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11章 汉武帝怒诘董仲舒,刘秀亲眼目睹王莽祥瑞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的表情非常难看。

 “第二个了,这已经是第二个被王莽害死的皇帝了。”

 在场的大汉群臣心情也是相当的复杂。

 萧何摇了摇头,道:

 “奸臣之危害,竟至于此。”

 “陛下,臣以为大汉有必要采取一些制度,免得将来有奸臣成长起来,危害到皇帝!”

 听到萧何的话,在场的汉初君臣都是一怔。

 在当今这条世界线上,大汉最有可能成为权臣的人,就是萧何本人!

 从萧何嘴里说出这句话,多多少少是让人觉得古怪。

 萧何环视众人一圈,表情严肃地开口。

 “如今的大汉,陛下英明,自然无需担忧。”

 “但将来,不是每一个大汉皇帝都能如陛下这般英明的,刘欣、刘衎就是证明。”

 “我作为大汉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

 刘邦闻言,脸上表情缓和不少。

 不愧是老萧,就是贴心,就是知道进退。

 有了萧何的支持,增强皇权就非常简单了。

 萧何,跟其他文武百官是不一样的。

 刘邦麾下最有名的三位大臣,合称“汉初三杰”,也就是萧何韩信张良。

 这三人之中,韩信和张亮的名次可能会有争议,但萧何一定是第一名,无可争议!

 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心灰意冷觉得人生无望,是萧何劝说他,去了之后再打回来!

 韩信投奔刘邦不被重用,连夜跑路,也是萧何一路策马狂追,把韩信追回来并推荐给刘邦作为主帅。

 刘邦和项羽争霸时,屡战屡败,是萧何源源不断地从关中提供新的兵源、武器、物资,帮助刘邦撑到了大反攻的到来。

 双方大战时,项羽后方接连失火,被彭越、英布各种背叛骚扰,但刘邦的后方却稳如泰山,也是萧何的功劳。

 刘邦钦定的功臣榜,萧何同样是第一。

 萧何还享有满殿群臣之中唯一的特殊待遇——剑履上殿!

 西汉建立后,萧何出任相国至今,稳稳当当。

 大汉的《九章律》,是萧何根据秦法所定制的。

 大汉的“垂拱而治”政治制度,是萧何的建议下刘邦决定采用的。

 大汉都城长安,是萧何主持兴建的。

 当刘邦这个皇帝得到萧何这位丞相的支持,在大汉境内,就没有任何办不成的事!

 曹参闻言,眉头大皱,开口道:

 “权臣架空皇帝确实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但若是皇权过大,那臣子们也就无法在皇帝昏庸的时候有效反制,岂不是也一样容易让国家灭亡?”

 “臣以为,如今大汉的君臣制度就已经非常相得,陛下垂拱而治,我等臣子尽力侍奉。”

 “轻易更改,并非好事!”

 曹参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臣子支持。

 陈平正色道:

 “臣能体会陛下对奸臣的忧虑,但昏君的危害比之奸臣反而要更大许多。”

 “臣子之间是可以相互制衡的,可皇帝若是权力过大,谁能制衡呢?”

 刘邦闻言,脸上也露出了踌躇的表情。

 曹参陈平等人说的,其实也没错。

 君权和相权,原本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机制。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从皇帝的角度和臣子们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实属正常。

 但刘邦已经下定决心,开口道:

 “无妨。若是将来的大汉皇帝不中用败了家,那葬送的也是朕刘家的社稷,尔等无需担忧!”

 刘邦这句话直接堵死了群臣。

 只有萧何表情依旧镇定,对着刘邦道:

 “不知陛下想要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呢?”

 “是打算设立军机处吗?”

 “若是打算设立军机处的话,臣可以现在就着手,过几天应该就能有一个初步方案送到陛下面前了。”

 刘邦正想点头,突然又顿住。

 军机处是怎么办公的,刘邦通过金幕乾隆篇当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简要说出奏章内容,由皇帝批示之后军机处立刻发往各部门各地进行处理。

 这样一来,满清皇帝处理政务的压力,就比大明朱元璋时期要小很多。

 但问题是……

 大汉的情况不一样!

 由于刘邦用的是黄老学派,讲的是垂拱而治。

 故而,大部分的政务都是由萧何这个丞相会同曹参、陈平等一干重臣就处理完毕了。

 只有特别重要的国家大事,才会呈递到刘邦这边,由刘邦作出决定。

 这样一来,刘邦每天处理政务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不忙的时候一个时辰就完事,忙的时候也就两三个时辰。

 要是把军机处搞出来,丞相名存实亡,这些政务可就要由军机大臣一条条摆在刘邦面前,让刘邦处理了。

 那刘邦一天一个时辰是想都别想,起码也得三个时辰起步吧?

