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506章 大明没开打就要输?朱元璋痛骂朱棣,低调都不会?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苍老的朱翊钧怒气冲冲地开口。

  “这个杨镐在搞什么东西?”

  “他要钱,朕给他了。”

  “他要兵,朕也给他了。”

  “现在他倒好,竟然不愿意出兵,上奏折给朕各种找理由?”

  “这个混账东西,是不是老了,被吓破胆了,连仗都不敢打了!”

  听着朱翊钧的怒吼,在场的诸多大明官员们一个个也是噤若寒蝉,不敢开口说话。

  朱翊钧怒气冲冲地说道:

  “告诉杨镐,今年冬天之前,朕要看到努尔哈赤的脑袋被送到京师。”

  “不然,他这个辽东经略就别当了!”

  【在朱翊钧的强硬压迫下,兵部开始不断下发出征的旨意。】

  沈阳城中,杨镐默默抬头注视着天空。

  “来吧,快来。”

  “快点来啊!”

  似乎是听到了杨镐的呼唤,原本阴沉的天空中,开始缓缓飘起了雪花。

  雪花落地,让杨镐欣喜若狂。

  他立刻回到了书房之中,奋笔疾书。

  “……辽东大雪已至,冬季持续近半年,各种补给援军尚未完全抵达。”

  “还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待明年一定攻破赫图阿拉!”

  安排五百里加急将这一份奏折送走之后,杨镐也是松了一口气,无声自语。

  “又能拖延半年时间,希望能创造奇迹吧。”

  画面一转,已经是明军驻扎的开原大营。

  冰天雪地中,几名明军士兵偷偷摸摸地背着包袱,离开这座大营,头也不回地朝着南方而去。

  寒冷的天气让这几名明军士兵冻得抖抖嗦嗦的。

  其中一名看起来大约二十岁左右,最为年轻的明军士兵终于受不了,开口道:

  “冷,好冷啊。刘大哥,要不咱们还是回营吧?”

  最为年长的那名士兵闻言啐了一口,怒道:

  “小六子你是疯了,要回去和建州鞑子作战?”

  鞑子原先是被用来称呼漠南蒙古(鞑靼)的,但这么多年下来,大明已经习惯将北方包括女真在内的异族也都全部称为“鞑子”了。

  “你自己想想,鞑子有多勇猛。咱们五个人一起上,你觉得能打得过一个鞑子?”

  小六子闻言,不由打了一个冷颤。

  “打,打得过个屁!”

  说着,小六子陷入回忆。

  就在大约半个月之前,开原城城外某座坞堡被后金人劫掠。

  在场的几个人,奉命随上官去营救。

  那是一场敌我悬殊的战争。

  明军超过一千人,对战大约三百人左右的后金士兵。

  结果,明军大败!

  明军并不是没有火器,事实上当时明军带了五十支火枪,还有两门大炮。

  然而,明军的火枪依旧还是朝鲜时代的火枪。

  而后金士兵身上穿着的盔甲……

  小六子心有余悸地开口。

  “那些鞑子难道真的是刀枪不入?”

  小六子就是当时五十名火枪兵之一。

  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名后金士兵明明都已经被自己的火枪击中了,却依旧活蹦乱跳地冲上来,一刀砍掉了自己面前小旗的脑袋!

  那一场战斗,一千明军对三百后金军,结果却是明军惨败,死伤超过三百而结束。

  至于那座被救援的坞堡,自然也被后金军攻克,里面所有人都被后金人劫掠走,当了奴隶。

  这种事情,隔三差五就在辽东上演。

  距离后金越近的地方,就上演得越频繁。

  小六子等人也正是在那一战之后彻底丧失了胆气,最终选择做了逃兵。

  被称为刘大哥的老兵哼了一声,道:

  “鞑子也是人,是人就有血肉之躯,怎么可能刀枪不入?”

  “是鞑子身上的盔甲!”

  “他娘的,努尔哈赤那个老鞑子,在咱们大明内部当了几十年的游击将军,早就把咱们的火铳研究透了。”

  另外一名士兵闻言接话道:

  “谁说不是呢?咱们的火铳可是二十年前朝鲜战争到现在都没更新过了,听说鞑子那边都找红毛番人买了不少的新火铳火炮,威力比咱们的大多了。”

  又一名士兵开口道:

  “还想要新式火铳?这几年朝廷有拨下来一个铜板的军饷么?连饭都吃不饱,还想要武器,这还没到睡觉时间呢。”

  几人一边吐槽,一边叹息着往南。

  天气实在太冷,几人终于忍不住了,想要找个地方取暖。

  刚刚拐过一处弯,几人进入一处能挡风的山坳,猛然撞见了正在此地取暖的其他几名明军士兵。

  气氛顿时僵硬。

  隔了好几秒,刘大哥扫了一眼对方身边放着的几个包袱,若有所思。

  “你们也是从营地逃出来的?”

  对方闻言,也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你们也是逃出来的。”

  气氛顿时变得融洽起来,刘大哥和小六子一行人受到邀请,在火堆旁边坐下,一起烤火。

  “没想到啊,我还以为只有我们想逃呢。”

  “呵呵,别提了,那些个总兵将军们,哪个把兄弟们当人了?”

