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564章 赵高让刘邦破防,岳飞二度北伐,秦皇汉武激动失态(第2页)

  登基之后的赵构,至少有七八次时机,但一次都没抓住!

  七八次啊。

  这让刘邦怎么忍?

  反复破防好吧。

  刘邦气冲冲地开口道:

  “这个蠢材如果是朕的后代,朕非要打爆他的狗头不行!”

  陈平忙道:

  “陛下消消气,不必和赵构这个昏君一般见识。”

  刘邦哼了一声,对着刘盈和刘恒两个儿子道:

  “你们要记住,将来如果发现有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朕可以容许你们做错事情,但绝对不能允许你们因为瞻前顾后,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却什么也不做!”

  刘盈和刘恒赶紧点头。

  恰好,外面已经是黄昏时分。

  众人纷纷起身告辞,离开大殿。

  吕雉对着刘邦笑道:

  “陛下要不要去臣妾那里散散心?”

  刘邦愣了一下,随后笑道:

  “朕今天去薄妃那里,明天再去皇后那吧。”

  说完刘邦就走了。

  薄姬有一点好,就是很温和,不吵不闹,不会让本来就很烦的刘邦变得更加烦躁。

  刘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自由,很舒心。

  反而是作为皇后的吕雉,总喜欢端着架子,说这个说那个。

  本来就很烦了,还要被唠叨,这哪个男人能喜欢的?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刘邦只要心烦就去找薄姬,吕雉那边是从来不去的。

  吕雉看着刘邦离开的背影,风韵犹存的俏脸上渐渐布满阴霾。

  “又去见那个小贱人……”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鼎无法说动赵构,于是采取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

  【他以广开言路的名义,请求赵构对之前的大宋宰相们征求如今大宋治理天下的良策。】

  【这个计策被赵构所采纳。】

  【赵鼎并没有想到,这个初衷是让主战派宰相能群策群力进谏赵构的计策,却给自己挖了一个超级大坑!】

  很快,几名前宰相的奏章就送到了赵构的面前。

  前左相李纲的奏章中非常鲜明地表明立场:“勿遣使者求和”、“北伐中原”、“决战河北”。

  前左相吕颐浩的奏章则稍微温和一些:“可派使者求和麻痹金人,大军出其不意北伐中原,可一战功成。”

  前左相朱胜非的奏章也让人意外地非常直接:“今大宋有三十万大军,金国皇位更迭内乱,若错此北伐良机,实在可惜。”

  前参知政事李邴并未提及北伐,而是建议赵构重新启用李纲和吕颐浩两位名臣。

  看完这四份奏章之后,赵构极为不满,愤愤地开口道:

  “这些蠢材,一天天就知道北伐北伐,除了北伐就没有别的话了?”

  赵构并不蠢,恰恰相反,赵构文武双全,是一个聪明人。

  最开始当皇帝的时候,毫无经验的赵构被汪伯彦和黄潜善两个奸臣玩得团团转。

  但扬州之乱,苗刘兵变,海上逃亡以及金军六次南征等诸多事情的轮番吊打下,赵构现在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皇帝了。

  “北伐,能赢吗?”赵构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又做出了回答。

  “应该是有不小希望的。”

  以前的宋军对金军,就好像是绵羊对老虎。

  但去年宋军可是连续在关中、襄汉、长江三处战场上都击败了金军!

  这足以说明,宋军现在拥有了金军掰手腕的实力。

  北伐,的确是可行的。

  但马上,赵构又喃喃自语。

  “若拿下了中原,是不是就要夺回山东关中?”

  “夺回山东关中,是不是就要夺回河北?”

  “夺回河北,是不是还要灭掉金国?”

  “灭掉金国,是不是他们……就回来了?”

  赵构口中的“他们”,指的当然就是老爹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了。

  这两人还没死呢!

  虽然被金人封了“昏徳公”这种屈辱的称号,但宋徽宗赵佶不但没死,这几年甚至已经在金国的土地上又给赵构生了八个弟弟妹妹。

  老爹宋徽宗都没死,更加年轻的哥哥宋钦宗自不必说。

  以前赵构是觉得大宋打不过金国,所以只能求和。

  现在赵构承认大宋能打得过金国了,但是他又害怕,万一真的北伐太顺利了,金国被迫把宋徽宗宋钦宗送回来怎么办?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是大宋真正的正统皇帝,赵构只不过是一个无奈之下的临时选择罢了。

  只要宋徽宗和宋钦宗任何一个回到大宋,整个大宋的文武百官和子民们都会立刻抛弃赵构,重新成为宋徽宗、宋钦宗的子民。

  这是赵构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

  都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了,好不容易稳定住大宋局势了,这种时候让宋徽宗宋钦宗回来摘桃子?

  绝对不可能!

  和皇位相比,北伐收复的那点领土算什么?

  华夏尊严,大宋苦难又算什么?

