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冷静应战

 39</p>

 刚才,曹操还在观察袁绍部队,他们气势汹汹,势必要击垮夏侯惇并攻陷鲁郡,表现出毫不罢手的姿态。</p>

 但下一刻他们却如同海浪般猛然撤退,连军需物资都不顾,让曹操作愕不已,疑惑不解:“这是怎么一回事?袁绍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怎么说变就变了?”</p>

 曹洪在一旁笑着说道:“大人,如今袁绍撤退,岂非就意味着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岂非是大好事吗?”</p>

 曹操点头认同,“当然是一件好事,只是我不明白,为何他会选择这个时候撤军。在袁绍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尽管困惑,但胜仗在望,他的内心依然雀跃,连忙安排部下迅速前往与夏侯惇会合,并夺回鲁郡。</p>

 曹操作想夏侯惇或许真的到了崩溃的边缘,自己需要立即接手城防,让他得以歇息。</p>

 曹操发布了命令:“全军听令,攻打鲁郡!”</p>

 他的队伍绕过袁绍主力直奔鲁郡。在看清眼前的身影是曹操时,夏侯惇眼中的惊讶转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原以为自己的生路已断。如今,重逢于此时,夏侯惇命令开启城门,一路奔至城门前。</p>

 看到夏侯惇疲惫而血染沙场的脸庞和士兵们的艰难奋战,曹操神色庄重道:“你们辛苦了。”</p>

 “将士们,这场战功卓着,待会我会给你们记功赏赐。你们可以安心去休息,有我在这里处理。”对于有功之人,曹操向来不会吝啬。</p>

 李瑜的事迹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与表扬。夏侯惇忘却疲累,不断夸赞这位谋士:“先生哪里去了?曹操没有同来。若无他策划布局,哪有鲁郡如此轻松的收复。”</p>

 “他的每一步计划无懈可击,若没有他的出计,我们可能毫无把握。”但曹操也想到,李瑜独自领军去冀州之举,看似异想天开,难以实现。然而事实证明,袁绍的撤军显然与此相关。</p>

 曹操陷入沉思,李瑜可能是成功地解决了背后燃起的大事端:“是李玉郎再次创造了奇迹,再次攻克了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p>

 对此曹操内心半信半疑,但想到上次的经历——李玉郎突围而出,他心中的质疑消减了一些。他轻声自语:“或许,真是玉郎……虽然这难以置信,但他确有神奇之效。”</p>

 “唉,也许这件事真的牵扯到了玉郎。但详情不明,我们只能期待他早点归来的消息了。”接着转向夏侯惇,关心地嘱咐:“你已经奋战许久,现在去休息吧,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我。”</p>

 第128章 睡眠不足的报复</p>

 夏侯惇轻轻颔首,立刻决定休息。近来他实在疲惫,连睡觉的工夫都没有。就这样,他急急忙忙返回了休息之地。</p>

 这时,袁绍的大本营里,所有人心中的恼怒如同烈焰,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在鲁郡下遭遇挫折。上回半途因兵力不够被迫撤退,曹操轻松捡到了便宜。</p>

 这次本以为胜利在望,却再度遭到公孙瓒暗中袭击,前方战士流血苦战,却被这股背叛深深刺痛,既无法建功,还得承担大量损失,这种感觉令他们无比失落。</p>

 众人义愤填膺,对公孙瓒的恨意如同野火,“这家伙,我们绝饶不了他!”每个人心底燃烧着 火焰,巴不得马上冲上去与之血战。</p>

 而袁绍默然,无言以对。他的愤怒溢于言表,此刻他沉寂得如同深潭,内心盘算着复仇的计划,要让公孙瓒偿还这莫大的耻辱。</p>

 “你慢慢等,我会让你以鲜血支付代价。”袁绍誓言在心,暗暗立下了狠志。</p>

 至于李瑜,那个在冀州狂野穿梭的人,他一直关注着袁绍动态。当知道撤兵的消息传来,鲁郡的危机得以解除,他的心头重重松懈下来。</p>

 计划完成,眼下应无大碍。“呵,主上安全无疑,我们也该撤离了。”</p>

 带着一万人的李瑜已到达冀州城下,但并未发起攻势。他深知单靠手中这些人攻城是异想天开。他们不能久留此地,袁绍军队返回势在必行,他们得抓紧逃跑,稍慢便可能面临包围。</p>

 袁绍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连受两次败绩,如今必狂怒。假如他知道两次失败源头是李瑜,定会疯狂施加怒火。即使李瑜有三条命,此刻也无法逃过此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