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曹操投降

 “立即开始行动,我要向曹操投降。

 审配,就由你全权接手,负责同曹操联络谈判吧。”

 审配起身,神情严肃地应道:“将军放心,我定会不负所托。”

 袁绍没有过多纠缠,直接打发他离去,紧接着召唤袁谭过来。

 袁谭作为袁绍最小的儿子,受到悉心培养已能领兵出战,如今袁绍只能将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个宝贝儿子身上。”

 谭儿!”

 他充满期许地唤道。

 第372章 谁都知道当前形势不妙。

 袁谭察觉到了眼前严峻的态势,观察到老爹一脸深沉的神情,他马上明白,或许会有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袁谭立刻站立挺直,认真问道:“父亲大人,难道是前线战事出了问题?当前的战况到底是怎样的?”

 他迫切想知道前线的具体局势。

 然而,袁绍并不详述详情,而是直接拿出前线最新的战报给他。”

 你自己看看。”

 他递给袁谭的战报显示了精锐部队遭受的惨重伤亡——已几乎死伤过半,更有数万大军落入敌手的消息。

 看到这些令人心痛的数据,袁谭内心崩溃,无法相信,“

 这,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颜将军难道不是我父亲最为信任的大将军吗,怎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如此庞大的精锐军队就这样被毁于一旦,简直难以置信!”

 看着他惊恐的神色,袁谭显然年青稚嫩,对于突如其来的巨变显得手足无措,“

 父亲,我们……”

 尽管袁绍有些动摇,但他知道自己不容再拖延时间,“

 我准备向曹操投诚,但是我希望你能够领军逃脱,南下江南!”

 他提出的战略让人意想不到。

 面对这样的决定,袁谭震惊不已,完全没想到老爹会策划这种双管齐下的行动。”

 表面上看似两边押宝,可实际上我将面临极大的压力。”

 对于 领导的重任,袁谭从未真正担当过,他一直是在袁家和老爹荫庇下成长,他真的有能力在陌生环境中站稳脚跟?

 江南,那是孙氏势力的核心地带,决非轻易涉足。

 袁谭疑惑道:“现在,鲁国的孙家已经是第三代掌权,且传言他们极有实力,若是我去,带着残部如何自处?”

 袁绍解释说:“你独自带兵前往肯定是不行的,我并非期望你能与东吴孙权一较高下。

 你现在去南阳和江东边界处,那是你叔父袁术的领地,虽未全力协助,但不至于危害你的安危,你可以在夹缝中生存。”

 “111

 “你将成为我们袁家的未来之星,我希望你能东山再起。”

 这是老父的期望,袁谭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他挣扎于家族利益与个人意愿之间。

 袁谭眼中掠过一丝苦涩,“

 唉,看来只能如此。”

 他的责任重大,不得不接受这个冒险性的方案,以家族利益为先,与父命同舟共济。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他们商讨了具体的行动步骤后,吩咐袁谭带领军队去阵地边缘驻扎待命,他则准备去跟曹操进行会谈。

 曹操方已接到使者审配的报告,此刻他正跟李瑜及其他军事将领探讨如何攻破荥阳。

 众人为邢台上一次进攻失利的情况表示遗憾,而荀彧指出,三郎的新式投石机强大无匹,对薄弱的荥阳城墙来说,已经构成威胁:“邢台上一次攻城的策略无需调整过多,只需重新演练便可。”

 对此,曹操同意荀彧的看法:邢台的失利已是自己指挥错误的结果,对于那台威力惊人的投石机带来的威胁他深感清楚,袁绍新建造的防线就算再坚固,石头城墙也可能难以为挡,而黏土夯土墙脆弱得很,根本不堪一击。

 373章 ”

 三郎所发明的石弩过于强力,对方的城墙,在我们眼中,已毫无防御之力。”

 “按照这个策略再推进,不必惧怕敌人不会降服!”

 众人对于李瑜所制石弩的赞誉如同潮水,实乃当前攻城必备良器。

 “三郎,是否有更多未现世的新发明?此刻切勿保留,都一一拿出来给我们看吧!”

 众人极力劝诱李瑜分享更多成果,渴望尽知他心中的智慧宝藏。

 “知识并非一日建成,我并非仙人,发明皆源于积累的经验教训!”

 正当此际,营地守卫忽然入内,来到曹操身边通报:“主上,有位自称为袁绍使者的客人来访,欲见您。”

 曹操闻言略感惊讶,袁绍这时派人过来有何意?难道是为了拖延时日?常规而言,在战场对峙,两国交战时不杀害使臣,但曹操也不想理会,“

 你请他回去,我不想与袁绍啰嗦。”

 但内心对此存疑。

 守卫愣住,旋即苦笑道:“他说定要亲自晋见,并提到...袁绍打算议和,是来洽谈条件的!”

 曹操听到这个信息,神情立刻转变。

 袁绍居然愿意求和,这种消息听来多少显得有些离奇,毕竟袁绍向来傲骨,极少示弱,如今竟说要投降?这种转变让曹操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挥手示意守卫离开,曹操转向李瑜、荀彧等人心生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