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617章 南宋第二次杯酒释兵权,隋文帝给岳飞找到的一线生机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淮西的失败,张俊无疑是最大的罪人。】

 【但对于张俊而言,他自然是不想背锅的。】

 画面中,张俊飞速书写着一份奏折。

 “……濠州之败,一为刘琦瞻前顾后,作战不力;二为岳飞逗留舒州,拒不支援。”

 写完之后,张俊长出一口气,交给了一旁的心腹。

 “立刻送往临安。”

 心腹自然也看到了整个奏折的书写过程,有些疑惑地开口道:

 “大帅,您写的这么直接,陛下能相信吗?”

 在心腹看来,这种攀诬实在是太低级了一点。

 岳飞那边可是有张俊的亲笔信能证明,是张俊极力要求岳飞停留在舒州的。

 张俊哈哈一笑,露出自得表情。

 “你懂什么?陛下啊,正盼着我这份奏折的到来呢。”

 这份奏折很快就送到了临安府政事堂,秦桧的手上。

 秦桧一看完这份奏折,顿时乐了。

 “看来这个张俊还真是有几分脑子的,竟然都会配合朝廷了。”

 秦桧立刻拿着这份奏折来见赵构。

 赵构看完之后,顿时皱眉道:

 “这个张俊,说岳飞什么不好,偏偏说岳飞救援来迟?简直胡说八道!”

 别人不了解岳飞,赵构难道还不了解岳飞么?

 整个南宋,谁都可能会延误战机,但岳飞绝对不会!

 所以赵构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张俊搞出了什么幺蛾子,特地来攀诬岳飞。

 秦桧呵呵一笑,低声道:

 “陛下,这件事情是不是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可以用这个作为理由,对岳飞等人下手了!”

 “不然,和大金议和就无法继续推进下去了。”

 别看这段时间宋金双方在淮西打得热火朝天,事实上两边暗中来往的信使可是一天都没停止过活动。

 经过再三谈判,主要的事项基本都已经敲定完毕。

 其中,金国(主要是兀术)提出来的必须事项里包含了一条——岳飞必须死!

 赵构呼出一口气,缓缓道:

 “朕明白了。”

 “那就开始去做吧。”

 “告诉兀术那边,让他立刻退兵,朕这边也会立马进行的!”

 秦桧等的就是赵构的这句话,闻言立刻道:

 “臣这就去和兀术沟通!”

 【这场淮西之战,最终以濠州宋国的惨痛失败而收尾。】

 【兀术也因此而挣回了不少颜面,暂时停止了进攻,开始等待赵构和秦桧履行“诚意”。】

 岳飞怏怏不乐地从濠州回到了自己的驻地舒州。

 前脚刚刚得到兀术从两淮退军的消息,后脚朝廷的使者就来了。

 “……岳飞可先次遣发兵马回归鄂州,本人量带亲兵,于舒州权暂驻扎,十日后出发前往临安觐见!”

 岳飞平静地接过了旨意。

 才刚刚送走使者,站在岳飞身后的谋士孙革立刻就表情凝重地开口了。

 “大帅,这次的觐见明显有阴谋的味道,恐怕是朝廷要对你下手啊!”

 岳飞愣了一下,洒然笑道:

 “孙先生,你恐怕是多虑了吧?”

 “我对朝廷和陛下忠心耿耿,又给大宋保家卫国从无二心,陛下怎么可能对我下手呢?”

 孙革忧心忡忡地开口道:

 “我听说近来张俊已经秘密向朝廷上奏章,想要将濠州之败的责任甩到大帅身上。”

 “如今朝廷又不按往常规矩突然让大帅觐见,这背后肯定有问题!”

