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不如转向攻城吧(第2页)

 派出斥候四下宣告,说轲比能已在李瑜手中畏惧而撤退。</p>

 然而表面气焰汹汹的袁绍,心中却不无焦虑,前线攻势过于激进导致损失重大。</p>

 他愤然问道:“那些蛮子到底如何?之前不是告知了吗,为何至今未有行动?若是偷袭,早就击溃曹操防线了吧?”</p>

 沮授接着分析道:“或许是因为蛮族的战斗力太弱,导致后方进展受阻吧。”</p>

 两人一语至此,皆明白关键之处在于提振士气,打击敌人的信心,方能在战场上赢得主动。</p>

 “再等等吧,若是我们此时放弃,之前的辛苦便前功尽弃了啊!”</p>

 袁绍叹了口气。</p>

 如今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前线士兵伤亡惨重,只得继续期待轲比能采取行动,以除去曹操这一威胁。</p>

 然而这时,门外卫兵猛然闯入,在袁绍面前叩首禀报:“主公,新得到的情报说,轲比能已经被李瑜驱逐出地盘!”</p>

 袁绍听到这个消息顿时霍然站起,猛拍了一下桌面,激动地质问:“这怎么可以?他带领数万铁骑进行突然袭击,怎可能轻易被逐?”</p>

 听说李瑜早有防备,轲比能在初次进攻失败后便立刻撤军,或许是轲比能无法接受过高的代价吧。</p>

 得知 ,袁绍心头一阵怒气,自己一方浴血奋战竭尽全力,然而轲比能从后方出手,却因顾虑死亡人数过多选择了撤离,这等于是把自己暴露了。</p>

 他怒骂道:“这些该死的异族!不守信誉,寡情薄义!我们在前面浴血奋战,竟被出卖,这是何道理?!”</p>

 袁绍看向沮授,这原是其制定的计划,出现问题,沮授当然需担起全部责任。</p>

 此刻,沮授一脸为难与沮丧,身为整体计划的核心,他也困惑轲比能何故翻脸不认人。</p>

 他尴尬地说,“</p>

 我想,或许是北方出了问题,容我再找轲比能谈谈,这次我亲自去……”</p>

 然而,袁绍并未同意他的建议,对柯比能的信任已彻底消失。</p>

 谈判拖延太久会令局势恶化,而与蛮夷的合作本身就带有风险,他不愿再次依赖。</p>

 袁绍果断决定,“</p>

 别说了,立即撤军。”</p>

 看到轲比能逃跑的消息后,他知道己方处于孤立,毫不犹豫地下令前线军队停止战斗,全面撤离。</p>

 颜良、文丑等武将领头离开,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曹操的城墙坚固,武器精良,即使付出巨大牺牲,他们也没有取得明显突破。</p>

 接到命令后,他们只得撤退。</p>

 夏侯惇等人看着他们离去,长松一口气,“</p>

 唉,真是不甘心,如此众多兄弟牺牲,结果一无所获,我们真的对他们太失礼了。”</p>

 怨声载道,众人指责全是沮授的计划惹下的祸端,若是没有李瑜,他们恐怕早被北方蛮子包围。</p>

 “据说都是多亏了李瑜,才把北方那些异族抵挡回去。</p>

 否则,此刻我们恐怕是腹背受敌!”</p>

 他们感叹道,暗自庆幸危机已暂告一段落。</p>

 “确实,若非李先生的防御体系坚如磐石,我们的坚守本会变得困难重重!”</p>

 “幸亏有李先生,我们才得以保全性命,否则早就葬身于此!”</p>

 袁绍撤离后,确认前方无碍,浴血奋战的将领也都相继回归到许昌。</p>

 他们甫一回到,立刻跑到李瑜的跟前,围在李瑜周围,满眼崇敬道。</p>

 “哈哈,李先生,你的防守工事简直无可挑剔,步步为营,无懈可击!”</p>

 “正是您的连弩改进增加了威力,让袁绍的军队冲破重围难上加难,他们的损失比我们高出许多!”</p>

 “哈哈,有了您的智谋在侧,未来我们无所畏惧!”</p>

 在前线奋斗的将军建议,对李瑜的一切部署赞誉不断。</p>

 他们认为,用极少兵力挡下周军数十万兵马,都归功于李瑜设计的强大体系。</p>

 然而,这一仗获胜的关键还在于李瑜的深思熟虑。</p>

 假如不是他在事先解决掉蛮族威胁,若轲比能真闯入了南方,局势早已失控!曹操端起酒杯笑道,</p>

 “来,让我们共同敬这位功勋卓越的李先生!”</p>

 大家纷纷举杯祝贺,笑言:“今日之宴,可说是一场庆功宴会,不醉无归才是我们的风格!”</p>

 李瑜此刻心情愉快,未拒众位将军的好意。</p>

 他开怀痛饮的同时提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