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民心必助他

 不过曹操明白李瑜的谨慎源于发现了一些重要事情,立刻追问道:“刘备有何动作准备?”

 李瑜深感担忧地答:“众所周知,刘备德名昭着,本地豪绅皆敬他几分,言听计从,对黎民百姓也很爱护,政局清廉,人民生活安定。

 虽然他的军队有限,但民心若在他,若真开战,民心必助他。”

 “关键是我们的得力武器——石弩。

 攻打徐州城,它们的威力可能大大减弱。”

 曹操紧锁眉头,暗忖李瑜所改进的设备已极为强大,他人还能有何新法?他追问:“刘备如何改良?”

 李瑜叹息:“刘备在城墙内又筑了几重土墙,若我军攻克外围,对方仍有核心城防。

 短时间想要直接突破,恐非易事。”

 曹操沉思良久,设想若是按照刘备设想的方式改建城池,情况恐怕会十分不利,因为徐州是北方坚不可摧的要塞。

 一旦石弩无法奏效,强攻无疑将带来巨大伤亡。

 对此,曹操并无畏惧伤兵,毕竟袁绍已落入囊中。

 如今面对刘备这个小小的对手,却要接受如此重的牺牲,他内心感到难以认同。

 他再次蹙眉:“翼德,此刻可有何良策?”

 李瑜沉默一会儿,无奈地摇头。

 此事来得仓促,他的准备本不多。

 快速寻出应对之策非一日之功,他需要时间静静思考。

 他道:“主公,目前尚无开战打算,给我一段时间考虑吧。”

 曹操深信李瑜的能力,因此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以期谋定而后动。

 “好,你先好好考虑吧!如果以后需要什么支援,尽管说!”

 “不必打招呼,自行去做你的事情就行!”

 李瑜颔首,没有多言,自顾返回了房间。

 他倚靠在椅子上,脑袋飞速运转,不断思索,如何才能设计出攻破敌人计策的最佳策略?

 作为中原的战略要地,徐州城本身就极为坚固,四面环绕战争,想要突破进入内部本就不易。

 现今刘备又有针对性的加强,更是增添困难重重。

 但正是因为防守坚固,使得整个徐州的经济困顿,军粮存储想必极度匮乏。

 而他们手中则掌控者精兵满粮,这样的局面下,何不用消耗战术牵制刘备?

 他们的资源充沛,实施消耗战自然游刃有余,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意识到这点后,李瑜嘴角勾起笑意,随即邀请夏侯惇等人前来房间。

 夏侯惇和众人神色迷茫,不明白叫他们来的用意。

 不过还没等他们发问,李瑜已然开言:“元让,长江北岸唯有刘备仍不降伏,我们将对刘备采取行动,不知你对此有何想法?”

 听到这,夏侯惇立刻振奋起来。

 上回对阵袁绍一役,他并无太多战果,因为他只是在一旁观看,由李瑜和曹操直接出战,这让他有些郁闷。

 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并不是攻击型将领。

 这次当李瑜谈起刘备之事,他立刻察觉到可能要他打前锋。

 于是,夏侯惇挺身而出承诺:“先生,进攻刘备你让我当前锋?你放心,我会唯你调遣!”

 李瑜笑哈哈地回应:“是的,我们的确会向刘备施压,但并不打算进行大规模攻势,我们要小规模 扰刘备的物资!”

 夏侯惇皱眉困惑,对于决战为何选择这种方式不解,难道不应该是派出精兵直击刘备,小队深入无疑无异于 。

 刘备麾下的关、张、赵三人皆英勇非凡,与袁绍的颜良、文丑不可相提并论。

 夏侯惇谨慎地表示:“先生,您打算进攻徐州?如若不派大军,恐怕胜利不易呀!”

 他渴望立功,同时也具备长远目光和自知之明。

 深知自己的实力对比那些虎将关张赵是处于劣势,除非借助军队压倒性优势才可能获胜。

 然而,李瑜一眼看透了他的担忧,拍了拍他的肩头,笑道:“哈哈,元让,我要你去 扰,不是去硬撼。”

 “我们不必攻打他的重城,而是瞄准其粮食供应!破坏他们的补给,方能削弱他们的战力。”

 39章 粮草必争”

 “116

 “因为整个徐州的粮秣储存有限,这个地区连年征战,就算刘备治政能力极强,尽管近年来风调雨顺,徐州仍难以积存过多的粮草。

 倘若我们现在能尽力毁其粮草储备,就有可能兵不血刃地瓦解其军心与后援!”

 李瑜解析道。

 “粮草不继,无论刘备的城堡守备体系多么完备,未来就算他请得天上神兵降临,也都无济于事!”

 夏侯惇听后深感赞同,随即爽快允诺李瑜的提议,并笑着说:“阁下无需担忧,你计划怎么办?需多少兵力?我现在即刻调动。”

 李瑜含笑回应:“无需大量人马,若规模调集可能会惊动刘备,所以应尽量少人、挑选精兵,大约三千左右即可!况且,我们也并非攻打大型城池。”

 按照李瑜的部署,夏侯惇迅速选择了三千精兵,并静默无声地带往徐州周边。

 随行装备中包括了改良过的 弩和大量燃油,以期从远处点燃刘备的粮草供应基地。

 一行人靠近小沛,此地乃徐州市的交通要塞,先前刘备曾以此为根据地,如今关羽在此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