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11章 汉武帝怒诘董仲舒,刘秀亲眼目睹王莽祥瑞(第2页)

 他轻轻咳嗽一声,虚虚抬了一下手。

 “诸位卿家,请起吧。”

 看着群臣起身,王莽的嘴角不由自主,越翘越高。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砰的一声,直接拍了桌子。

 “董仲舒,你给朕出来!”

 董仲舒满脑子汗,战战兢兢地走了出来。

 “陛下有何吩咐?”

 汉武帝表情阴冷地指着金幕。

 “来,你告诉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霍光是你教导的吧,这个王莽是你儒家的圣人吧?”

 “为何你儒家的好人才,最后都变成了这般模样!”

 董仲舒的汗水哗啦啦地流。

 金幕之中的这些画面,其实一点都没有出乎董仲舒的意料之外。

 这本就是董仲舒特意给儒家后代们留的后门,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后门非常精巧且成功。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汉武帝到死也不会发现这个后门。

 而等后世的皇帝们发现情况不对,那时的儒家早就已经变得无比强大,不容许皇帝去修改这个后门了。

 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里却出了一个金幕!

 金幕这一剧透,直接把董仲舒的后门全部暴露了。

 以汉武帝的精明,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王莽得势的背后就是儒家天人感应理论后门的表现?

 董仲舒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开口。

 “陛下,臣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啊。”

 “臣只是想着让陛下成为真正的天子,后代这些儒家弟子胡乱篡改臣的理论,臣也是始料未及。”

 董仲舒是不可能承认有后门的。

 以汉武帝的性格,董仲舒现在承认,不到明天全家就会被杀绝。

 汉武帝阴沉着脸,死死地盯着董仲舒。

 良久,汉武帝才冷声道:

 “朕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何春秋战国时代,儒家扶持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是废物!”

 “为何以秦始皇和高祖皇帝的英明,也始终不用你们儒家作为皇帝治国的根基理论!”

 “儒家,果然是居心叵测,果然是欺君罔上!”

 董仲舒傻眼了,磕头如捣蒜。

 “陛下您误会了,儒家真的只是想要成为您最好的臂助啊。”

 “董某对大汉和陛下的忠诚,绝对没有任何虚假!”

 汉武帝呵呵冷笑,淡然道:

 “好啊,这王莽不就是你儒家的徒子徒孙吗?”

 “朕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法家、道家乃至墨家的弟子会在掌控权力之后篡位的。”

 “朕会好好看着,看看你们儒家的圣人王莽究竟会怎么做。”

 “若是王莽真的篡位了,呵呵呵……”

 听着汉武帝极为瘆人的笑声,董仲舒的身上,冷汗越来越多。

 金日磾表情平静地看着这一幕。

 自从治理匈奴有功被重新调回汉武帝身边之后,这位大汉侍中就越来越沉默了。

 在他看来,不管什么儒家法家,只要是和皇家做对,那都不是什么好人家!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莽虽然获得了摄政的权力,但是他并不满足。】

 画面中,又是一次朝会。

 王莽坐在小皇帝孺子婴的旁边,在两人身后的珠帘里,是太皇太后王政君。

 大臣谢嚣手持芴板出列,弯腰开口道:

 “启禀太皇太后、陛下、安汉公,武功令孟通在疏浚当地水井时,从水井之中打捞出一块白色如美玉般的巨石。”

 “石头上有一句话,乃‘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听着谢嚣这句话,大殿之中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谢嚣显然早有准备,朝着后面一挥手,立刻有几名宫廷侍卫将一块洁白的大石头搬了上来。

 众人纷纷望去,果然在大石头上刻着一行字,还用朱笔描绘过。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几个大字,红艳艳的,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珠帘猛然晃动了一下,从后面传出了太皇太后王政君极为愤怒的声音。

 “简直岂有此理,天下乃是刘家的天下,这孟通竟然做出这种胡言乱语,简直不可理喻!”

 “当免去孟通的官职,流放岭南!”

 王莽闻言,同样也是勃然大怒,喝道:

 “太皇太后所言极是,这个孟通蛊惑人心,欲陷我于不义之地,何其可恶!”

 “必须要严加惩治孟通,以儆效尤!”

 “还有,立刻把这块来历可疑的石头给我拿出去砸毁!”

 听着王政君和王莽的话之后,在场的诸多大臣纷纷下跪。

 太保王舜沉声道:

 “太皇太后和安汉公不必动怒,此事臣等已经派人查证过了,该石头确实是自天地而生,并非人为伪造。”

 群臣纷纷开口。

 “正是如此,满朝文武都可以作证。”

 “既然是天地所生之物,若是将其损毁,岂不是有违天道?”