 听孙革这么一说,其他的岳家军将领也不免变得紧张起来,看向岳飞。

 岳飞默然片刻,摇了摇头,道:

 “朝廷还能怎么对付我?无非就是将我罢官免职而已。”

 “反正我也早就不想任职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孙先生,你不必多说了。”

 随后,岳飞转向一旁的两名副将王贵、张宪。

 “你们二人领大军回归鄂州吧,这一次云儿和我一起去临安见陛下就行。”

 【事实证明,孙革的提醒是正确的,岳飞的确错过了最后一次能扳回局面的机会。】

 【由于风寒尚未完全痊愈,岳飞出发的时间比韩世忠和张俊都晚了几天。】

 临安府行宫之中,秦桧和已经从御史中丞升任参知政事的心腹王次翁窃窃私语。

 “岳飞怎么还没来?他不会是发现了我们的图谋吧?”

 “不可能!此事无比机密,除了你我之外就只有陛下才知道,谁会泄露?”

 “那他迟迟未至,难道是有所感觉?”

 “谁知道!”

 “若是闹出第二次苗刘兵变……”

 “好了,别说了,你赶紧回去看住韩世忠和张俊!”

 行宫之中,赵构得到禀报后也是惶恐不安。

 “岳飞怎么还不来?他不会看破了朕的打算吧?”

 秦桧只能尽量安慰,但实际上秦桧自己也紧张得不得了。

 岳飞可不是苗刘那两个废物,无论是作战能力还是个人声望都远超苗刘。

 一旦岳飞当真铁了心要发动兵变的话,赵构和秦桧的脑袋能不能保住就是两说了。

 【讽刺的是,岳飞从始至终对南宋和赵构这个皇帝都是忠心耿耿的,赵构、秦桧的想法,是真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终于,在焦急等待了好几天后,秦桧得到了岳飞即将抵达临安的消息。

 秦桧心中大定,立刻去到了行宫中的某座宫殿里。

 这些天,王次翁都在这里代表朝廷,宴请张俊和韩世忠两人。

 很快,一脸酒意的张俊就独自出现在了秦桧的面前。

 “秦相公怎么走了?来来来,咱们回去再喝三杯!”

 看着说话颠三倒四的张俊,秦桧的表情突然变得无比严肃。

 “张俊,你想当枢密使否?”

 张俊脸上的酒意瞬间退去,整个人变得无比清醒。

 “秦相公的意思是……”

 秦桧阴冷一笑,道:

 “我的意思很简单,只要你肯配合朝廷拿掉岳飞和韩世忠的兵权,朝廷就会委任你为枢密使。”

 “而且,你麾下的所有军队依旧归你节制,朝廷不动你的一兵一卒,如何?”

 张俊顿时露出笑容,呵呵笑着开口道:

 “放心吧秦相公,此事我一定配合朝廷!”

 镜头一转,岳飞和岳云两父子带着一群亲卫,进入了临安城中。

 岳云看着面前的临安城,忍不住感慨道:

 “父帅,这里可比咱们第一次来的时候繁华多了。”

 岳飞嗯了一声,对此并不意外。

 岳飞第一次来临安的时候,正好是兀术“搜山检海”追杀赵构的行动刚刚结束,从黄天荡狼狈北逃之后。

 那时候的临安府刚刚被金军荼毒过一番,到处都是百废待兴的景象。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临安府几经变迁还是成为了南宋实际上的京师,恢复和发展的程度自然早就不是当年可比。

 岳飞很快收回心中诸多念头,对着岳云道:

 “先回家,明天我要入宫面圣了。”

 作为大宋太尉,岳飞当然在临安城中拥有一座非常堂皇大气的御赐太尉府。

 只不过岳飞对此并不感冒,这些年岳家的家属也基本居住在鄂州,并不在临安。

 镜头一转,已经是第二天。

 岳飞和韩世忠、张俊两人一同进宫,觐见大宋皇帝赵构。

 赵构笑呵呵地勉励了三人一番,然后对着秦桧道:

 “秦爱卿,宣旨吧。”

 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秦桧立刻走上前来,拿出一份旨意高声诵读起来。

 “……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为国征战,劳苦功高。”

 “着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留行在任用!”

