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12章 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引发秦始皇疯狂吐槽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是忍不住摸了摸王莽的头颅,感慨道:

 “朕当初也是少不更事,竟然还觉得你这样的家伙是个当世圣人!”

 说着,不忘记拍了两下。

 王莽的头颅被力道震动,下巴微微张开。

 从透出来的缝隙可以看到,这颗头颅之中,竟然是没有舌头的。

 丞相宋弘闻言笑道:

 “别说是陛下了,当时的天下,又有谁不觉得王莽是圣人呢?”

 群臣闻言,也是连连点头。

 耿弇沉声道:

 “当时在各地士林之中,安汉公王莽的各种事迹流传,就连臣年幼的时候也是希望能成为第二个安汉公王莽,匡扶大汉于风雨之中。”

 邓禹缓缓道:

 “天下黔首百姓虽多,但能有什么见解?”

 “真正的舆论都是把持在士族手中,士族见王莽架空皇帝,心喜之,都想着从皇权身上咬一口肉下来啊。”

 群臣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王莽不是好人,难道天下就没有人发现吗?

 当然是有的。

 但问题是,所有人都觉得王莽取代大汉有好处没坏处。

 大汉在,大家的好处也就那些。

 反之,拥立王莽上位,捞一个从龙之功,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再加上王莽是谁?

 是儒家自己人啊。

 从来都是皇帝统治儒家。

 现在,儒家人成为皇帝!

 将来的天下,不就是儒家的天下了?

 还怕少了儒家人的好处?

 刘秀感慨一声。

 “可笑当时那些知情却眼睁睁看着王莽篡位的人,最终大部分却也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呵呵。”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呵呵一笑,对着杨勇开口。

 “这个王莽,多少还是有些不太爽利。”

 “朕当年可没他这么多事!”

 大隋王朝,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篡位王朝。

 隋文帝篡夺的,是自己外孙周静帝的皇位。

 如今朝堂上站着的老臣们,基本上都是当年北周的臣子。

 杨勇干笑一声,道:

 “宇文氏福薄,父皇登基乃是顺应天命,注定大隋要建功立业。”

 隋文帝闻言,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不,勇儿你说错了,大隋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什么顺应天命,而是朕见时机在我,拼命一搏!”

 杨勇愣了一下。

 隋文帝注视着杨勇,淡然道:

 “朕主动和你说起这个,是希望你知道,大隋确实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但篡位就一定会失败吗?也未必。”

 “做得好的,就好像朕一样,能开创一个煌煌盛世。”

 “做不好的,就只能像王莽这般,成为千古唾骂的奸臣。”

 “你要将王莽作为教训,时时刻刻警惕在心!”

 杨勇凛然应是。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摸着胡须,低低感慨一声。

 “篡位……”

 严格说起来,忽必烈这个皇位,也是篡夺而来。

 按照蒙古帝国自成吉思汗以来的规矩,上一任大汗死后,要在哈拉和林召开“大忽里勒台”,推举新任大汗。

 蒙哥意外死在了钓鱼城之后,哈拉和林召开的大忽里勒台中,被推举为新任大汗的人,是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

 忽必烈拒绝服从阿里不哥的领导,自封蒙古帝国大汗。

 两兄弟随后开战。

 忽必烈在华夏北方汉人的支持下打赢了阿里不哥,占据了哈拉和林在内的漠北草原,强行获得了蒙古帝国大汗的封号。

 这也导致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强烈不满,这三大汗国宣称不服忽必烈的统治,不承认忽必烈这个蒙古大汗。

 忽必烈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蒙古帝国大汗我也不做了,我自己建立一个大元王朝,当华夏的皇帝!

 蒙古帝国至此宣告正式解散。

 忽必烈回忆了一下往事,露出笑意。

 “王莽毕竟是个汉人,做事还是拖泥带水的。”

 “朕当年直接攻入哈拉和林,刀架在那些家伙的脖子上召开大忽里勒台,哪里有人敢说个不字!”

 在场的蒙古大臣闻言,也是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草原儿女,强者为尊。

 对忽必烈的方式,在场的所有蒙古大臣都觉得非常正常。

 刘秉忠笑着摇头。

 “陛下有所不知,咱们华夏文明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

 “王莽虽然是篡位,但也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表面上过得去的借口,这样天下人才愿意支持他。”

 忽必烈点了点头,感慨道:

 “朕当然知道。有时候朕真的觉得,当华夏的皇帝,可比当蒙古的大汗累多了。”

 蒙古大汗就一个字,杀!

 哪个国内大臣不服统治,杀了。

 哪个异族皇帝不愿投诚,杀了。

 只要兵器足够锋利,就没有蒙古雄师搞不定的事情。

 但治理华夏,靠的可不单单是杀戮。

 要讲文明,讲礼仪,收服人心!

