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15章 王莽改革,刘邦笑了,刘秀大难临头(第2页)

 萧何摸了一下鼻子,也是哭笑不得,道:

 “如此之多的官职爵位一夕之间全部公布并实施,地方上怎么可能一下子理顺?”

 “除了给天下臣民制造混乱之外,根本就是毫无益处。”

 作为大汉开国丞相,萧何几乎是从无到有,一点点把大汉的行政班子给搭建起来的。

 他太明白这种花架子功夫所造成的繁琐和危害了。

 曹参哼了一声,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不知道搞这么麻烦做什么,直接照搬大汉的制度官名不就行了?一个个改名,麻烦死了!”

 刘邦听着众臣的吐槽,心情变得越发好了,甚至把双脚翘了起来,架在御案上。

 “嗯,很好。朕就希望这王莽这么搞。”

 “话说,刘秀那个臭小子不是什么光武帝吗?”

 “既然王莽的盘点视频之中已经出现了刘秀,那么想必刘秀应该很快就能弄死这个王莽了吧?”

 “啧啧,朕已经开始迫不及待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着金幕,缓缓摇头。

 “简直是胡闹!”

 朱棣立刻接口。

 “父皇所言极是,这王莽根本就是胡闹!”

 朱棣现在是吸取教训了。

 每次朱元璋一开口,接下来朱棣就要挨骂。

 这一次朱棣直接就顺着朱元璋的话说,想来朱元璋也没有借口来骂人了吧?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突然开口道:

 “你可知道,朕为何要说王莽是胡闹?”

 朱棣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

 “因为王莽随意瞎改这些官职名字,根本对大汉,哦不,是这个新朝毫无益处?”

 王莽之后的东汉是不承认新朝的。

 毕竟刘秀是西汉皇族后裔,情有可原。

 但东汉之后的其他王朝,对王莽的新朝就没有这种仇恨。

 只不过后世也没有姓王的建立朝代,其他朝代的皇帝也犯不着为了王莽而去和历史书上威名赫赫的华夏大汉王朝做对。

 故而在后世,新朝属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地位。

 在讨论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王朝,也可以称为一个伪朝。

 全凭自心。

 朱元璋脸色稍微好看了一点,点头道:

 “正是如此。大汉两百年,各种官职爵位早就已经被天下人给习惯了。”

 “随意进行全盘改动,只会让天下人无所适从。”

 “都像他这么搞,所有王朝都要乱了套了。”

 朱棣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虽然推翻了元朝,但大明的大部分官职、制度,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元朝。

 也就是废掉了四等人、中书省,再改了一下三司使的名字。

 朱元璋看着朱棣,加重了语气。

 “制度,不可轻易改动。”

 “尤其是京师,天子所在,聚拢了一国的气运,更不可胡乱更改!”

 朱棣这才如梦初醒。

 合着父皇说了这么一大堆,就是拐着弯告诉俺——

 不许迁都北平?

 朱棣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尴尬,讪讪道:

 “父皇,如今的情况和盘点视频里不一样,儿臣是不会随意迁都的,还请父皇放心吧。”

 盘点视频里,朱棣是作为造反藩王进入南京登基,肯定要把京师迁到自己的大本营北平城才放心。

 但现在的朱棣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明皇太子,麾下燕王府的心腹也大部分都调到南京城这边进入朝廷中枢任职。

 压根就没有迁都的必要嘛。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你知道就好。不过朕还要考考你,你可知道南京对今后大明的发展还有一样好处,是什么?”

 “啊?”朱棣闻言,又愣住了。

 眼看朱元璋的眉头渐渐聚拢起来,又有了发火的趋势。

 朱棣搜肠刮肚,突然心中一动,脱口而出。

 “大航海!”

 朱元璋脸色立刻变得和缓,道:

 “说下去。”

 朱棣见朱元璋的表情,知道自己说对了,顿时松了一口气,道:

 “父皇,咱们大明的海外扩张,眼下还是以南洋、西洋为主。”

 “南京城比起北平,距离南洋、西洋更近,更方便朝廷时刻掌控海外诸多领地的动向,做出及时的反应!”

 “至于北边,也就是那乾隆篇盘点视频里被俄罗斯帝国占据的西伯利亚,都是常年冰冻的苦寒之地,并没有什么值得海外扩张的价值。”

 朱元璋听着朱棣头头是道的分析,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算你小子过关了。”

 朱棣长出一口气,心中暗自得意。

 父皇啊父皇,别以为你是当爹的,便可想骂就骂。

 只要俺动起脑子来,你就连一个骂我的借口都找不到!

