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久久不开口(第2页)

 毕竟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哪怕博学如李瑜,也无法造出横穿长江的大船,渡江还得依赖船只或硬攻。

 对此,陈登心中明白李瑜之意,是要他在背后搞小动作削弱刘备势力。

 即便不图斩首刘备,保留其部队对李瑜来说仍是件幸事。

 然陈登不能接受这个请求,早前与刘备议和之时,已承诺家族粮草尽归于刘备,此举是为了维护他们的主仆情分。

 此时要求他暗害旧主,实在触犯陈登底线,令他难以苟同。

 面对李瑜诚恳询问,陈登毫不拖泥带水,严肃回应道:“李公啊,我已是力劝刘备撤军,并未违约。

 如今你又要我出尔反尔,置我陈登何地?你当我是贪图富贵背弃主顾之人么?”

 李瑜见陈登态度坚决,便知此事不宜勉强。

 为稳住对方,他又开口安抚道:“元龙勿忧,即便你不出手,我对你的承诺不会变。

 之前的约定依旧有效。”

 陈登淡淡点头,神情冷淡,道:“多谢先生。”

 见他的反应异样,李瑜知不可过多相逼,决定径自离去,将此事上报曹操,并商议截击刘备军队的计策。

 “陈元龙,既然事情已办妥,我便无需过多逗留,现在我就返回去。

 若日后有何疑难,咱们到许都详加探讨,你看如何?”

 陈登轻点首道。

 “明白,我送先生一段路程。”

 陈登亲自护送李瑜至城门外,望着逐渐消失的背影,不禁叹一口气。

 “唉!”

 陈登忆及数年前刘备初至徐州,豪情满怀。

 那时他已笃信,刘备乃一代枭雄,未来必能开创丰功伟业。

 可未料今日,李瑜一跃崛起,辅佐曹操成一方巨擘,无人能敌。

 李瑜离别徐州后,并非径直回转许昌,而是开始在城外巡游。

 探查刘备的撤离计划对他至关重要。

 为击灭刘备军,一手情报至关重要。

 如今陈登不愿协助,唯有自己亲力亲为。

 他深知,仅依赖他人将徒劳无功。

 李瑜登上徐州南面山头,俯视下方刘备兵员动静,微微蹙眉自言自语:“局势似乎不利啊。”

 “刘备主力部队大部分仍留在城内,先锋大多为老弱妇孺,全军皆置后方,这样欲围捕颇为困难。”

 “需与刘备主力正面对抗,但对付我军身披铁甲、在战场上无惧的玄甲军已显得力不从心,除非能有快速的行军速度。”

 除去李瑜的攻城器械,其军队批甲率极高的特性使他们在正面交锋时无往不利。

 但这高覆盖率也为他们推进带来了难题。

 要想追踪刘备,并击败他强大的步兵方阵,速度优势是关键所在。

 “该如何……”

 李瑜思索着对策,却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马蹄声临近。

 细闻之,来者人数不多,约数十人,直指自己这边。

 李瑜心生疑惑,难不成暴露了?

 李瑜疾奔山路,边留意下方动静,没走几步,瞥见一名面貌剽悍,脸泛朱光,眼如铜铃的男子,正是关羽。

 不解的是,他竟找上门来?

 为了保命,李瑜沿山路疯狂疾驰,绝不敢停歇,他知道在这个状态下,关羽欲取自己性命虽过程繁琐,却并非毫无可能。

 自己仅有两个护卫守候,而关羽身后则是几十名健卒,稍有冲突便难逃覆灭的命运。

 尽管武艺超群,面临数量上的绝对劣势,李瑜也不敢大意。

 他只能带着部下竭力飞奔,然而,他们的马匹虽优质,仍不如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快速。

 没过多久,两人便被追上。

 困境之下,形势更为尴尬。

 四百章 眼神如炬”

 “119

 关羽手持大刀,威严矗立,挡住李瑜等人去路,冷漠的表情如冬雪覆盖。”

 先生既已到徐州,何须匆匆离去?”

 李瑜凝视关羽,笑道:“关将军,我只是路过此地,来访友而已。”

 “即便是路过,便不能留下吗?”

 关羽笑声中略带调侃。”

 先生一路观察我军,行军布阵变化尽收眼底,莫非是要暗中打探军情?”

 他又道,“

 不过放心,我并未有恶意,请你到徐州,实乃家兄刘皇叔所命,只求与你深谈,并非要对你有所加害。”

 刘备素称仁义,声称无恶意,让李瑜心中疑惑却也确信。

 但李瑜知道,跟随刘备意味着风险,他若被捕为质,形势将大不利。

 他思索间,李瑜笑答:“关将军厚爱了,此事我尚有紧要事宜在身,就不再远行打扰。

 请你替我转达谢意。”

 说罢,他目光暗示,侍卫立即隐匿离去。

 见到此景,关羽冷笑不已,喝令:“带走!”

 手下将士立刻围上前,欲强行扣留李瑜。

 面对如此局势,李瑜岂会束手待擒?他悄悄拔剑,毫无怯战之意,反而迎着关羽直扑而来。

 关羽此时力逾往日,两人大战数个回合未分胜负。

 他赞扬道:“先生的确文武双全,令人佩服。”

 李瑜无暇寒暄,察觉自己无法短时间内击败关羽,便转而以他的士兵为靶,迅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