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似乎提供了些线索

 他本对曹操吸纳百姓之事毫不惊讶,乱世下,人口是势力的根基。</p>

 他早有扩充军队之心,但也清楚大地资源有限,供养庞大军队压力极大。</p>

 “但究竟是怎样的粮食供应让他能如此维持?这实在是让我费解。”</p>

 田丰插话道,似乎提供了些线索。</p>

 田丰继续解释:“据闻主公,近日李瑜他们专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甚至还发现某种神奇肥料,极大地提高土地产量。虽无确切数据,但推测曹操的军需粮草应相当充裕。”</p>

 得知曹操迅猛扩张的情况,袁绍心中忧虑倍增。</p>

 他的总军力已迫近百三十万,曹操即将超越,这对他的统治构成了强烈威胁。</p>

 原本他自信稳居北方霸主之位,职业军队足以压倒群雄,如今面临挑战怎能不感到不安。</p>

 深吸一口气,他坚定道:“不行,再打下去只会便宜曹操。立刻召唤吕布、刘备他们,我们需要会谈,联手解决眼下的局面。若继续相持,岂非正中他心,拱手让给他良机?”</p>

 袁绍此刻意识到曹操已成为头号劲敌,唯有除之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p>

 尽管与吕布、刘备表面关系还算和睦,他还是不得不尽快召回这些人,商讨和平途径,停止他们的内耗行为。</p>

 面对吕布,袁绍刻意展现出了友善的一面,他知道双方表面和平,有必要保持良好的互动,“</p>

 温侯,青州近期民不聊生,恐怕不利于咱们共同利益。难道我们不该携手维护社会稳定吗?”</p>

 吕布明白袁绍的真实意图,心下虽不愿,但形势所逼也无法反抗。</p>

 但面对眼前紧迫的危机和空荡荡的城市,他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无计可施。</p>

 吕布笑道:“身为一方领袖,保一方安宁是理所当然的,我没有异议。”</p>

 袁绍随后转向刘备,微笑着说:“将军,你怎么看?”</p>

 刘备本就是一位仁德之士,对百姓的困境深感同情,内心希望双方息兵止戈,不再给民众带来额外灾难。</p>

 不过,他地位不高,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干涉他人,只能保持沉默。</p>

 如今看到袁绍等人主动提出停战之事,他也欣然接受。”</p>

 治国安民,乃我份内事,整顿军纪我没意见。”</p>

 见大家都表示同意,袁绍便不多说,重新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避免彼此侵犯。</p>

 他们首要目标是协力防御曹操,确保自身免受其侵害。</p>

 想到这里,袁绍依旧深感忧虑,因为以目前形势看,曹操的人口和粮食物资持续壮大,他担忧不久后就会被反超。</p>

 然而,袁绍想不出消灭曹操的策略,这令他万分焦虑。”</p>

 我们该怎么办?对曹操真的毫无办法吗?”</p>

 他又陷入沉思:“拖下去只会葬送性命。”</p>

 这时,一旁始终身着丧服、沉默寡言的秦岩开口了。</p>

 他站直,缓缓来到袁绍面前,面色凝重地说:“主公,我有一计,或可致曹操于败!”</p>

 自家人惨遭杀戮后,秦岩的心态近乎崩坏,鲜少言语,袁绍并未对之寄予厚望。</p>

 但现在,秦岩居然提出 曹操的策略,令袁绍惊讶。</p>

 他惋惜道:“秦岩,如果有妙计,不妨直言。”</p>

 秦岩目光怨毒地开口道:“曹操本人并无特别,曾因攻打兖州失败,在我们之下屡战屡败。”</p>

 但自从得悉谋士李瑜加入,一切都不同了。”</p>

 曹操的力量快速扩张,其整体实力恐怖至极,而这些皆因李瑜出谋划策。”</p>

 他还揭露,“</p>

 即便曹操现今粮食能大量增加,也要归功于李瑜调制的优质肥料。”</p>

 在我看来,要除掉曹操,首当其冲是要先除掉李瑜。</p>

 只要李瑜在世,曹操就仿佛拥有无法逾越的保护盾。”</p>

 闻言,袁绍点头赞同,认为秦岩的话不无道理。</p>

 然而关键在于实施计划的环节:李瑜可不是寻常角色。”</p>

 秦岩,你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吗?”</p>

 听完秦岩的话语后,袁绍一时陷入了沉思。</p>

 李瑜如今声名鹊起,他那一系列战绩已如传奇般流传,而不仅仅是李瑜聪明过人。</p>

 最为关键的是,他的武力同样威猛非凡,竟能在与吕布的激战中保持不分胜负。</p>

 试想,吕布何许人也,乃当世首屈一指的猛将,他的部下中恐怕鲜少有人能够与之争锋。</p>

 回首当年虎牢关前,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吕布对决尚且难分高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