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徽宗立志革故鼎新(第2页)



    听到这里,杨光华想起,自己刚进宫时,因为自己的职务和品级问题,徽宗在驳斥章惇和陆佃的时候,就曾经多次强调创新;后来为了冲破章惇的约束,在官员任命程序上,将大宋开国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中书舍人和给事中三级审核把关制度改为皇上一审制,都体现了他的革新思想。如此一来,杨光华就把到徽宗的脉了。看来,徽宗不会受大宋祖宗们那些典章制度的约束,而是要革故鼎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好办了”----他在心里说。



    正在这时,就听杨戬在外边压着嗓门,像公鸡打鸣似的说:“王大人王大人,恭喜你呀,恭喜你升官呀!你要找皇上吧?”



    徽宗和杨光华一听,都知道是王诜又来了。杨光华觉得王诜来这里找皇上,当着翰林侍讲的面,有些话可能不太好说,于是就提醒皇上说:“皇上,王大人来可能有特别事,是不是今天先学到这里?”



    徽宗一听便明白杨光华的意思,就让侍讲先回去。只听王诜说,“我不找皇上,找你吗?就凭你刚才恭喜我这一番,我也应该向你点头撅腚作个揖吧?”



    只听杨戬又说到,“哎呀,不敢不敢,你快,快不要这样,折煞俺咧。”



    徽宗这时已经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转脸看着门外,喊道:“王晋卿,!”



    徽宗的喊声刚落,王诜就风一样飘进了御书房,对着徽宗就要磕头。徽宗一看便笑,可王诜又不磕了,弓着腰对徽宗作揖。徽宗就说:“你看你看,不诚实吧?你不是磕头吗?作揖不算。”



    王诜就哈哈大笑说:“哎哟,俺滴皇上哎,你有恩于俺啊,我终生不忘,磕个头算什么呀,唵?磕一千一万个俺都愿意。”



    说罢,就把白袍往旁边一撂,“卟嗵”就磕了下去。王诜这一生至今,给人磕头的机会可能不多,所以他磕头的姿势也不太正确,一磕下去,身体就左右摇晃,还没磕到底儿,就“咣当”一声,头朝下来了个倒栽葱。徽宗吓一跳,伸手去扶。杨光华眼疾手快,早已几步就跨了过来,一把搀住王诜的胳膊,再一使劲,竟象提着一只宠物狗一般拉了起来。



    徽宗在旁边哈哈大笑,笑完了,又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说:“当年人家叫你小王都太尉的时候,你就是这个熊样?一点儿不像个军官。你看我现在后悔了,不应该提你当院长,都是四品了,连给皇上磕头都磕不好,还差点把自己磕倒。光华,替朕告诉吏部,把王诜的画院院长职务撤掉。”



    王诜被杨光华拉起来之后,一听徽宗这话,也顾不得去扑打袍服上的尘土,转身就连连向徽宗作揖,说:“好,皇上;好皇上,别,别撤!俺好不容易熬了个四品官,还没找到地方去上班呢,你再给俺撤了,哎哟,俺可要哭天哭地哭求皇上了,唵?”



    徽宗就伸了伸右手说:“好啦好啦,坐下吧,不给你撤了。朕在听讲。你半晌不午的跑来搅扰我听讲为何?”



    王诜嬉皮笑脸地说,“皇上冤枉啊,俺真的不是来骚扰的,俺来一是感谢皇上,真心实意的感谢皇上的关怀,皇上的厚爱,皇上的提携啊,哪一条俺不都得感谢呀?杨秘书都给俺说了,您排除了那么多的干扰。俺能当上这个四品官,知道您费了多大的难,您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比河长,俺永生永世忘不了。二呢,俺来是想禀报皇上,皇上哪天有空了,让俺请皇上去听听小曲看看歌舞吧?整天闷在宫里,会全身长绿毛的。上一回本来都安排好了,让章惇那老东西搅黄了。这回咱可放心去了,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