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曹操投降(第2页)

 方才之事你们是否听到?袁绍似乎欲向我投诚,你们怎么看这其中有诈吗?”

 所有人面面相觑,无人开口,因为他们也不清楚袁绍的真实动机。

 即便袁绍失去了八万精英,但他手握三十万军力,大可放手一搏,绝无轻易投降之理,这与他的一贯作风不符。

 但如果袁绍确有意投降,拒不见面,直接拒绝,可能就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最终决定先审配求证,“

 找审配过来详谈,弄明白后再作定论!”

 若审配之言属实,与袁绍议和也不是不行;但如果其中玩弄手段,凭他们现有的武力实力,应对绰绰有余。

 确认大家同意,曹操即刻通知护卫:“请将审配带到营帐来,务必以礼相待,不能怠慢。”

 尽管他对审配有何意图不清楚,却不愿失礼,派出的队伍皆态度恭谨,引审配有礼进入。

 进入曹营时,审配见到李瑜和荀彧等名流在座,内心微微紧张。

 在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前耍花招恐怕不易。

 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撤退,只能硬着头皮接下去。

 审配深吸一口气,勉强维持从容姿态,向大家点头致意,随后目光转向曹操。”

 主公!”

 第374章 曹操点了点头,面容冷峻,说道:“我听说这次你前来,是为了袁绍想要投降之事。”

 “但依我所知,袁绍为人颇倔,又怎么可能轻言降服?莫非这其中另有曲折,还是你们只是想借此拖延时日?”

 他又试探道。

 “如果真是后者,那我希望你能将意图说清楚,否则休怪我手下无情!”

 他语气不容置疑。

 审配听完,轻轻一笑,仿佛早料到了这一幕。”

 曹公多虑了,这是我家主君的印信,如今主动奉上以表真心,这足以打消您的疑虑。

 实为诚心而来,商讨投降一事,并非儿戏。”

 审配伸手从怀中取出印鉴,恭谨呈递给曹操,继续说道:“我们并非玩弄权谋,确实是真挚投降,请放心。

 我家主君将几乎全部兵马交付,只留万余亲随,而且他们绝不出战核心地带,不进许昌、幽州,仅想回归汝南。”

 听到此,曹操愕然,他没想到审配有如此大的诚意。

 要知道,袁绍手上仍有三十万军马,如今就这般投降,似乎太过干脆。

 但看了印鉴之后,曹操作出决断,疑惑尽消。”

 本初我虽是旧识,交情深厚,‘投降’二字不免过于刺耳,不如视为放下过往,共创大业。”

 审配也笑容盈盈地附和:“说得极是,我的目的,只为商量接下来如何尽忠朝廷,而非迫使降服。”

 他坦诚相待:“我家主君承诺放弃大部分兵马,只保留万余兵马作为护卫,确保他们不再参与核心冲突,他希望重返汝南。”

 曹操作了一记邀请的手势,将审配引入一旁坐下,缓和语气道:“回到故土我很欢迎,但是否有所谓附加条件?如果有,请一次性说明。”

 审配摇摇头:“没有额外条件,只要保证主君的人身安全和家族安宁,并避免打压,如此而已。”

 曹操审视着审配的眼神,试图洞察他的用心,却未见丝毫异常。

 眼前人的坚定和诚恳让他无法再怀疑。

 权衡了审配提出的条件之优厚诱人的程度,曹操勉强接纳了他的提议,尽管心中仍有所保留。

 375章 我与本初乃旧识

 “我和本初自幼同为好友,如若真能与他联手,又怎忍心取其性命?曹 ,岂会悖于情理,做出不仁不义之事?”

 审配先生,我先送你一旁暂歇,明日我二人还需详加磋商!”

 审理解这等机密事不宜急定,他与曹操都需要时间思考对策,便笑着说。

 “好,待曹公决断!”

 审配由曹操亲自送出,回到安排的房中后,曹操便疾速回归,审视众人,尤其是眼前一众亲信,他心中充满疑惑:“关于袁绍降顺,各位以为如何?”

 众人亦对此存疑,“

 审配有如此厚利 ,我总觉得此事背后或存圈套。

 不然,以如今袁绍的境地,又岂能甘心拱手相让其全部实力?”

 不仅是他们担忧,李瑜此时也一脸茫然,不解其中深意。

 刚开战就轻易降服?军队交给对方,这不是自断根脉吗?

 李瑜思维飞速转动,设想袁绍的所有反招,但仍找不到他降后该如何逆袭的途径。

 毕竟,军队是立足之本,一万左右亲兵虽可观,但面对整个军队压倒性优势,袁绍又能做些什么?

 其他人都同样不明所以,不敢贸然表态,曹操只好求助,将视线转向了李瑜:“三郎对此有何高见?过去面对难题,你往往能找出答案。”

 李瑜徐徐起立,脸上满是困惑,“

 此事确实古怪。”

 接着追问原因,“

 袁绍何故此举?其图谋何在?我至今未悟!”

 他略带尴尬的摸了摸脑袋,又补充道:“我设想无数可能,却未能料得其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