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手头上八万精锐(第2页)

 其余将领纷纷赞同这个观点。

 “确实如此。”

 “若我们包围四个城门,而敌人主力从其中一处破围而出,我们会难以阻止他们逃脱。”

 听到众将所述的困境,曹操深知这并非空谈。

 毕竟颜良手下的可不是乌合之众。

 如果八万大军集中力量从某方向突围,他们很难阻止,即使造成大规模损伤,也难以达到全歼的可能。

 然而他们对于颜良的突围途径毫无所知,颜良也不可能随意暴露他的行动计划。

 于是他向身边的荀彧等人无奈地询问道:“你们有什么见解?对于颜良的退却路线怎么看?”

 荀彧与众人皱眉深思。

 鉴于邢台地理位置优越,四面通达,颜良可以从任一方位安全撤离,现在猜测他的撤退线路无疑太过困难。

 荀彧答道:“现在城里并无确切的情报,我们对此几乎是毫不知情。”

 “眼下或许最稳妥的方法,便是全面封锁四城。”

 曹操又望向程昱征求意见。

 程昱默然一阵后说:“我和文若的观点一致,颜良手下仍有八万精兵完整且战斗力强大。

 想要尽数消灭,实属不易。”

 “我们应调整策略,不求全胜,只需能造成大量的伤亡即可!”

 曹操作为回应点了点头,接着转向李瑜:“三郎,你看如何?”

 李瑜笑容满面站起来道:“确实,我们现在并无关于颜良突围路线的具体信息来进行分析。”

 “108

 “也许我们可以诱导他,将其引向我们希望的位置。”

 曹操眼睛瞪大追问:“引诱?你有什么计策?详说来听听。”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李瑜笑道,“

 料想颜良正纠结于选择哪个突破口,而他自然会选择我们守备较弱的地方。”

 “鉴于当前局势,我们南面防御显然薄弱。

 他很可能会从南方逃脱,我们要在那边预先设置防御陷阱,引导他进入陷阱。”

 “我们在其他方向制造混乱,只在南面集结大量军队。”

 “只要我们的伪装足够逼真,颜良必然会上当,而当他真到了南方,便彻底落入我等手掌之中。”

 曹操听取李瑜的计划后,欣然表示赞同:“好,三郎,这件事交给你主导吧。

 你全权负责策划,你觉得如何?”

 李瑜微笑,提出计划本就是他的责任,由他亲力亲为极为恰当:“行,此事我接手便是。”

 说完后,曹操将调动军队的大印毫不犹豫交给李瑜,手下将军们对此并无异议,因为李瑜早已展现过多次他的能力。

 接过权力后,李瑜即刻开始实施他的筹划。

 他神色淡漠下令:

 “文长!”

 “迅速带领你手下的精兵,以最快的速度直扑城西,展现封闭城西的态势。

 务必做到封锁严密,确保滴水不漏!”

 “我们要营造全面且无死角的困兽之势!”

 紧接着,夏侯惇急忙出列附和:

 “大人!”

 “属下明白,立即行动!”

 李瑜的目光转向曹仁,接着说:“子孝,你的职责并非封锁,而是在正面展开攻势!颜良的城防体系已被突破,正是攻击之时。

 动作务必狠猛,你出击便会引发防守,可削弱颜良力量,并迫使他在其它方向寻找突围的机会。”

 曹仁坚定回应:“先生放心,此事我们早已翘首以待,定不让颜良逃脱!”

 分配完其余将士的任务后,李瑜亲带精锐前往南方布置防御。

 清楚地意识到,颜良此行并非乌合之众,他拥有的是足足八万训练有素的精英部队。

 在危机之中,他们的战斗力更是不容小觑。

 面对颜良,正面对抗虽可能仍能赢得胜利,但这将付出巨大代价,这是李瑜难以承受的。

 故此,对李瑜而言,当前最优战术是借助精心设伏来伏击敌军,将颜良全军歼灭。

 而他手中最具实力的秘密武器便是他自己研发的 弩。

 李瑜设计的投石机因体积庞大,不便随身携带;而在南线露馅的可能性极大。

 然而, 弩体积小巧,隐蔽起来不易被察觉。

 他大批量制造了这些武器,随军已装备千支以上。

 按一定阵型布防,足以给予颜良毁灭性打击。

 对身旁的弓箭兵吩咐:“你们的任务无需与敌交锋,只需隐藏在道路两侧,一旦颜良军队到来,便全力射击,尽可能多地消灭他的士兵。”

 齐声答道:“遵命!”

 然后他转向骑兵部队:“你们的任务相对简单,在弓箭手造成大规模伤亡后,他们会阵脚大乱,任务将是 逃散的残军。

 对骑兵而言,这应当轻松应对。”

 骑兵统帅当即表态:“放心吧先生,有我们出马,绝不会有任何漏网之鱼。”

 一切布置妥当,李瑜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催促曹仁等人快速出击。

 颜良此时已作好突围准备,如同他早先预判的,南部防线上薄弱,其它方向则满是曹操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