  赵构咬牙切齿地骂了几句,定了定神,拿起了另外一份奏折。

  这是来自于前右相汪伯彦的。

  汪伯彦的奏章中讲了一个故事,是“决战将军”和“万全元老”的对话。

  单看这名字就能知道,决战将军是主战派,万全元老属于主和派。

  故事的最后,以决战将军被万全元老说服,不再开战而告终。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主和的意味。

  赵构看完这份奏章,脸色放缓不少。

  “哼,这个汪伯彦还是有些见识的。”

  “要不要召他回朝呢?”

  赵构沉吟片刻,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方面,汪伯彦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臭不可闻那种。

  召他回朝,舆论肯定是要翻天了,赵构没必要为了汪伯彦承担这个风险。

  另外一方面,汪伯彦的无能是扬州之乱最直接的原因。

  扬州之乱对赵构来说非常重要。

  就是因为扬州之乱,赵构失去了一个男人最基本的功能!

  赵构不可能怪罪自己,那自然就只能怪罪汪伯彦了。

  信手将汪伯彦的奏折丢到一旁,赵构拿起了最后一份没看过的奏折。

  “嗯,秦桧写的……”

  秦桧这份奏折之中其实也是主和派的老一套,没什么新意。

  在奏折中,秦桧还自我吹嘘了一番。

  暗示大宋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秦桧当时的议和忍辱负重,给了大宋发育的时间。

  赵构看完奏折,对奏折中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印象,反而盯着秦桧的名字看了半天。

  “嗯,秦桧这家伙已经被证实和完颜挞懒有关系,这是得到完颜挞懒亲口承认的。”

  “眼下朝廷之中全是主战派也挺烦的,如果有秦桧这么一个和金国有联系的主和派,议和的事情应该是可以快速推进的。”

  “或许,也该到用秦桧的时候了……”

  “嗯,不过赵鼎和张浚才刚刚拜相,无缘无故给他们免职也不行,最好还是等待一个机会……”

  赵构陷入了沉吟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金国和大宋之间由于各自的内部问题,维持了短时间的和平。】

  【但这种和平很快就被打破了。】

  【绍兴六年正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在镇江府召集诸多东南大将,进行了一场军事会议。】

  镜头缓缓扫过房间,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岳飞、杨沂中等人都在列。

  去年冬天,宋朝朝廷将全国军队统一改称“行营护军”。

  张俊部为中护军,驻建康府。

  韩世忠部为前护军,驻承州、楚州。

  岳飞部为后护军,驻鄂州。

  刘光世部为左护军,驻太平州。

  吴玠部为右护军,驻川、陕。

  王彦率领的“八字军”为前副护军。

  张浚站在巨大的地图面前,慷慨激昂地开口道:

  “诸位,陛下已经同意北伐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在场诸将脸色各异。

  韩世忠和岳飞都显得颇为激动,刘光世面无表情,张俊皱起眉头,杨沂中则陷入思索。

  张浚并没有去理会众人的表情,自顾自地开口吩咐道:

  “韩世忠将军,你届时从淮东出兵,进攻京东路的淮阳。”

  “若能取胜,则再视情况继续北上。”

  “岳飞将军,你从襄阳府直取中原,尽可能地向北打,越远越好。”

  “张俊将军,你从建康府北上屯驻在泗州,见机行事。”

  “刘光世将军,你北上进驻庐州,见机行事。”

  “杨沂中将军,你作为张俊将军的后援。”

  “嗯,整个战线的布置就是这样。”

  岳飞闻言,表情从一开始的激动变为疑惑。

  韩世忠同样也是如此,忍不住问了一句:

  “那吴玠将军呢?”

  张浚道:

  “吴玠将军因为关中、汉中战场距离我们太远,难以进行有效策应,所以这一次吴玠军不列入北伐计划之中,由他本人自行决定是否出战。”

  岳飞默然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为何不是五路一起北伐?”

  从张浚刚刚交代的任务来看,只有岳飞和韩世忠两支军队被明确安排了北伐。

  刘光世和张俊的任务是“见机行事”。

  见鬼了,就刘光世这个逃跑将军和张俊这个大草包,他们敢北上一步?

  所谓见机行事,无非就是龟缩不动罢了。

  不对,龟缩不动对他们来说可能都算是好的了。

  说不定战争刚开,这两个家伙又要忙不迭逃回长江以南了。

  至于杨沂中就更好笑了,竟然当张俊的后援?

  张俊连北伐都不敢,需要什么后援?

  所以大宋朝廷这个安排,事实上五路兵马只有岳飞和韩世忠两路是真正北伐的,其他三路充其量就只能算是个来助威的。

  这就非常怪了。

  大家都是大宋的将军,为什么要搞出有人进攻有人防守的样子呢?

  金国内部刚换皇帝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种时候大宋北伐哪里需要什么防守?

  听着岳飞的疑惑,张浚脸上的表情也微微有些僵硬,干咳一声道:

  “岳将军,这是陛下和朝廷诸位相公商议过后的决策,你们只需要执行即可。”

  张浚也是有苦说不出。

  为了让赵构同意北伐,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那真是费尽口舌啊。

  不但要收买宫里的宦官说好话,还得向根本不想北伐的皇帝赵构让步。

  最后搞出来的,就是这个不伦不类,五路兵马两攻三守的方案,才勉强让赵构点头。

  指望赵构下令五路齐飞?

