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我等皆无需顾忌(第2页)

 然而对于那些底层 来说,情况完全不同。

 他们靠战功升迁,现在目睹袁谭轻易投降,心里疑惑不解。

 面对这个情景,众人纷纷叹气。

 “唉,真想知道主将的心思如何,为何轻易屈服,实乃委屈!”

 “我们也明白曹操很强,但他应该还没强到无敌的地步吧!为什么不去和他一较高下呢?”

 “如果硬碰硬,我们未必就会输于他!”

 “唉!”

 这些将领尽管心中遗憾,但又不敢违抗命令。

 因为他们已经交付了武器,任何形式的反抗只会自寻死路,理智让他们仅剩下几声叹息,不敢有其他妄念。

 察觉到形势稳定下来的李瑜心想这样下去不行,如此众多的士兵集结一处,一旦真发生哗变,自己很难把控局面。

 不如先分散开来,将他们划分成小部分,使得彼此无法形成统一战线,再做进一步整合训练。

 于是,李瑜向曹操报告情况,曹操认可了李瑜的想法,并全权授予他处理此事的权力。

 “行了,三郎,这件事情就交由你全权负责了。”

 “之后的整编工作不用一一上报,你自己斟酌处理吧!”

 李瑜颔首应允,开始执行自己的任务,得到了夏侯惇等人的配合,用整整一天的时间终于稳住了军心。

 深深地喘了口气,李瑜看着眼前桀骜的将士们,满脸疲倦却带着严肃。

 “在战场上,杀敌再容易不过!可是处理这些俘虏,却是令人头疼的事,比打仗更加劳神啊!”

 夏侯惇等人同样神色疲倦,但他们的心境好多了。

 毕竟掌握大量兵马,对他们而言已是莫大的成就。

 纵使再艰辛,也是值得欢喜的事情。

 “先生,一切已然妥善处置妥当!”

 “先生辛苦了,这样能让我们战士们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李瑜微微一笑,并未再多说,抬头望向远方。

 曹操已追击袁谭,按时间推算应已返回,可是至今仍无声息,李瑜心里怎能不担忧?

 “子孝怎么还没归来?”

 夏侯惇答道:

 “大概快了吧,不过他不会有事的,您不必着急,他很快就会回来了!”

 话音未落,远处马蹄声渐起。

 李瑜抬眼看去,只见旗号赫然标明那是曹仁,确认是他归来。

 然而从他的模样来看,既不见血迹也不见大量战利品,该不是没追上袁谭吗?

 李瑜快马前往,见到曹仁后立即问道:“子孝,发生了什么事?没能追上袁谭吗?”

 曹仁叹了口气说道:“袁谭太快,显然早有预料。

 他已经南撤进入南阳地带,我便不再追赶。”

 李瑜思索,南阳本属袁术,即使袁、曹不合,也决不会轻易让曹军进入,必定会有阻力。

 “罢了,只是失了袁谭一人,无碍大局。

 况且,袁谭也只是带走了两万兵马。”

 “袁绍的主力军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无需过分担忧。”

 李瑜已不为袁谭之事烦恼。

 毕竟袁绍已降,区区一个袁谭怎能颠覆乾坤?

 于是他随同夏侯惇等人回城,曹操早已在这筹备欢庆的宴会。

 379章 曹操大胜之喜,天下局势剧变

 曹操此刻的心情愉悦无比,他的军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份喜悦令他灵感涌动。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当场挥毫创作了好几首赞颂胜利的诗歌,畅快淋漓的畅饮更是加深了他的豪迈之态。

 此时,袁绍举白旗投降的震撼消息瞬间流传开,整个九洲为之震动。

 无论是何方诸侯,都被这个突然发生的戏剧性转变惊愕不已。

 因为在北方,唯有曹操和袁绍的实力不相上下,而今袁绍垮塌并投降,显然意味着势力平衡瞬间崩裂,曹操的地位即将傲视群雄。

 对南方诸侯来说,他们所受曹操的威胁尚小,毕竟路程辽阔且长江隔阻了双方交流,无需过于担忧。

 但对北岸的将领如吕布和刘备而言,形势却大不相同。

 两人曾在联合抗曹之时,如今盟友倒戈,令他们进退维谷。

 面对吕布急切无助的眼神,陈宫望着他,脸上写满无奈:“布将军,眼下的情形,我们应当何以应对呢?”

 “我们已经两度背弃曹操,曾有袁绍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缓冲。

 然而如今袁绍败绩在前,曹操必将转过头来对付我们,你能找到什么良策来扭转乾坤吗?”

 陈宫询问道。

 但面对吕布询问,沉默了许久,陈宫并无对策。

 之前他曾劝导吕布提防曹操,伺机进行突袭以击破曹营,而当时吕布却并未采纳,现今危机临头反问计谋,陈宫也感到为难。

 事实已难以扭转,曹操的强大兵力差距让他们无力挽回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