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无能所荒废(第2页)

 宾客们则像是在对待愚夫一样看着李瑜,满含嘲讽地说道:\"士兵们的动力仅在粮食罢了,什么皇家俸禄,说到底不过是依附强者罢了!忠诚这东西,虚话罢了!\"</p>

 \"战争总伴随危险,总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并不是蠢笨之人,不愿拼命跟着卢文直。无奈呀!\"</p>

 这时,一个宾客低声私语,压低声音:“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今天早上守门的黄将军,就因为多嘴几句,结果直接脑袋都不见了。他劝卢大人归降却被当场斩杀……现在这样的状况下,谁还敢出头发言呢?”</p>

 听毕宾客的话,李瑜心内窃笑。他根据他们的言论判断,卢文直虽然加强防备、屯粮聚草,但实际上队伍凝聚力低弱,人心各异,连百姓都没准备好誓与他共存亡,士兵们的忠贞也仅仅出于畏惧压力。</p>

 若能找到方法瓦解卢文直的支持,或者让他孤掌难鸣,说不定可以直接攻下这座城市。想到这里,他笑着和宾客告辞:“行了,我还要做生意。照你们说的,城里要大变天了,我要尽快把货卖出,早点撤退。”</p>

 回到住宿之处的驿站后,李瑜即刻将他的推断告知夏侯惇:“看当前形式,卢文直并不得民望,甚至是当地居民无意抗拒。就连军人也怨声载道,并不抱抵抗的念头,我觉得这里有隙可乘。”</p>

 夏侯惇抓了抓头,虽然理论上李瑜的计策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极为困难。“李兄,你提到卢文直严酷统治,言辞不顺耳的人都被立即处罚。在这个高压态势下离间,一旦反噬,后果严重。”夏侯惇担忧地表达了困难。</p>

 “我们在此地既无人脉,也缺乏可靠之人,贸然分化对方,岂非自寻死路!”李瑜深表忧虑地点了点头,认为夏侯惇说的颇有道理。</p>

 在毫无缘由的情况下,李瑜突然暴露身份无疑是自投罗网。</p>

 但这好不容易找到了突破点,直接放弃又委实令人心有不甘。“哎,此事的确颇为棘手啊。”</p>

 “然而就这样离去,心里终究不甘!”李瑜思虑再三,提议,“让我再等几天观察机会,如果没有,便径直离去吧!”</p>

 夏侯惇无可奈何,只得顺从李瑜的想法,让他暂时留在原地静候良机。李瑜漫无目的地在城里闲逛,思绪不断,考虑应如何着手。</p>

 然而,苦思良久也未找出妥善之策。要想离间敌人,首先必须与对方建立一定关系,可作为新面孔的李瑜无人识得,实在无法开展攻势。“哎,这个……”</p>

 “这确实不太容易啊!”</p>

 正感焦虑之时,城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声音:“赶快通知太守,有人率军攻城!”听到这一消息,李瑜顿时一愣,难道是曹操来了?不对啊,李瑜之前可是与他约定秘密行动,且必须迅速而不张扬,怎么就败露了?</p>

 “难道又有变故?”</p>

 城门外敌人的进攻,城内顿时进入戒备状态,百姓被锁在家里不得外出。卢文直迅速调度兵马登上城墙以应敌。李瑜他们被关在驿站之内,根本无法逃离。</p>

 夏侯惇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躁不安,他围着李瑜不断来回踱步,提议道:“先生,现在是否该与孟德内外呼应呢?孟德既已到来,我们岂能逃避一战?”</p>

 “如果我们能在内部搅动局势,孟德攻城也能有所妨碍!”然而,李瑜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情势尚不明朗,敌人身份未辨,鲁莽行事只会打草惊蛇,破坏全局。”</p>

 他的脸色沉重:“我的看法是坚守原计划,我怀疑如今的士兵未必是主公曹公的手下。以曹公之慎微,若果真有变,他会第一时间取消行动,而非如此冒失行事。”</p>

 “我们已有共识,在遇到困境就终止行动。此刻他公开现身,无异于送我们赴死。”李瑜斩钉截铁地断定。</p>

 “我疑心外面可能是其他人伪装,可能是袁绍,也可能张绣。”听到这里,夏侯惇深思后也决定尝试其他方法,例如通过货物送抵城门口与守卫士兵交涉探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