 忽必烈想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

 “或许这王莽篡位的故事,能告诉朕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全天下华夏人都承认的皇帝!”

 想到这里,忽必烈看向金幕的眼神变得更加认真起来。

 这可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啊。

 金幕之中,视频正在播放着一次祭天大典。

 【王莽在成为摄皇帝之后,立刻下诏将明年改元为“居摄”元年。】

 【反而是原本名正言顺的小皇帝刘婴,失去了自己的年号。】

 【居摄元年正月,王莽以皇帝的身份祭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东郊,行大射礼于明堂,养三老五更,完成了一整套皇帝祭祀天地人的仪式。】

 【但他依旧还不满意,他开始继续挑战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底线。】

 画面中,白发苍苍的王政君表情极为愤怒,不敢置信地看着王莽。

 “巨君,你说什么?”

 王莽头戴摄政王冠,身着摄政王龙袍,脸上带着淡然笑意。

 “姑母,侄儿打算过两个月将刘婴册封为皇太子。”

 王政君气得脸都白了。

 “巨君,刘婴已经是皇帝,你现在倒要册封他为皇太子?”

 “再说了,你怎么可能当他的父亲!”

 王莽面不改色地开口:

 “姑母,当年周公摄政的时候,周成王尚且需要侍立一旁,口称亚父。”

 “如今侄儿也只不过是把周公的礼制原样重现罢了,姑母何须如此动怒?”

 王政君表情阴沉,对着王莽道:

 “政君,周公乃是周成王的二叔,古人又称二叔为‘二爹’,故而周公确实有资格将成王视作自己的子嗣。”

 “但你乃是王家人,皇帝却是姓刘,你怎么能将皇帝看成你自己的子嗣呢?”

 王莽笑着摇头。

 “若是姑母觉得父子不同姓有所不妥,那便将刘婴改为王婴,不知姑母意下如何?”

 王政君气极反笑,道:

 “若是皇帝改名成王婴,那刘家的大汉怎么办?”

 “我虽是王家人,但也是刘家媳妇,是大汉的太皇太后。”

 “我支持你,让你当大司马、安汉公,是为了勉励你能更好的匡扶大汉,你现在却做出这样的事情?”

 “你想要让皇帝改姓王,我是绝对不能同意的!”

 面对着王政君的愤怒,王莽表情依旧平静,甚至嘴角微微掀起。

 “姑母难道还没有发现吗?事到如今,天命在我,大汉气数已尽了。”

 “今日侄儿前来,也不过是通知姑母一声罢了。”

 “不管姑母同意还是不同意,册封太子典礼的时候都请姑母最好出席。”

 “不然,侄儿只能选择屠尽天下刘姓皇族子弟,以免祸患!”

 “你!”王政君手指王莽,气得说不出话来。

 王莽也不去管王政君,施施然地站了起来,转身离去。

 王政君嘴唇发白,良久之后才一声长叹。

 “我糊涂啊,怎么就给大汉引狼入室了呢?”

 这位大汉的太皇太后,泪流满面。

 镜头一转,三岁的刘婴在乳娘的牵手下,战战兢兢地对着王莽下跪。

 王莽微笑着,将一顶小小的太子冠冕戴在了刘婴的头上。

 【居摄元年三月乙丑日,王莽正式昭告天下,废黜刘婴的皇帝之位,将刘婴改立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至此,王莽虽然名义上还只不过是一个摄政皇帝,但天下所有人都很清楚,他距离真正取代汉室,已经只有最后一步之遥了。】

 【为了成功跨越这一步,王莽决定做出新的功绩,以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金幕中,王莽坐在未央宫御书房之中,看着面前王舜、甄丰、甄邯等几名心腹,缓缓开口。

 “大汉两百年至今,已经是弊端丛生,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了。”

 王舜等人连声称是。

 王莽又道:

 “朕准备从改革钱币下手,尔等觉得如何?”

 王舜忙开口道:

 “古代圣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期都曾经对钱币进行过大的改革。”

 “陛下此次改革,乃是顺应圣王之道,必然能马到功成,千古流芳!”

 王莽抚须而笑。

 “不错,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回到孔夫子口中上古圣人们的时代,让所有民众都能安居乐业,让华夏在朕的手中走向巅峰。”

 “那么,就从钱币开始吧!”

 【王莽对西汉末期剧烈的社会矛盾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蔡阳县之中,刘秀明显长大了一些,不再是孩童,成为一名少年。

 他走进了家中后院,看到自己的叔父刘良和两名兄长,正在挥汗如雨,叮叮当当地在铁炉面前忙碌着。

 “叔父,兄长,你们这是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