官员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们是整个汴梁平日里接触百姓最多的人,受到影响自然也最大。
 

    杨伟是宋真宗时期,写宋太宗实录册府元龟武夷新集的作者工部侍郎杨亿的堂弟,历任龙游知县、大理寺丞、提点开封府诸县公事、以及权开封府判官。
 

    历史上他在今年三月担任权知开封府,成为了开封知府。
 

    但如今由于赵骏钦点了包拯,因此他只是从开封府判官升为同知开封府。不过开封府现在提了品阶,开封知府是正二品,同知开封府是正三品,所以也不算是给他降级。
 

    此刻他从队伍中走出来,向赵祯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新法有些不妥之处。”
 

    赵祯没有说话,就这么看着他。
 

    杨伟硬着头皮道“新法实施虽好,可正所谓“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百官替天子牧民,若失其权威,则威令不闻,如何服众”
 

    “汉龙,你怎么看”
 

    赵祯问赵骏道。
 

    赵骏看向包拯道“包希仁,你觉得杨子奇说得是对的吗”
 

    “不对。”
 

    包拯摇摇头。
 

    “那你的看法是什么”
 

    赵骏问。
 

    包拯说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很好。”
 

    赵骏点点头。
 

    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回应。
 

    他环顾四周,然后说道“古人说,百官定序,替天资牧民。但我认为官员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牧民,牧民是以民为畜,养着民,最后却杀了来吃,肥了自己,民岂有不怨恨的道理”
 

    “大家都是从民中出来,祖上二十代,难道个个达官贵人做人不能忘本,引水而思源,岂有一朝为官,便嫌弃自己出身,忘记了自己祖宗的道理”
 

    “所以今朝立此宪法,就是为大宋国家之根本,告诉你们,告诉百官和天下人,民并非牲畜,也并非尔等肆意妄为的对象。而是国家稳固的基石,是孟子所言的“本””
 

    “朝廷现在做这番基调,便是要让给官员不应该牧民,而是为民。为百姓服务,为百姓的利益去谋划,为百姓的福祉去着想。”
 

    “只有让百姓富贵,让百姓安乐,让百姓生活过得好,才是官员存在的意义。”
 

    “若你整天只想着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威,整天去计较自己在百姓面前如何威风,那么你这是在为国为民,还是在单纯地耍威风,摆出自己的排场”
 

    “那我就只好问问杨同知,你任开封府同知以来,为多少百姓做过事,为维护朝廷稳定立下了多少功劳了。”
 

    这句话一出,杨伟已经是汗流浃背。
 

    史料记载,杨伟无治剧才,然清慎勤谨,为时所称。
 

    虽然被人称赞,但前一句也说了,他并没有治理好开封府的才能,只是比较清廉谨慎而已。
 

    所以如果论起功劳,显然他就没什么用处,最多算是个清廉的庸官。
 

    见到他已是有些惊惧,赵骏就继续说道“这世上或许有地位高低不同,但人和人之间的人格从来都没有贵贱之别。那些当官的道德品质,有些还不如乡间一名农夫来得高尚。”
 

    “因而众生本就平等,又何须去在意地位的高低”
 

    他双手一摊,看向满朝官员说道“不管是官家还是我,又或者诸多宰相,希望的是诸位能把心思用在爱护百姓,为百姓服务身上,而不是在这里斤斤计较,在意自己的权威有失。”
 

    一番话语,让杨伟被噎住,最后只好拱手说道“下官对知院之言,必铭记于心。”
 

    “嗯。”
 

    赵骏其实并不知道杨伟没什么才能,就说道“我希望开封府能够给天下州县打个样,以后伱们接见百姓,姿态不可再高高在上,尊老爱幼,古之美德。”
 

    “以后百姓向尔等行礼,尔等亦要有所回应。我未削弱你们的权势,我只是想告诉你们的是,在官家与我眼中,你们与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他环顾百官,然后说道“记住我说的话,对百姓好,百姓才会对朝廷好。朝廷好了,又怎么会亏待得了诸位如此天下一心,政通人和,方为上道,诸公可谨记。”
 

    “汉龙之言,甚得朕心,诸公可知否”
 

    赵祯说道。
 

    “臣等铭记陛下之言,铭记知院之言。”
 

    百官拱手行礼。
 

    这宪法,便算是发布了下去。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