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情势已至此

 又一叹,李瑜沮丧地说:“情势已至此,南进几乎成必然之举,我也必须立即想方设法治船技术改进,但愿有所助益。”

 说完之后,李瑜马上下令将之前大汉帝国积攒的有关战船制造的相关书籍统统搬至眼前,他打算细细研读,找寻船只改良的可能空间。

 而曹操此时也开始筹备南征,他的首个战略目标定为荆州,只要攻下刘表领导的荆州,就能为进一步统一整个长江流域创造条件。

 然而,荆州并非易与之地,若不事先做充分的筹划,曹操想要取胜恐怕很难。

 “刘表啊刘表,百万雄师临门,看你如何应对?”

 曹操已经开始整顿兵马,蓄势待发南下。

 他如今兵多将广,近百万之数且个个皆为身经百战的老兵,战力极为强大。

 在曹操眼中,所谓江域天险,不过虚有其表。

 当他的百万大军压境时,对手唯有束手归降一条出路。

 此时荆州刘表正深陷混乱中,当年身为豪杰,他在荆州单靠自身之力维系局面,其能力已是令人敬佩。

 然而听说北边已被曹操统一,且雄霸百万大军,刘表内心不禁犹豫不定。

 “唉——”

 刘表在刺史府踱步,发出一声叹息。

 他的担忧不再只关乎个人安全,而是在整个汉王朝社稷。

 此刻君主已落入曹操之手,整片长江地带尽在他掌控下。

 一旦荆州不保,被曹操攻破长江西线,王朝必将发生剧变。

 但是凭刘表手上的那些军队,真的足以坚守么?要知道,他所掌握的荆州军总计仅十万不到,且大部分未曾经过大规模战役,实战战斗力实在令人怀疑。

 更何况面对曹操的铁甲劲旅,获胜概率微乎其微。

 刘表如今唯一的期待或许就是刘备了。

 刘备尚存兵马万余,精锐居多,倘若能整合刘备的兵力进自己阵营,对抗曹操的把握会有所提升。

 思索至此,刘备迫切问道:“现在刘备到达何处?”

 回答:“他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估计此时应在荆州。

 然而直到现在,还未传出动静。”

 将军回报:“主公交代,刘备先锋部队已至新野,我方已完成部署。”

 但刘备尚未亲临,派出的人探查回应,刘备本人还需段时间才会抵达。”

 还需要一段时间呢!”

 刺史无奈摇头道,“

 岁月不等人,得尽快行动!”

 虽心情焦急,但他也明白刘备携家带口,行程不会太迅速。

 刘表自知此刻能在困境中有如此进展已算是奇迹,不需强求更多。

 “必须留心刘备动向。

 一旦他抵达新野,务必第一时间请他前来晋见。”

 同时,南方江河湖泊间激战不断。

 曹军的强大压力下,局势乱哄哄地陷入混战,诸多挑战纷涌而至。

 四百零九章 诸多割据

 多数不愿投靠曹操的豪强势力都已聚集在江南。

 表面看他们风光如朝廷 贵族般占据一地,实际上,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跟那些占据山林称王的割据者一样,并且彼此之间互不服从。

 尚未团结抵抗之际,曹营内部已是烽烟四起。

 这时最忧虑之人非吴侯孙权莫属。

 曾几何时,整个江东领土是孙氏的基业,但此时乱军涌入,原本安稳的地方变成冲突之地,连孙氏领地也在内战冲击中持续缩小。

 这对于失去兄长、孤立寡助的孙权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面对这样的形势,身为孤家寡人的孙权只能倚仗两位老将周瑜和张昭的支持与智谋。

 周、张二人是亡兄留给吴国的重要支柱,对于这种困境理当征询他们的意见。

 孙权在面见周瑜时,脸上充满无奈道:“将军,自曹操平定北地之后,北地诸位势力纷逃江南,使我们江东动荡不安,原本稳固的版图不断缩水。

 将军有何妙策解此危局吗?”

 周瑜微皱眉思考片刻,随后望向身边的张昭。”

 子布啊,你怎么看?”

 张昭回应说:“在下看来,大多数割据势力不足为患,他们出身草莽,并未拥有太多声名。

 而江东士族也鲜少有归属之意。”

 他继续阐述:“真正麻烦的或许只是袁家。

 袁绍虽然已归顺曹操,但其子谭仍在外游荡,目前潜伏于江东境内。”

 “袁家累世公卿,影响力颇重。

 即便袁绍投降,仍有众多江东世家蠢蠢欲动想投奔。

 如果我们不下狠手清除,江东根基恐将瓦解!”

 虽然张昭性格温和,但在对两位兄弟的忠诚上毫无疑问。

 他会主动提供策略,帮助孙权认清当前危机。

 而孙权本身也足智多谋,一听张昭的建议便明白自己下一步首要的敌人将是袁家。

 明确了目标后,就是如何出兵。

 孙权并非武力高手,交战之事还是交给能征善战的周瑜处理。”

 公瑾,你打算怎么应对,需要多少兵力去对付袁谭?”

 周瑜默念了会儿回答道:“袁谭初至江南,立足未稳,若趁此机会攻其不备,其实不难。

 我估算三万人就足够应对。”

 孙权闻言微微叹气:虽然他手中还有近八万兵马,但这动荡时势下保江山更需大量军队守护,不可倾巢出动。

 一旦将大部兵马交付周瑜,他自己就陷入危境。