 听到这个消息,三人表情各异。

 早有准备的张俊第一个开口大声道:

 “臣领旨!”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韩世忠和岳飞身上。

 韩世忠脸上明显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韩世忠固然对大宋朝廷和赵构足够忠心,但赵构这种一个招呼不打就解除了韩世忠对麾下军队的指挥权,明显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

 但这位毕竟是多年混迹政坛的老将,一时间并未开口,而是下意识地看了一旁的岳飞一眼。

 岳飞先是有些意外,随后露出释然表情。

 孙革说的没错,陛下果然还是动手了。

 这就是第二次的“杯酒释兵权”!

 但……

 岳飞微微一笑,道:

 “臣领旨。”

 释兵权,那就释吧。

 反正北伐无望,我岳飞也早就不想继续领兵了。

 当个枢密副使,也不错。

 韩世忠听到岳飞的回答之后,明显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在韩世忠看来,岳飞一心北伐却屡次不成,绝对不愿意放弃兵权才对。

 可偏偏,岳飞却放弃了!

 就在韩世忠心中无数念头百转千回的时候,秦桧已经笑呵呵地开口了。

 “韩将军莫非还想要继续和兀术沙场争锋不成?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廉颇虽老尚能战斗啊!”

 韩世忠身体一震。

 廉颇老矣这个典故,韩世忠当然是知道的。

 在典故中,廉颇虽然能力挽强弓,还能一顿饭吃三斤肉,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被君王冷落,至死也没有再获得启用。

 这是秦桧在警告韩世忠,如果不交出兵权,就是廉颇的下场!

 韩世忠深吸一口气,无可奈何地开口道:

 “臣,领旨。”

 韩世忠话音落下,赵构和秦桧如释重负,都露出笑容。

 杯酒释兵权第二次,成了!

 张俊同样也露出了笑容。

 岳飞和韩世忠被解除兵权,吴玠死后巴蜀军队一分为三。

 杨沂中和刘琦都是小辈,无论职位还是资历都无法和张俊相比拟。

 从这一刻起,张俊就是南宋朝廷真正的头号大将了!

 岳飞平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太尉府,召集了跟随自己而来的亲兵们,告知了情况。

 “我已经不再是统领大军的统帅了,你们也回归鄂州去吧。”

 “趁王贵和张宪还没有被朝廷解职,我给他们写一封信,他们会妥善安排你们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亲兵们都十分愕然,但也只能洒泪告别岳飞,离开临安府。

 【赵构在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的兵权之后,很快就露出了猜忌功臣的真面目。】

 【韩世忠仅仅因为保留了三十多名亲兵在府上,竟然也惊动赵构亲自下旨,要求韩世忠即刻将这三十多名亲随发回楚州。】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画面中,赵构、秦桧还针对岳飞做了诸多准备。

 将韩世忠、张俊、岳飞的三大宣抚司全部撤销,原本“行营前护军”“行营中护军”和“行营后护军”的军号也一并撤销,改为“御前诸军”。

 为避免引起岳家军的过度反弹,王贵和张宪两名岳家军副将依旧被任命为“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和“鄂州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制”。

 但实际上,赵构先是任命秦桧党羽林大声前往鄂州,作为“湖广总领”,负责湖广一带的所有钱粮,并且掌管鄂州诸军所有和朝廷往来文字,事实上作为监军和掐断岳家军后勤之用。

 此外,又特地将刘琦外任为鄂州附近的荆南府知府,并给刘琦密旨“或遇缓急,旁郡之兵许之调发”。

 一旦鄂州岳家军高层有变,刘琦就可以凭借这份密旨掌控整个岳家军,清理掉那些可能会对南宋朝廷造成威胁的将领(包括但不限于王贵、张宪等人)。

 除此之外,在枢密使张俊的配合下,岳家军的大量统制、统领等将军被密集调动前往其他战区,也是为了分散岳家军的力量。

 韩世忠的韩家军也获得了同样的待遇。

 总之,几个月下来,岳飞、韩世忠的军队已经被各种手段严密地监视和控制起来了。

 这同样也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的不满,纷纷上奏,认为:

 “近日罢宣府三司,罢各路援兵,顿驰武备,罔意边防,呜呼其为国!”

