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卫 作品

第240章 南中之策

    “南中!”
 


    众将闻言一愣,胜利的喜悦瞬间被南中叛乱的糟心事给冲淡了。
 


    益州世家集中叛乱,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压力,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破坏,更多的是对刘备权威和声望的打击,对益州统治基础的动摇。
 


    若是南中叛乱得不到妥善且彻底的解决,零星的叛乱将持续发生,成为刘备集团一个长期的出血点。
 


    阿斗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另一个历史维度里,云贵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
 


    唐朝军力无双,雄霸中原、草原、西域,大军所过之处无不臣服,可是,唐玄宗两次兴兵征南诏,结果全败,十余万大军折戟在云贵的深山密林中。
 


    宋祖赵匡胤兄弟二人削平中原军阀,唯独不敢对大理国动手,全因大唐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北方军事压力过大,也就听任大理国偏安一隅了。
 


    直到横扫亚欧的蒙古人扫荡大陆,为了合围南宋,这才挥师灭了大理,但也实行极其宽松的统治手段。
 


    到明清时期实行大量移民、军队屯边、改土归流等多重手段,才相对平稳地控制了云贵高原。
 


    如今的刘备集团想彻底控制南中,实在有些难。
 


    阿斗想先听听刘备集团高层众人的见解,因此没有开口。
 


    这时,刘备收拢了脸上的喜悦,沉声问道:“不知军师有何计策?”
 


    众人闻言,皆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依旧是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轻摇羽扇道:
 


    “剿灭雍闿等叛贼,不难。难的是,让南中真心臣服!难的是让南中持续、稳定地缴纳盐铁、赋税、耕牛、粮草、兵员!”
 


    阿斗点头,顺手夺过羽扇道:“大冬天的,军师别摇了,看着怪冷的。”
 


    诸葛亮习以为常,又拿出一个羽扇:“我需要保持冷静。”
 


    话落,他又开始轻摇羽扇,继续道:
 


    “南中七郡,分别是牂柯郡、越嶲郡、朱提郡、建宁郡、永昌郡、云南郡、兴古郡。其中永昌、兴古两郡在极南边陲,对巴蜀影响较小。但其他郡县紧靠着辽阔的平原耕地,且易守难攻,盐铁出产颇丰,必须要控制在我们手上。”
 


    阿斗闻言默默点头,心道:
 


    “历史上诸葛亮就是兵至牂柯、建宁,拿下当地叛军后便班师回朝了,确实没去永昌、兴古二郡。”
 


    诸葛亮继续道:
 


    “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平叛耗时耗力,粮草周转困难,物产不足难以供应长期驻军,即使能快速击溃叛军,斩杀雍闿、孟获等人,日后还会有其他人反叛。
 


    若是将南中诸部斩杀殆尽,一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而且,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军事目标是篡贼曹丕,不宜四处兴兵。
 


    故,我认为,平叛之战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速战速决。”
 


    刘备闻言点头,表示认可,赵云等人也深以为然。
 


    阿斗的思维又回到了另一个历史维度上:
 


    “历史上,诸葛亮兴兵南下,大军势如破竹,雍闿、朱褒等人被杀,蛮夷中的利狼部、宕渠部、高定部、青羌部、哀牢部等皆被消灭,数万余俘虏被迁往蜀郡成都一带沦为奴隶。
 


    此后,诸葛亮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对蛮人进行精神思想的改造。又刻了“蛮为汉奴”的石碑,镇压南中。
 


    同时分化瓦解,给忠心汉室的部族优待,免除了税赋,针对不安分部族进行打压,同时雇佣蛮夷为兵,以蛮治蛮,可谓恩威并施。
 


    可是,诸葛亮撤军后的第二年,他任命的平南将军吕凯直接在上任路上被杀,各郡县时而爆发小规模叛乱。
 


    李恢、马忠、张嶷、张表、阎宇、霍弋等将领先后领兵南下平乱,大小战役持续了十几年也未能完全平复南中。
 


    甚至,因越嶲郡的叟人始终不服从成都指令,越嶲太守根本不敢去治所任职,只能待在八百里外的安上县进行幻想式统治。
 


    总的来说,季汉没有能力对南中如臂所使,只能做到南中不过于扯后腿,多多少少提供点盐铁耕牛,俘虏些蛮夷战士充军,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