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罪行累累(第2页)

 曹操对着手下将领训话:“黄巾军纪律散漫,带军对他们而言极具挑战。但我希望大家有足够的耐心来教导和磨砺他们。虽然他们过去的行为不善,但他们是壮年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善待,绝不可掉以轻心。”其他将领们也都点头表示同意。</p>

 第45节</p>

 \"主公,请放心,我们将竭尽全力,不负使命!\"</p>

 曹操不再多言,径自离开,只留下众人按照各自的习性和方式去训练。</p>

 此时,夏侯惇、李典等人纷纷聚到李瑜周围,语气中含带嘲讽:</p>

 \"先生身为读书人,怎会选择参与这些事务?\"</p>

 \"练兵乃艰辛之事,风雨曝晒,怎比得屋内清静悠闲呢?\"</p>

 面对他们的质询,李瑜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回应:</p>

 \"确实,我对许多书籍涉猎甚深,但在严格意义上,并非纯读书之人。我对兵法也有深入探究,今能借此实践,又何尝不是一种乐事?\"</p>

 夏侯惇闻言,朗笑道:</p>

 \"自称非儒生先生,如今的话语,岂不是儒家的见解吗?你学识颇丰,想必也听过‘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名言吧。尽管熟知诸多兵法,没有实际演练的经验,难免陷入困惑和混乱。”</p>

 他又提及,光读了几部兵法便试图操练军队,后果可能无法收拾。但他瞥见曹仁等人的表情,明白他们的不信任,于是心中有所考量:</p>

 李瑜原欲不与他们争执,但他们此前的言行让他决定以 来证明自己的实力。</p>

 \"元让啊,我看你的信心源于对军事才能的自傲,还有子廉他们亦然。若想验证我们的区别,不妨一搏?\"</p>

 赌的就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这批流民军训练成一支规训严明的正规军,军事素质何为最佳。\"你们有没有胆魄,来这场 呢?\"</p>

 夏侯惇等人听闻,忍不住大笑。他们在策略和文学上或许不及李瑜,但他实战战绩已相当可观,他们对他的尊重不减,不过现在,李瑜想要较量军事才能,他们感觉这像是自找难堪。</p>

 长期军旅,他们经验丰富,如果连一个初试啼声的将领都不如,何谈辅佐曹操争夺江山?夏侯惇犹豫后叹道:</p>

 \"刚刚才建功于你,这些人是你的功绩。我们和你赌,确实不合宜,曹操对先生十分尊敬,输了会关乎他的颜面。还是算了吧,继续赌下去并无意义。\"</p>

 见夏侯惇心存顾忌,李瑜缓和气氛:</p>

 \"无妨,共主之下,赌的不应太荒唐。输了,我永不干涉训练之事。而你们输的话,在众人面前大喊我输就是了。如何?\"</p>

 夏侯惇深知,李瑜提出这样的条件,是在打消他们担忧自己面子问题。权衡利弊,他终于决定接受挑战:</p>

 \"好!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p>

 说完,他笑着带着曹洪等人扬长而去,对于胜败坚信不疑。</p>

 作为多年的将领,李瑜仅是文士身份,何以胜于他们?面对夏侯惇等人的轻蔑,李瑜毫不在意,径直来到自己分得的演练 。</p>

 他分配到的士兵数量不算多,总计大约不足两万人,在开阔地集结成阵,显得十分壮大。要让这些人严格听命,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办到的。但好在他早在家就常训练家丁,虽人数悬殊,其中原理却是相通的。</p>

 且李瑜运用的是后世的经验,他曾对前世的军训持怀疑态度,认为并无实益。然而,在他亲身经历统帅家族或军事时,才明白那套军训方法其实极为关键。对一支军队来说,个体实力不如严格的纪律和团队配合来的重要。而前世的军训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这方面的要求。</p>

 看向眼前众多将士,李瑜笑道:“让这么多人一同练立正,必定蔚为奇观。”</p>

 李瑜进入 并未忽视普通士兵,而是率先叫来几位中级将领。他说起话来轻松自若:“想必大家应该都认识我吧?”</p>

 这些将领连忙点头,能在曹操麾下投诚,李瑜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忽视。“先生,正是您的引荐让我们得以洗刷罪名,如何可能忘记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