 王莽再三发作,众人再三劝说。

 最终,王莽一声长叹。

 “尔等如此,就是陷我于不义!”

 说完,王莽直接站了起来,朝着珠帘下跪。

 “太皇太后,臣无地自容,还请太皇太后恩准臣辞去所有官职,回家养老!”

 此言一出,大殿中再度安静。

 珠帘颤动不已,显然后面的王政君心情也是非常的不平静。

 过了好一会,王政君的话才再度从里面传出来。

 “安汉公何必如此?”

 “大汉需要安汉公,若是你此时离开,大汉又该怎么办?”

 “这般丧气之言,今后不许提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莽唯唯诺诺,一脸惶恐地重新落座。

 太保王舜见状,不失时机地开口。

 “太皇太后,当今天下臣民都知道,大汉不可一日无安汉公。”

 “臣以为,既然上天都已经降下征兆,不妨就顺应天意吧。”

 珠帘再度晃动起来,王政君充满怒火的声音从后面传出。

 “王舜,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陛下禅位不成?”

 说来也巧,王政君话音刚落,小皇帝刘婴就吓了一跳,抱着一旁乳娘的大腿,哇哇大哭起来。

 大殿中回荡着小皇帝的哭声,颇为刺耳。

 王舜干笑一声,开口道:

 “太皇太后误会了,这天下乃是刘家的天下,我等也是刘家的臣子。”

 “安汉公作为天下的楷模,自然更不会有任何觊觎皇位的想法。”

 “臣的意思是当以周公当年之地位授予安汉公。”

 “安汉公接见臣子时,当坐于上首主位。祭祀时当称‘假皇帝’,臣民可称‘摄皇帝’,安汉公之谕令可称为‘制’。”

 “但安汉公面见太皇太后和陛下时,仍需执臣下之礼。”

 “请太皇太后圣裁!”

 王舜话音落下,在场的臣子们齐声开口。

 “请太皇太后圣裁!”

 大殿中又一次变得安静,只有小皇帝刘婴的啜泣声在回荡。

 良久之后,珠帘之中才又一次传出了王政君的声音。

 “准奏。”

 “但这块石头要封存起来,绝对不能被任何人看见!”

 王舜心中一喜,高声道:

 “臣等遵旨!”

 【就这样,王莽进一步地取得了摄政的权力,不再需要王政君手中的玉玺便可用圣旨的名义发号施令。】

 【大汉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最后一点能制约王莽的权力,在这一天也彻底丧失殆尽。】

 画面一转,又是蔡阳县。

 这一天,大街之中变得十分热闹。

 “出祥瑞,出祥瑞了!”

 听着人群的呼喊,几颗少年的脑袋纷纷从墙壁后面伸了出来。

 很快,刘秀和几个小伙伴站在墙壁上,举目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张望着。

 “祥瑞?什么祥瑞?”

 “看到了,是大象!”

 一只大象在众人的簇拥下,迈着沉重的步伐,于城内招摇过市。

 “好大啊!”

 刘秀等人齐齐发出惊呼。

 刘秀纳闷地开口:

 “咱们这边也有大象?”

 一旁的二哥刘仲白了刘秀一眼,教训道:

 “你可知道北边的洛阳,古称是‘豫’?”

 “如今洛阳左近都有大象出没,咱们在洛阳南边数百里,如何没有大象?”

 “哦哦,二哥高见。”刘秀闻言连连点头。

 自家这个二哥什么都好,就是这个喜欢教训人的古板性格,和那些老学究一样一样的。

 说话间,大象已经沿着道路,来到了众人脚下墙壁隔出来的这条街道上。

 刘秀身旁的发小们惊呼起来。

 “快看,大象身上有字!”

 一名发小急切地抓住刘秀的袖子。

 “秀儿,快说说什么字?我不认得!”

 刘秀没好气甩开这发小的手。

 “别叫我秀儿,我才是你爹,别弄反了!”

 “让你天天上课的时候睡觉,连这几个简单的字都不知道。”

 “这上面写着‘安汉公当为皇帝’!”

 刘秀念完,突然愣了一下。

 等等,我刚刚念了什么?

 墙壁上,一群发小听完,也是呆若木鸡。

 喧闹的人群敲锣打鼓,从少年脚下的墙壁旁边道路上过去了。

 过了片刻,其中一名少年才开口道:

 “这祥瑞都出来了,难道大汉的皇帝要改姓王了?”

 “秀儿,你懂的字多,你说说话,圣贤书里有这种记载吗?”

 刘秀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才闷声道:

 “我才读了几本书,怎么知道哪本书里有这样的话!”

 “不过,据说那位安汉公王莽,好像还真是当世圣人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