  “平时兄弟们压根就是他们的家奴,还是没有工钱的那种。”

  “现在打仗了,想起我们了?”

  “军饷拖欠了好几年也不发,还想要让兄弟们卖命?”

  就在众人热火朝天地吐槽上官,并大有知己相逢之感的时候,又一队明军士兵走了进来。

  刘大哥轻车熟路地站了起来,笑道:

  “不要紧张,大家都是逃出来的!”

  对方也是一怔,随后哈哈地笑了起来。

  “兄弟,都是兄弟!”

  开原城里,此地明军最高将领马林的表情极其难看。

  “混账,平均每天有五十个逃兵,再这么继续下去,多少万兵马都要跑完了!”

  “必须要好好看住营帐,绝对不能让逃兵再出现了,加派人手巡逻!”

  马林的诸多心腹站在他面前,闻言不由露出尴尬表情。

  “将军,不是我们不加派人手,而是加派用来巡逻的那些家伙,他们也会立刻就当了逃兵!”

  马林:“……”

  无可奈何之下,马林只能捏着鼻子道:

  “好好好,今天立刻下发一个月的军饷吧。”

  又一名心腹迟疑道:

  “大将军,要不直接发一年军饷吧?”

  作为马林的心腹,他们可是很清楚,自家上官是有这个钱的。

  朝廷这一次可是直接拨了两百万两,马林一个人就拿了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按照之前的发放规律,别说是一年,五年都够了。

  马林大怒,吼道:

  “那是老子的钱!”

  “老子每年养着你们这些家将家丁不要钱的吗,钱都发下去了,就该你们饿死了!”

  心腹们被骂得唯唯诺诺,只能离开。

  【在这个冬天,大明内部也并不平静。】

  【大量本地熟知敌我情况的明军士兵纷纷选择逃亡,剩余留下来的士兵们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军饷、粮食以及装备支持,士气极其低落。】

  【不仅如此,朱翊钧依旧维持着之前的“制衡”原则,不但不允许明军集中在沈阳,反而下令明军主力分兵驻守四座城池,就连驻守这四座城池的守将都出自四个不同的党派。】

  【四路明军将领还没开战,就因为资源的争夺而相互指责,弹劾的奏章犹如流水一般抵达朱翊钧的桌案面前,朝堂上四派大臣同样也争执不休,甚至已经在商讨究竟由哪一路先进入赫图阿拉(后金首都)之中,让大明朝廷之中乌烟瘴气。】

  沈阳城里,杨镐看着面前诸多将领们的相互弹劾,大为头疼。

  “刘綎马林也就算了,李总兵你这又是何苦呢?”

  刚刚一身风雪抵达沈阳的李如柏笑呵呵地开口。

  “杨大人你误会了,下官并不是想要给你添乱。”

  “但眼下的形势,坦白说,若是能让陛下察觉不对,暂时放弃出兵,下官是真不介意火上浇油的。”

  杨镐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

  “你是希望用前线的内讧,让陛下放弃进军的打算?”

  李如柏叹了一口气,道:

  “虽然成功的概率不高,但总比出兵更好吧。”

  杨镐默然不语,过了好一会才有些不甘心地开口道:

  “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可能了?”

  杨镐的意思也很简单。

  搞这么多手段,难道就不能大家精诚合作,干掉努尔哈赤?

  李如柏停下正准备离开的脚步,沉默了一会,对着杨镐道:

  “如果张居正大人能活到现在,如果我父亲和兄长还在,哪里还需要耍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伎俩?”

  “只可惜,没有如果。”

  说完,李如柏就转身离开了。

  杨镐一个人呆坐在原地,良久之后,发出了一声深长的叹息。

  过了良久,杨镐沉声自语。

  “不行,还是得想想办法。”

  【杨镐在没有通知朝廷的情况下,悄悄地派出了使者前往赫图阿拉,希望能和后金议和。】

  明朝使者走进了赫图阿拉的“皇宫”之中。

  努尔哈赤大马金刀地坐在皇位上,注视着明朝使者。

  “有话就说!”

  努尔哈赤是会大明官话的,但他却特地用了女真话。

  好在,大明的使者也听得懂女真话,赔笑开口。

  “大王,杨大人让我来告诉您,大金国和大明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他希望能把误会全部解开,大家和和气气的相处,岂不是很好吗?”

  努尔哈赤面不改色地开口。

  “和气相处?那你说说,要怎么个和气相处法?”

  使者忙道:

  “只要大王愿意议和,大明可以开放和你们之间的互市,也不会让二十万大军前来进攻。”

  努尔哈赤呵呵地笑了起来。

  “就这?你回去告诉朱翊钧,我要的很简单。”

  “第一,大明皇帝要下圣旨,为当年害死我父祖之事道歉,还要册封我父祖为国王。”

  “第二,大明和大金结为兄弟之国,大明为兄长。”

  “第三,大明要每年向大金输送五十万两白银,一千匹马,一万匹绢布,作为兄弟之好的见证。”

  “第四,朝鲜要向大明和大金同时进贡。”

  “第五,大明要把公主嫁到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