 带着这份自得,朱棣微微抬起下巴,注视着金幕中的王莽。

 【王莽在正式建立了新朝之后,之前于他脑海之中计划的诸多改革,也被一一向天下公布。】

 金幕中的画面,又切换到了蔡阳县。

 但这一次不再是那段熟悉的墙壁,而是城外的一处农田。

 少年刘秀拿着一把锄头,正在农田之中挥汗如雨地耕作着。

 田埂上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他的大哥刘演和二哥刘仲出现。

 刘演看着田里的刘秀,忍不住好笑道:

 “阿秀,你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汉皇族后裔,怎么还天天泡在田里不出来了?”

 刘秀抬头,用肩膀上的巾帕擦了擦汗水,笑道:

 “兄长,如今可是新朝,咱们刘姓子弟都是前朝皇族了,今后自然只能自食其力,有何不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着,刘秀提着锄头,走上田埂。

 随意甩了甩双脚,泥点乱飞。

 “兄长,有什么事情吗?”

 刘演神采奕奕,一把搂住刘秀肩膀,低声开口。

 “赶紧回去,你是不知道,今天县城里有大事要发生。”

 “咱们给大汉复国的大业,说不定就有希望了!”

 刘秀不动声色地推开刘演的手,在田埂旁小沟里用水洗干净双脚,这才穿起放在一旁的草鞋,慢吞吞地开口。

 “大哥啊,你天天想着什么光复大汉,和我们这些弟弟说说就行。”

 “这要是被朝廷的人听到了,咱们全家都会被你害死的。”

 刘演大怒,道:

 “怎么,堂堂大汉皇族后裔,想着光复大汉也有错了?”

 刘秀翻了一个白眼,道:

 “大哥,那么多的刘姓公卿都没说话呢,你一个游侠说这种话,真以为自己是当年的高祖皇帝啦?”

 刘演嘿嘿一笑,一巴掌拍在刘秀身上,险些把刘秀拍进田里去。

 “你这臭小子,我将来若是成为第二个高祖皇帝,你肯定就是那高祖皇帝没用的兄弟!”

 刘秀没好气地翻了一个白眼,将锄头抗在了肩膀上。

 “到时候还请兄长不要给我封一个什么锅底侯,封个种田侯倒是也无不可。”

 几兄弟说说笑笑,朝着城里走去。

 回到家中,三人便去见了叔父刘良。

 此刻刘良表情极为难看,在屋里不停打转。

 “完了完了,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三人愣了一下,刘演开口道:

 “叔父,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良表情扭曲,对着刘演道:

 “你们是不知道啊,刚刚城里已经公布了当今陛下的改革诏令!”

 刘演哦了一声,不以为然地笑道:

 “不就是改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官职和爵位么,叔父您也没有这种东西,何必担心?”

 刘良重重地哼了一声,抬手就敲了刘演一个暴栗。

 “你懂什么,这一次的改革,是要了我们的命了!”

 镜头一转,只见在那面熟悉的墙壁下,一名蔡阳县的县吏正在高声宣读:

 “……奉皇帝陛下之命,特昭告天下:”

 “即日起,将天下田改曰王田,全部收归国有,任何民众不得拥有私田。”

 “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

 “改币制、官制如下……”

 “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任何百姓不得私自捕猎、取水、开荒!”

 ……

 一条条一件件,直听得面前的蔡阳县民众呆若木鸡。

 镜头转回刘家。

 刘良气急败坏地开口:

 “我之所以能把你们这些子侄抚养大,全靠的是城外的那上百亩田地。”

 刘演咳嗽一声,提醒道:

 “五百亩,叔父。”

 刘良一抬手,刘演赶忙躲到门外去,不忘伸出一颗脑袋回来提醒:

 “叔父,您继续。”

 刘良忍住将这个大侄子暴打一顿的冲动,继续开口道:

 “如今朝廷要将这五百亩土地全部收回去,按照人头来分配。”

 “这样一来,咱们的田地就全没了!”

 “没了田地,别说是供你们读书了,咱们连活下去都成问题!”

 刘良说完,在场的刘家三兄弟心中都是一惊。

 尤其是年纪最小的刘秀,更是如同遭了当头一棒。

 从小就没了父亲,好不容易在叔父的扶持下继续读书,成绩也不错。

 过个几年,说不定就有希望被推荐去太学,毕业之后混个一官半职,回报叔父的恩德,还能光耀门楣。

 结果这一夜之间,别说是将来接着读书,竟然连活下去都成问题了?

 刘秀满心茫然。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