 对于这些有识之士来说,赵构、秦桧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令人不解的。

 要知道战争才刚刚结束,兀术才从淮西撤军没多久。

 而且金军眼下只是和南宋军队脱离接触,并没有解散回朝,随时都可能会再度南下。

 面临如此严峻的军事威胁,赵构秦桧却迫不及待地罢免兵权,削弱边军,简直不要太奇怪!

 镜头中,秦桧前来觐见赵构。

 “陛下,这是兀术都元帅刚刚写来的信,他催促我们尽快弄死岳飞,否则就要继续南下了!”

 赵构一听,顿时慌了。

 “可不能让兀术南下啊,爱卿,你要不直接随便找个罪名,把岳飞下狱处死吧!”

 秦桧闻言,心中顿时暗骂不止。

 二度为相也已经好几年了,秦桧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朝廷中的主战派是怎么也杀不绝的,只能尽量的去打压。

 岳飞作为大宋屡次北伐的英雄大功臣,如果秦桧当真毫无理由就将岳飞下狱处死,一定会迎来堪比滔天海啸一般的反弹。

 到那个时候,赵构这个皇帝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顺势把秦桧丢出去当挡箭牌,罢相免职,成为人人痛骂的汉奸和千古罪人。

 都已经被罢免过一次的秦桧早就看透了赵构,怎么可能傻到这种程度,给赵构背这种黑锅?

 秦桧咳嗽一声,正色道:

 “陛下,岳飞在民间的威望还是有的,若是轻易处置他,反而会导致民意反弹。”

 “臣倒是有一计,不但可以彻底断掉韩世忠对军队的控制,还能引发岳飞和韩世忠的内讧!”

 赵构一听,不由大喜过望。

 “还有这种妙计?爱卿快快道来!”

 秦桧笑了笑,正色道:

 “让岳飞和张俊两人去负责拆散韩世忠的兵马!”

 三位大将中,张俊眼下和朝廷合作,动不得。

 岳家军实力最强,第一个拿岳家军开刀可能会引发巨大动荡。

 那么仅剩的韩世忠就是最好选择。

 秦桧还和韩世忠有私人恩怨。

 之前赵构秦桧对着金国使者下跪,把韩世忠气坏了,两次策划在路上截杀金国使者。

 若不是韩世忠麾下有个叫做胡纺的败类向秦桧等人告密,金国使者必死无疑。

 金国使者一死,宋金之间必然开战,秦桧这个极力求和但却未能保护使者的宰相自然也就只能滚蛋。

 这件事情发生后,秦桧心中恨透了韩世忠。

 只是当时没有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他当然不可能放过。

 按照秦桧的计划,韩世忠麾下最为精锐的“背嵬军”将会被调到临安府。

 表面上这是一种信任,但别忘了临安府的实际军权掌控在杨沂中手里。

 杨沂中作为最高长官,拥有皇帝的旨意,随随便便就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背嵬军拆散,彻底融入到临安数万御营军中,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没有了背嵬军,韩世忠剩下的其他龙套部队就非常容易处理了。

 赵构听完秦桧的机会之后,一边赞同,一边又有些不忍心,道:

 “韩世忠对朕还是忠心耿耿的,这样做恐怕会让人寒心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年的“苗刘兵变”,就是韩世忠率领大军回返,将苗、刘两个叛徒给杀掉的。

 韩世忠对赵构有救命之恩!

 而且后来每次对金国作战,韩世忠也非常拼命。

 重要的是,韩世忠还很听话,朝廷说北伐就北伐,说班师就班师。

 诸多因素结合起来,赵构虽然不喜欢韩世忠主战派的观点,但对韩世忠的忠诚是相信的。

 秦桧显然早就已经料到了这一点,立刻又拿出了一份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