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三章 庆历八年落幕,该提一提税了


                大宋庆历八年腊月,晚冬下起了连续十多天的雨。

    赵骏冒着风雨花了二十多天走遍了汴梁城,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天子脚下的特性不同,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全国各地。

    但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来的问题,却能值得被研究,当成后来其它地方城市化的经验。

    就像当初赵骏刚来大宋的时候,也需要四处走访,看看大宋的真实情况一样。

    现在大宋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不能时时刻刻关注民间的发展,那么很有可能会落伍。

    所以赵骏必须每过一段时间,就去民间看看,看看有哪些需要发展的地方,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就这样他在汴梁城逛了差不多一个月,记录了许多情况,有些要开封府处理,有些则需要朝廷进行规划,比如下水道、水厂、化粪池等等。

    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记录下了一百多个问题。

    像开封府外城城区每天都在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外来人口流入而引发的治安问题,各种打架斗殴、抢劫偷盗乃至凶杀案每天都在发生。

    不是包拯不用心解决,而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短时间内人口流入,且还多聚集在城外,势必会引发这些问题。

    后世我们有天网,有二十四小时巡逻的警车,每个街道都有警务室,随时随地都能够解决和处理。

    但在古代哪这么方便?

    开封府还积压了不少没有抓到凶手,甚至都不知道凶手是谁的凶杀案子。

    就凭那几千名衙役,又如何能管理得了城里数百万人?

    所以赵骏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责备包拯,而是跟他商量之后,弄出了几套解决方案。

    如增加退伍军人转业入开封府当衙役,允许开封府招收健壮男子当编外人员,让驻扎在汴梁的禁军每天巡逻之类。

    至于凶杀案子方面,赵骏认为应该寻找刑侦技术上的突破。

    如让公安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经验的仵作,将多年技术总结编纂成书,作为公安口的内部资料传播。

    像宋慈的《洗冤录》就是集大成者。

    可惜宋慈是南宋人。

    不过赵骏虽然不是刑侦人员,却也知道指纹、脚印在很早之前就用来当做破案的技术。

    因此赵骏要求公安部那边专门成立一個部门,与化学院展开合作,在指纹、脚印以及血型上寻找突破口。

    虽然血型研究肯定没那么容易,但化学院现在有显微镜,有很多实验器具,并且朝廷还允许他们拿无人认领的死刑犯尸体进行解剖实验。

    相信只要找准方向,或许不是不能找到验血型的办法。

    就在这淅淅沥沥的冬雨当中,大宋庆历八年渐渐落下了帷幕,已是临近尾声。

    腊月三十日,今天是最后一天上班了。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大宋将要进入为期七天的新年假期。

    之后又是天圣节、元宵节之类的各种节假日,整个一月份的上班时间不超过五天。

    今天晚上赵祯将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他在皇宫内外都挂满了白炽灯,要在东华楼上与全城百姓同乐。

    此时屋外的大雨早就停了。

    停了七八天的时间,地面是干的,但天气却是阴沉沉的,是一个多云的日子。

    宰相们今天难得没有加急忙慌干公务,而是有条不紊地喝茶,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统计部今年交上来的劄子。

    “今年前面十个月的税收就已经达到了1.8亿贯,等到明年二月份把今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统计上来,超过2亿贯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各地钢铁厂都已经走上正轨,产钢量大增。光武安钢铁厂今年一年就产了我们过去全国一年的六倍,达到了9万吨级。”

    “是啊,全国各地的钢铁厂都已经在生产,去年全国加起来钢铁产量是23万吨,令人难以想象啊。”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们建国初期,钢铁产量不过是16万吨。但短短九年之后,在1958年,我们的产量就增加了20多倍,达到了370万吨。”

    赵骏见到大家拿着今年统计的数据感慨万分,笑道:“之后国家把产业重心放在产钢上,到1959年一年时间,就产钢1400万吨。现在我们的钢铁产量还只是一个开始,属于起步阶段,等到路子铺开,产能提升,明年或者后年完成年产钢100万吨不是难事。”

    “那这样看来,完成五年内让大宋产全世界90%以上的钢铁要提前完成了。”

    晏殊笑道。

    庆历六年的时候,赵骏就做了五年计划。

    要求在五年内把全国钢铁产量达到年产一百万吨,让大宋产全世界90%以上的钢铁。

    看上去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实际上钢铁行业这个东西越到后面,生产就是呈指数级向上增加。

    今年可能年产10万吨。

    可有了这10万吨的产量,又有合格的产钢技术,你可以去其它煤炭、铁矿资源丰富的地方再建钢铁厂,继续扩大产能。

    这样今年10万吨,明年20万吨,后年40万吨,大后年80万吨,年年增长,年年翻倍。

    就好像建国初期16万吨,到70年后,就已经是年产10亿吨一样。

    所以现在是钢铁产能扩张的第四年,也是赵骏提出五年计划的第二年结束,第三年开始。

    等到庆历九年,顺利的话大宋的钢铁产能就能达到五十万吨,到庆历十年,大概率就能完成赵骏提出的五年年产百万吨计划,超额一年完成目标。

    “还有gdp也计算出来了,今年十个月的时间我们的gdp已经达到了26亿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

    夏竦作为管财政部的宰相,看到今年的gdp增长数据,还是非常喜悦,笑着说道:“还有两个月没统计上来,如果一样比去年数据多14%的话,今年有望突破30亿贯啊。”

    “这是正常数据,甚至可以说是算慢的数据了。因为我们起点低,发展空间大,粮食产量暴增,钢铁产量暴增,市面上的东西太多,供大于求,甚至造成了一定的通货紧缩。”

    赵骏说道:“去年新出台的货币政策会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国内的市场和人口还有很大发掘空间,所以以后还会发展得更快。直到国内市场出现饱和,遇到瓶颈之后,这样的增速才会放缓。”

    “嗯。”

    宋绶说道:“看来汉龙的布局是对的,我们应该早早开辟新的市场,把大宋的商品卖到全世界去,让大宋的百姓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赵骏说道:“现在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实我已经给你们定下来了,一是继续扩大钢铁产能,然后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和蒸汽火车、蒸汽轮船业,要把大部分产能自己消化掉,提升强大国力。二是以后每年的税收政策要进行调整,适当地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用来建设基础教育和公共建设投入。”

    “增税?”

    “仔细想想,确实也该增税了。”

    “是啊,咱们这些年的税率确实太低,造成朝廷经常无钱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