  那是纯纯痴人说梦了。

  会议结束之后,张浚特地把韩世忠和岳飞两人留下来。

  “韩将军,岳将军,有些话本官也不方便说。”

  “但国难当前,我等身为臣子纵然有许多险阻,也必须要为之。”

  “只能请两位将军多多发挥了。”

  看着堂堂大宋右相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岳飞和韩世忠也不免动容。

  韩世忠毕竟是常年驻守两淮,距离临安府朝廷更近,而且身居高位的时间更长,心中其实已经有所猜测。

  这位大宋名将正色开口道:

  “请张相公放心,韩某虽然驽钝,但也一定尽力而为!”

  岳飞更是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抬高了声调:

  “张相公放心,岳飞必会竭尽全力,收复更多失地。”

  【这一次北伐虽然因为皇帝赵构的怯懦导致了两路主攻三路主守的怪异局面,但由于两位正宰相都倾向于北伐,故而在职权范围内给了韩世忠和岳飞大量支持。】

  【此战中,划归给岳飞指挥的部队还有:】

  【荆湖南路安抚司任土安、王俊诸部一万余人。】

  【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司统制祁超、统领高道等部近一万人。】

  【右相张浚都督府左军统制杜湛所部数千人。】

  【再加上岳家军本部七万兵马,这一路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之巨,无论是数量还是军队战斗力都是大宋之冠。】

  【且岳飞治军极为严谨,严格执行“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纪,声望同样也是诸军之冠。】

  【凡是从大宋沦陷区南下投奔的起义军,十个里有九个都选择加入岳家军。】

  【此时的岳飞,已经成为大宋当之无愧的头号战将!】

  画面中,十万大军云集。

  旌旗招展,人潮汹涌,声势浩荡。

  无数将士都注视着前方,等待着那个男人。

  一面大纛迎风而来,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中。

  上有四个御笔大字。

  “精忠岳飞!”

  岳飞精神抖擞,策马来到诸军面前。

  他举起手中长枪,直指汴京方向,高声大吼。

  “北伐,复我河山!”

  这一刻,他不再是大宋最顶级沉稳的战将岳飞。

  他是一个想要北伐,想要光复河山,想要向金人报仇雪恨的大宋热血男儿!

  十万将士齐声怒吼:

  “北伐,复我河山!”

  呼声震动风云,让天地都为之变色。

  岳飞点了点头,心中燃烧着熊熊火焰。

  “出发!”

  十万岳家军,踏上了第二次北伐的征程。

  这一幕,也让金幕面前的历朝历代皇帝心潮澎湃。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连连点头,一脸欣慰。

  “好,好个岳飞!”

  “终于成长起来了,终于变成了朕希望看到的样子了。”

  扶苏同样也是心中激动不已。

  “难怪,难怪岳飞会在视频中有这么多的篇幅。”

  “好啊,北伐,杀金人!”

  扶苏一脸斗志燃烧的模样,让人感觉如果他在大宋世界之中的话,下一刻肯定就要加入岳家军之中。

  王离惊讶地看着扶苏。

  一直以来,扶苏的性格都是沉稳、温和、儒雅等等,属于内向型特质。

  没想到,今天扶苏竟然也被岳飞感染了。

  秦始皇看着扶苏的模样,哈哈大笑。

  “对,北伐,杀他娘的金人!”

  秦始皇极为难得地蹦出一句脏话。

  扶苏惊愕地看着秦始皇:

  “父皇,您……”

  秦始皇笑容不减,重复了一句。

  “北伐,杀他娘的金人!”

  扶苏愣了几秒,露出了同样的笑容:

  “对,北伐,杀他娘的金人!”

  父子两人对视,同时放声大笑。

  王离站在一旁,只感觉热血沸腾,炽烈如火!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猛然起立。

  “干他,干死这些金狗!”

  这句话,直接让在场的大汉群臣呆若木鸡,心中无比震惊。

  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年轻的时候虽然也是满怀斗志。

  可等到老了之后,基本上就是只管着奢靡享受了。

  没想到,竟然被岳飞激励,重燃斗志了?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另外一个更大的声音出现。

  “杀金狗,光复中原河山,给我杀,杀光他们!”

  众人齐齐转头,随后更加愕然。

  喊出这句话的人,是太子刘据!

  等等,这位太子殿下,平日里不是最为沉稳的人吗?

  除了金幕提问的时候,其他时间段甚至都很难看到这位太子殿下脸上的表情变化。

  许多人私底下都说,若是没有金幕在,太子刘据的深沉感简直和汉武帝年轻时一模一样!

  汉武帝好歹年轻的时候还热血过,猛揍匈奴多年。

  刘据是真的从小到大就一个稳字,也就偶尔在金幕面前破防失态。

  就是这样的一位太子,现在竟然如此热血地喊着口号,甚至比汉武帝还大声?

  卫青深吸一口气,心中不由感慨。

  “这金幕,还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东西啊!”

  大唐世界,李治霍然而起。

  “杀金贼,给我冲,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