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似乎不太可能

 37</p>

 “刚刚主公应当撤回原先的位置,正好趁此时机返回。”</p>

 没有马匹对于李瑜并非问题,反而步行更加隐蔽,不易被察觉。数小时行进后,李瑜终于接近了曹操的驻地。</p>

 此时的曹操正沉浸在无尽的痛苦和自责中,他视李瑜的忠诚价值超过十万兵马。但眼下,他却被袁绍囚禁,这巨大的损失让他痛苦万分。</p>

 “唉,老三,全因我对不住你,若早知今日,我就不应该让你去孤身作战。”</p>

 一旁的将领们赶紧过来试图宽慰。</p>

 “陛下,李大人如此竭力付出全因忠于大业,我想此刻他若还在世,定不想看到主公您这么伤感。毕竟,还有很多事情待我们去完成。”</p>

 “袁绍还没有放弃追击,夏侯将军依然身处危险之中,我们必须想出解救的方法。”</p>

 听这话,曹操的精神振作了一些,脸上愁云渐渐退去,换上的是一丝警觉与忧虑。</p>

 曹操原计划中,试图尽全力阻挠袁绍入侵,并吸引他的主力,以便为夏侯惇争取到喘息的机会。只要有时间拖延,等袁绍粮食短缺后,胜利就会倾向于他们。但现在情况未按预期发展,袁绍并未撤离主力,攻势虽暂停却未知后续计划,若他依旧猛攻,事态就会更加严峻。曹操此时有些束手无策。</p>

 “唉,难道真要把夏侯元让舍弃吗?”他自问。夏侯惇和李瑜是他的关键将领,若是相继失去,对他来说无疑于遭受重创。“若是三郎在此,他必能为我出计。”</p>

 正当曹操思索时,外边兵士慌慌张张进来,在曹操面前跪地,喊着:“主公,李大人,李先生……归来!”曹操本已心乱如麻,面对这样的闯入者更是不悦。“何事如此惊慌?莫非天要塌了吗?”他抱怨。</p>

 “混账!”“你说谁回归?”“李先生?哪位李先生?”听见这三个字,曹操本能想起李瑜。但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独自面对袁绍数十万大军的李瑜,几乎无从逃脱。就算神仙也难逃罗网,曹操忍不住叹口气。</p>

 “就是那个李先生吧?”手下人还未答话,李瑜已然现身,笑容满面,“主公明鉴,除了小人,谁还有此荣幸呢?”他的声音在曹操耳中太过亲切,曹操一时错愕,正要走时看见进来的正是李瑜,惊喜地喊道:“三郎!真的是你?”</p>

 李瑜拍拍身上的泥土,轻松地说:“主公,能逃出来真是意外中的惊喜,我可是点燃战马尾毛,借疯马之力,才脱身而出啊!关键是袁绍身边猛将在前线,后方将领与士兵实力不足,对我构不成威胁!”</p>

 回想刚才的一幕,李瑜觉得侥幸逃生实则不易。若稍晚片刻等颜良、文丑返回,他可能就没机会离开了。尽管李瑜描述起来轻松,但从他衣上血渍及疲倦的神情中,曹操深知其中的艰辛。他迅速上前拉住李瑜,并命人送去毛巾让他洗净疲惫。</p>

 “三郎,快来清理一下,先到后面歇息,你真的很累了。”他说完紧紧看着眼前这个犹如神一般逃出虎口的将军。</p>

 曹操如今深陷困境,他自然期待李瑜能给予自己一些策略指导。然而,他能感受到此刻的李瑜也同样疲乏,不想加重负担。因此,曹操准备让人送李瑜去稍作休整。</p>

 但当前局势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李瑜当然明白,夏侯惇仍滞留在前方战场,每延误一分,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旦夏侯惇防线崩溃,所有前期的精心布局将瞬间化为泡影,不仅夏侯惇面临生死存亡,他们的整个计划都将受挫。</p>

 面对休息请求,李瑜并未答应休息,而是坚决地回应:“主公,虽感疲惫,思维尚清醒,尚无需片刻安眠。请让我 后续之事!”</p>

 听到此,曹操长叹,接着言道:“从目前形势看,我们似乎过于低估了袁绍的才智。看似溃不成军,其实他的核心兵力必是精英之最!他的作战智慧尤其突出,派遣弱卒前去诱敌深入、攻坚,而自身坐阵后方,险些使我等陷入陷阱。若非三郎骁勇逃脱,或许此刻我们早已……”</p>

 李瑜沉思片刻,他与袁绍打交道甚少,对他大多的认识源于历史文献。如今他意识到历史并非完全准确,作者可能存在主观倾向,对袁绍多加贬低。但从近来的交锋观察,袁绍绝不简单,绝非庸碌之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