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民心必助他(第2页)

 李瑜考察了当地地势,借登高一瞰,迅速锁定粮库的位置。

 关羽对粮库戒备甚严,仅凭数千人想硬闯进去,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实现。

 然而李瑜并未轻举妄动,而是运用手中强弓,准备远程燃烧粮草。”

 子孝,你看那座矮小的粮仓内堆积如山,离我们不过短暂的直线距离,完全在我们连弩的射程内。”

 他指方向夏侯惇笑道。

 接收到指令,夏侯惇立即命令部下瞄准,并确保每支弩矢附上燃油。

 万箭齐发之际,火箭破云而来,精准落入粮仓。

 因原本的粮食极度干燥,一旦接触火源,瞬间便火舌肆虐。

 看守粮仓的士兵见状惊恐失措,他们不明白为何粮草无缘无故着火。”

 快,救火,粮库燃烧,再不救就晚了!”

 底下的人急切救火,然而火势已无法扑灭,水又预备不足。

 粮库很快就被火海吞没,看守者绝望无助。”

 将军!情况危急,我们必须速报,请务必尽快知会大将军,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呼唤关羽的名字。

 与此同时,关羽闻讯飞速赶到现场,看到熊熊烈火中的粮草,满脸焦虑。”

 这是怎么回事?好好地粮库怎么会突然着火?”

 现场并无可疑 痕迹,却无法解释这场意外。

 回应关羽疑问时,“

 我们也一头雾水,它明明毫无预兆就熊熊燃烧……”

 “先前周围也无人接近,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们也无法确定究竟是何缘故。

 第391章 关羽无可奈何,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筹备的粮草瞬间化为灰烬,只好紧急禀报给大哥刘备,请他赶紧调拨补充。

 此时,李瑜在山顶上注视这一切,直到确信所有粮草皆化为乌有后,他才放心离开。

 “走吧,下一个目的地!”

 李瑜带着夏侯惇及三千精锐兵员迅速前往下一座城市,按照之前的计策再度上演相同场景。

 不久,一座又一座粮食仓储在李瑜眼前燃烧,刘备预先储备的粮食纷纷被焚烧殆尽。

 李瑜笑声朗朗:“呵呵,刘备视这几处粮仓粮食如同命脉,但现在已经付之一炬。”

 “估计他短时间内难再筹齐如此多粮食。

 接下来,我们就坐收渔翁之利,来看看刘备能有何妙计挽回败局。”

 李瑜预计,刘备粮草本就不足,分散供给会令徐州城内的粮食更为匮乏。

 这将测试刘备资源调集的能力,可惜他既无法外借粮食,附近又无援助,全看他下一步如何应对手中的劣势。”

 来吧,我们回去许昌。”

 “元让,若你真能助我攻破刘备,这可就是大大功劳。

 我必定向丞相为你举荐。”

 夏侯惇也为此欣喜若狂,长久以来他少有机会立大功,而能受李瑜点拨烧毁这么多粮仓,已让他十分感激。

 “先生,如果不是您指点,这荣耀非我所有,您才是真正的大功之人!”

 众人踏上回程之路,而刘备却心焦如焚,除了关羽的报告外,他还收到多处粮仓遭袭的告急。

 这令他焦虑不已:徐州粮食原本不多,分配予外区可能导致空虚,一旦曹操攻打,城防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若他不动援手,各部难以坚守,或许只有退守孤城徐州。

 更为恐慌的是,这些粮库相继遇灾不可能巧合。

 若只一地,或可解释为偶然,但现在多个地点同时出事,分明有针对之嫌。

 不过,刘备百思不得其解,是否队伍内部已隐藏奸细?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安。

 如真有背叛者,怎会出现如此集中且精准的时间节点?刘备无计可施,急忙召集兄弟和幕僚前来商议补救之策。

 无奈之余,他直言不讳地说:“诸君,刚才我们的粮草遭受攻击,虽无直接证据,但我不可能坐视其然。

 肯定是有人暗施毒手!我们必须迅速策划对策。”

 “我们的粮食存储本已捉襟见肘,如全数支援外围,徐州如何自保?”

 忧虑之中,一场严峻的粮食保卫战已在酝酿之中。

 在听到刘备的话语后,众谋士面面相觑。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虽然他们是智囊团,负责出谋献策,但在脑力激荡之下,他们也难有神效让粮食从虚无 现,没有粮食,问题依旧无法迎刃而解。

 “这……确实没有好对策,粮荒如此,靠我们言语无法一时半刻解决的!”

 正如妇难煮无米之炊,庞大的军事队伍一日所需,绝非小数目,刘备素以仁德着称,他不会强取豪夺百姓口粮。

 为了维护他的贤良名声,刘备不得不谨慎考虑。

 他明白自己的名誉至关重要,于是他告诉孙乾,“

 公佑,还需麻烦你在近处周旋,多联系豪门,尽可能地买些谷物。”

 “价格可以稍高些,我们现在处境紧迫,粮食不会无缘无故送到。

 谈判之时,价码可适当提高!”

 刘备嘱咐道。

 然而,孙乾提出了忧虑:“主公,仅靠购买粮草恐不足以支撑局面,我们的军费用度本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