 这工作量直接增加两倍……

 刘邦想到这里,头皮突然有些发麻。

 他也不可能让军机大臣自行处置小事,再将大事上报。

 因为那样的话,和现在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把丞相的名号换成军机大臣而已。

 刘邦迟疑片刻,开口打了一个哈哈。

 “军机处这种东西,还是有点过分了。”

 “老萧啊,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需要你来帮朕分担政务,怎么能搞什么军机处呢?”

 “这样吧,这件事情咱们先放到一边,等过段时间找个合适的地方好好聊聊,不急不急。”

 萧何没有什么表情地听完了刘邦的话,点头道:

 “臣明白了,那就按照陛下的旨意来办。”

 曹参和陈平对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

 作为臣子,他们对大汉当然是忠诚的。

 但这并不代表曹参陈平希望看到自己的权力被缩减。

 所以他们才会站出来反对刘邦想要集权于皇帝的想法。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反对并没有起到作用。

 真正起到作用的,居然是萧何的赞同!

 曹参抿了抿嘴唇,心中嘀咕一声。

 “这个老萧,是真阴险啊。”

 陈平心中则是另外一个想法。

 “老萧平日里总喜欢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跟我们争吵,想来也是为了让陛下觉得他跟老曹还有我不和吧……”

 “今天这件事情过去,陛下心中这种想法应该还能强化不少。”

 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臣子们铁板一块都不是什么好事!

 很快,大殿之中众人就纷纷抬头看向金幕。

 无他,因为大汉的下一位皇帝,出现了。

 金幕画面之中,王莽小心翼翼地牵着一名两岁的幼童,来到了皇位面前。

 王莽非常客气地带着微笑,对着幼童正色道:

 “陛下,请坐吧。”

 幼童头戴一顶特制的小小皇冠,身上穿着同样特制的小小龙袍,看上去颇为可爱。

 【西汉新皇帝,刘婴(时年两岁)。】

 小刘婴左顾右盼,见到面前这么多大人,颇为害怕,突然大声哭喊起来。

 “娘,我要娘!”

 顿时,大殿中一阵鸡飞狗跳。

 好不容易将刘婴安抚下来,让他坐在皇位上。

 王莽便带着群臣,朝着刘婴下拜行礼。

 “臣等见过大汉皇帝陛下!”

 群臣这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着,顿时又将小刘婴吓了一跳,哇哇大哭。

 “娘,娘在哪里!”

 “我要娘亲!”

 说完,刘婴直接站起来,小腿倒腾着,朝着殿门口跑去。

 王莽大惊,赶忙上前将小刘婴抱起来,温声道:

 “陛下稍安勿躁,马上就……”

 王莽突然感觉不对,一低头,发现一股热流正在从龙袍下流出,缓缓流到王莽的领口里,还带着儿童特有的腥臊之气。

 “尿了,陛下尿了,快传乳娘!”

 【为了方便自己掌控朝政,王莽以占卜卦象最吉利为名,从五十三名皇族男子之中选定年纪最小,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为汉朝新皇帝。】

 一番鸡飞狗跳,小刘婴终于在闻讯而来的乳娘怀里昏昏沉沉地入睡了。

 乳娘也不敢走,又不敢将小刘婴,只能抱着小刘婴,就这么尴尬地站在皇位旁边。

 泉陵侯刘庆站了出来,毕恭毕敬地开口。

 “太皇太后,当年周成王年少时,称孺子,由周公摄政。”

 “如今陛下年龄幼小,也当称为孺子,由安汉公摄政,行天子事。”

 在听完这番话之后,珠帘背后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陷入沉默,并未开口回答。

 王莽见状,心中不由有些急躁,朝着自己的一干心腹们使了一个眼色。

 王邑、甄邯等人立刻站了出来,高声开口道:

 “安汉公行天子事,乃天下民心所向,还请太皇太后恩准!”

 大殿之中此时已经全都是王莽党羽,也纷纷站出来,开口道:

 “请太皇太后恩准!”

 少部分还算中立的大臣,也只能低着头,不敢表达任何反对的意见。

 王政君默然片刻之后,缓缓开口。

 “准奏。”

 【刘婴被立为皇帝后,王莽利用自己的名望,发动天下人上书太皇太后王政君,并在朝会时以文武百官施加压力。】

 【王政君不得已之下,只能承认王莽摄政的身份。】

 【从这一天起,大汉的臣民们便习惯性将刘婴称为“孺子皇帝”,将王莽称为“假皇帝”。】

 很快,王莽坐席就从原先下首最靠近皇位的地方,搬到了皇位的旁边,和皇帝一起面对群臣。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群臣,王莽的脸上也不由一阵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